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将自己的照片貼上笑臉牆。中新社記者劉新 攝
近日,半月談發布的《不少公立名校的光環正日益暗淡!公立名校緣何不如民辦名校有競争力?》和《一位北京名校教師的思考:公立學校為何不如民辦有活力》兩篇文章引發網友熱議。有網友稱,在高考這根指揮棒的作用下,家長為了分數選擇私立,授者為了收入選擇私立,這體現了一些地區的教育現狀。有網友說:私立掐尖,公立兜底,是市場選擇的結果。
如何讓私立學校倒逼公立學校改革,讓公立學校既能為教育公平兜底,又不慘遭家長“用腳投票”緻競争力下降?兜底而不墊底,成了公立學校的新課題。
公立老師很受傷:職稱、編制、收入三座大山壓得慌
與教學無關的雜事過多、受限太多最為公立學校老師诟病。
網友“比較瘦的胖子”提出三個疑問:下鄉扶貧是老師分内的事嗎?随便一個部門以“XX行動從學生抓起”為由讓老師熬夜做檔案、寫材料、填表格,第二天還要陪同XX領導視察拍照片,這是老師的本職工作嗎?動不動下發紅頭文件要求開展各種自查工作,是老師的教學任務嗎?網友“nasred”稱自己也想好好教書,但上級的條條框框像緊箍咒。
職稱、編制、薪金是公立學校老師抱怨的三座大山。
網友“一切空白”認為,職稱評聘是造成公立學校沒有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年輕老師都不願評職稱,一是因為“優秀”難得,二是課題難做,三是優質課比賽論資排輩,根本輪不到你,這就是現實。
網友“夏竹”自稱是兜底公辦學校的一名老師,學校裡守圖書館發報紙的人都是編制内人員,而作為一線教師,大家吃大鍋飯,不管累死累活,收入也按職稱而不是工作量和成績計算。
網友“王子”坦言,作為公辦學校的老師,學校每次發放政府獎勵,年輕一輩都會“被平均掉”,按照工作年限長短、職稱高低排序,青年教師欲與之理論,得到的答案是——年輕人,我們都是這樣過來的。
網友“似醉微醒”直言,啥也别說,公立學校評個職稱比登天還難,讓我們這些教師怎麼有積極性。網友“寒竹居士”也稱自己工作12年,職稱沒提升心生懈怠,多次想辭職。
網友“阿佐小佑的麻麻”如此總結自己的從師生涯:我白天搞教研,晚上還得加班造材料。布置作業不能多,多了家長就去教育局告,說給孩子增加負擔。考試絕對不能公布成績和排名,也不能批評學生,說是怕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雖然我是公立學校的老師,但是,明年我肯定要花大錢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私立學校去。
網友“雲霄雨霰”做了一個對比:公立學校的老師在幹什麼?寫師德筆記,抄寫課标,弄留守兒童資料,組織朗讀比賽,在貫徹減負。而私立老師在幹什麼?大規模訓練、做題。家長認成績,這是最樸實的認識!網友Shirley補充道,私立學校讓孩子“玩命學”的同時還不忘落下素質教育,校園生活非常豐富,公立學校尤其是三四線城市的鄉鎮中學根本沒有素質教育,因為沒錢。
家長談“減負”:公立私立“不平等”
“小學不上私立,大學就要上私立。”網友“閃電爆米花”稱這句話在上海十年前就聽過。
作為家長,網友“不忘初心”列出了自己選擇私立學校的四點理由:1.公立學校的老師有編制往往是一鍋粥,缺乏因材施教,考核遠遠沒有私立多,私立更注重教學質量。2.作為過來人,我一路走來都在公立就讀,大多數老師的修為、治學态度真的不敢恭維,考核走過場,一部分渾渾噩噩的老師就等着退休,這是教育的悲哀。3.私立學校無論在教學上還是考核都抓得緊,老師有壓力,時間觀念強。4.私立更突出因材施教,靈活辦學,而公立一把瞎,教學幾十年不變。
同作為家長,網友“SUN O H O”對公立學校更是“氣不打一處來”:公立學校上課學到東西太少,課外找輔導班再學,我錢包很受傷啊!語文古詩,學了不知道啥意思,老師說考試不考。數學一知半解,老師說課下自己想辦法補。體育課,圍着操場跑兩圈就自由活動。音樂課一個學期學那點樂理知識我在校外一節鋼琴課就學完了。光提減負,孩子生字一個星期寫不了兩遍,神仙才能記住吧?讓老師多加幾遍都不給加,說是有的家長嫌多,也不能一個家長嫌多,别的孩子都跟着“陪葬”吧,老師也是不敢擔當。公立不讓排名,孩子到底在同齡人中處在什麼水平上,我兩眼一抹黑,光自我感覺良好就是真的好嗎……
網友“半齋先生”說,隻有公立學校才會“減負”,3點半就放學回家,考的好不好無所謂,老師也以保護自己為主,隻要不影響安全,随便學生怎麼玩,學習進度隻能靠家長的重視程度。然而,私立學校都在加課,上滿一整天,增加各種興趣班進度班,相同智力程度的學生還是在私立學校的學的更多。如果是城市裡的孩子公立私立相差不大,但是如果是鄉村裡的孩子,減負教育就是個笑話!農村孩子的問題不是學太多,而是學太少!
網友“Carota”則以第三人的角度奉勸各位家長:有多大的碗吃多少的飯。一邊對公立學校的老師不尊重要刁難嫌棄教學質量,一邊又要說私立學校太貴對中低收入家庭不友好。公立學校也有很多孩子升學找工作樣樣不錯,私立學校也有很多孩子被逼的壓力巨大厭學不乖。不要隻盯着所謂的成功,教育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過度的焦慮與抱怨也不能解決實質性問題,社會風氣需要每個人的努力。
好的體制是不養懶師,不寵差生
關于“教育公平”,有三位網友各抒己見。
網友“Jia斯汀”認為,教育公平是指民衆接受教育的機會平等。但是,公平不是絕對的。好的體制不養懶師,不寵差生。
網友“遊必有方”認為,教育是階層流動的最公平的機會,一旦這個通道兩極分化,窮人家的孩子更難以出頭,這會造成最大的不公平。
網友“小夫子欣欣然”點出“私立亂象”需警惕。國家大力支持民間資本參與教育,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公立資源的不足,但隻有支持卻缺乏引導,導緻亂象漸生:部分私立學校打着部分國内高校的名義(實際上并無聯系)辦學,前期注入大量資本,舍下血本做宣傳,用所謂的名師(部分為公立學校退休老教師,大部分是剛畢業的二十多歲的“名師”)造勢,在外來和尚會念經的傳統思維下,加上當地政府的政策扶持,使得私立學校短期之内迅速成長為當地的“名校”,教育生态由此被破壞。公立學校沒有了生源,幹脆“擺爛”;有的私立學校則利用“名校”效應開始回本,并逐漸成為貴族學校。
網友“會者定離”建議,在物欲橫流、追逐利益的時代,人們或主動或被動面臨逐漸加大的生存壓力。高企的房價和不斷增加的養家成本是催生公立學校教師跳槽的内在動力,而形式主義的各項檢查工作則是驅使他們離開的外在推力。說到底要多管齊下,一方面要提高公立學校的教師待遇,另一方面也要改革辦學理念,以社會需求為引導,減少不必要的非教學任務,讓教師立足崗位專心教學。最後一點,還是要消除社會浮躁的利益至上的風氣,畢竟奉獻擔當才應該是社會的主旋律之一。唯有如此,才有可能挽救公辦教育,維護社會教育公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