疫情元年的冬天,曾讀過陳嘉映先生的《何為良好生活》,寫過一點感想。疫情三年國慶,山明水淨夜來霜,試上高樓清入骨,戚戚冷冷,無處可去。和閨女談到了學校裡生涯規劃課上的内容,不禁再次翻看了陳嘉映先生的《何為良好生活》,重讀了第四章《實踐中的目的》,有了一些新的感悟,小小整理一下。
如果說人生就是打你記事起到入土為安期間無數個活動串聯起來的一個整體,那麼人生的意義也許就隐藏在這無數個活動的意義之中。
對于每一個活動的意義,可以用“内向效用”和“外向效用”這一對哲學概念加以分析。
那麼,何為“内向效用”?何為“外向效用”呢?
按照陳嘉映先生的描述,“外向效用”是指“一種活動為這種活動之外的某個目的服務的效用”;而“内向效用”則是與之相對的概念,是指主觀上對其主體本身所産生的效用。
靜下心來品一品,這一對概念其實不難理解。
舉個例子就更好理解了。
面包店師傅天天賣面包,這一活動的外向效用就是為顧客提供食物從而賺到錢;其内向效用則可以是主觀的:面包店師傅在與顧客之間的打招呼、聊天氣、你來我往的人情交流中感受到的幸福感。
織布女工天天坐在紡車之前紡紗織布,這一活動的外向效用是把布匹賣掉進而換來其他生活用品;其内向效用則可以是她明白她織出一匹布,就能做多少件衣裳,就有多少人可以藉此遮身保暖。
可以看出,外向效用是客觀的,是物質基礎;内向效用是主觀的,屬于精神追求。
如果把外向效用作為X軸、把内向效用作為Y軸,則可以構建一個包括了四個象限的活動空間。
我們所有的活動都可以在這個空間裡,根據其内向效用和外向效用的程度分為4種:
處于①這個象限的,既能帶來可觀的外向效用,也具有巨大的内向效用,比如發明視窗操作系統、帶領團隊獲得巨大成就等這一類活動,絕對的名利雙收,妥妥的人生巅峰。
處于②這個象限的,外向效用為正但是内向效用為負,最為極端活動如搶銀行、賣假貨、貪污受賄等等行為,這些活動絕對可以獲得巨大收益,但是其主觀感受一定是戰戰兢兢、惶惶不可終日,當然也不排除總有一些人的心理素質強大,以搶銀行這樣的行為為樂,玩的就是心跳。平常一些的,多半時候我們凡夫俗子的工作也是在這個象限——賺取被稱之為“工資”的那一份外向效用,也沒有能夠在内心造就那麼多的内向效用,俗稱“讨生活”。
處于③這個象限的,内向效用為正而外向效用為負,這些行為的極緻可以稱之為“奉獻”或者“犧牲”,我等為之仰慕。文人們追求詩酒田園的行為,大概可以歸入這一類;我們凡夫俗子們日常生活中的“小确幸”也可以歸入這一類;如我正在吭哧吭哧寫點小文章并樂此不疲的行為,也跑不出這個象限。
處于④這個象限的,既沒有高的外向效用,内向效用也很小。如果是一個足夠理智的人,是不會容忍我們寶貴的生命中存在這種活動的。但生活中還偏偏就随處可見:沉迷于翻看手機上各種無聊視頻,為一些雞毛蒜皮的瑣事而争吵等。
一般來說,這兩種效用是此消彼長的。如果一味追求外向效用,那人和動物就沒什麼區别了,這個世界也将一片污濁;而人群中也總有品格高尚令我們仰慕人,他們的行為追求的是内向效用——令大多數人仰慕本身就是一種内向效用。
我們的取舍過程,就是我們的人生之路;我們所選擇的活動,就蘊含了我們的人生意義。隻有把外向效用和内向效用統一在我們自己的價值觀之下,我們的人生才有意義。
我覺得我似乎明白了人大附中為什麼把陳嘉映先生的《何為良好生活》推薦給高中生看了,希望我沒有誤讀陳嘉映先生,希望我的小閨女也能看明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