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與野獸
人們的心目中,鳄魚就是“惡魚”。一提到鳄魚,立刻會想到血盆大口,密布的尖利牙齒,全身堅硬的盔甲,時刻準備吃人的神态。鳄魚(Crocodile)一種冷血的卵生動物。鳄魚是極其珍貴的動物。鳄魚不是魚,是爬行動物,鳄魚之名,或是由于其像魚一樣在水中嬉戲,故而得名“鳄魚”。
鳄魚是迄今發現活着的最早和最原始的動物之一,出現于三疊紀至白垩紀的中生代(約兩億年前),性情兇猛的脊椎類爬行動物,它和恐龍是同時代的動物,屬肉食性動物。公認鳄魚的品種共23種。
中國國内馴養繁殖的鳄魚種類有:揚子鳄,暹羅鳄,灣鳄,尼羅鳄;其中國家允許經營利用的鳄魚種類有三種:暹羅鳄,灣鳄,尼羅鳄。其中暹羅鳄(又俗稱泰鳄)是在我國北方廣泛被人工馴養鳄魚。頒發鳄魚馴養繁殖證的單位為:國家林業局。
暹羅鳄在1992年被國際上認定野外種群已滅絕,但此後專家又進行了一些調查,發現在泰國的Pang Sida國家公園和Ang Lue Nai野生動物保護區内還殘存少數個體。
鳄魚是生态價值、科學價值和經濟價值極高的野生動物。因此,世界上一些國家積極發展鳄魚養殖業。
鳄魚,攀爬的技能
最新研究發現,攀爬是鳄目動物的普遍行為。它們通過攀爬獲得更好的捕獵位置,或獲取盡可能大的接觸陽光的區域。查爾斯達爾文大學的研究者布裡頓表示,他曾目睹1.5米長的淡水鳄爬上陡峭的河岸,并試圖攀登1.8米高的圍欄。“鳄魚不僅會靠着岸邊曬太陽,它們有時也會到處走。鳄魚實際上是非常靈敏的動物,其靈敏程度甚至超出人類的想象。”
鳄魚襲擊大象,且鹹水鳄比其近親淡水鳄更加危險。
鳄魚的眼淚
鳄魚真的會流眼淚,隻不過那并不是因為它傷心,長期以來人們認為鳄魚這是在排洩體内多餘的鹽分。海龜、海蛇、海蜥等一些海洋爬行動物和一些海鳥身上,都有鹽腺長在眼眶附近。鹽腺使這些動物能将海水中多餘的鹽分去掉,從而得到淡水。所以,鹽腺是它們天然的“海水淡化器”。所以人們認為鳄魚流淚也是這個原因。鳄魚腎髒的排洩功能很不完善,體内多餘的鹽分,要靠一種特殊的鹽腺來排洩。鳄魚的鹽腺正好位于眼睛附近。
鳄魚是通過舌上分泌液而不是眼淚來排洩鹽分的。那麼,鳄魚的眼淚起什麼作用呢?鳄魚通常是在陸地上待了較長時間後才開始分泌眼淚,是從瞬膜後面分泌出來的。瞬膜是一層透明的眼睑,鳄魚潛入水中的時候,閉上瞬膜,既可以看清水下的情況,又可以保護眼睛。瞬膜的另一個作用是滋潤眼睛,這就需要用到眼淚來潤滑。
虎視眈眈的鳄魚喲~圖片:Judy Gallagher / flickr CC BY 2.0
鳄魚吃東西的時候是不是真的會流淚。佛羅裡達大學的動物學家肯特·弗列特(Kent Vliet)2007年在鳄魚飼養場觀察、拍攝了4頭凱門鳄、3頭短吻鳄在陸上進食的情況,發現其中的5頭的确會邊吃邊流淚,有的甚至眼睛會冒泡沫。它們吃的是像狗食一樣的加工食品,當然犯不着為這些食物哭泣。弗列特推測,這是因為鳄魚進食時伴随着吹氣,壓迫鼻窦中的空氣和眼淚混合在一起流出來。
中國的國寶-揚子鳄
揚子鳄又名鼍、豬婆龍等,成年全長約1.5~2米,重量約30~45千克,是現存鳄類中體型最小的種類之一。
揚子鳄的面相顯然要和善一些。圖片:Greg Hume / wiki commons
中國古人對揚子鳄的記述可追溯至公元前1700多年的殷商時代:依據《甲骨文編》等記錄,甲骨文中可辨認出有關爬行動物的文字有九個,揚子鳄赫然在列,在當時人們稱其為鼍。之後的《詩》《禮記》《說文解字》《博物志》等典籍也記載了諸多有關揚子鳄的信息。
此外根據化石證據,在新石器時期,揚子鳄的曆史分布範圍至少可從山東泰安覆蓋至浙江餘姚,種群數量應該也是非常可觀的。
山西博物院内的商代青銅觥上,描繪的就是鳄魚紋。圖片:Zcm11 / wiki commons
上世紀中葉,由于大量栖息地被用于開發耕地或居住區等,人鳄正面遭遇的沖突不可避免。一方面擔心鳄魚傷人,一方面擔心鳄魚破壞漁業、農業生産,揚子鳄最終被逼上絕境。
短短三十年間,種群數量減少近9成,野生種群僅殘存于安徽、浙江兩省,數量不足200尾。幸得及時保護,再加上人工繁育取得了巨大成功,現今揚子鳄人工種群數量已達近2萬尾,相關的野外放歸工作也在持續進行中。
與兇狠的外貌不符的是,揚子鳄性情膽小羞怯,若非主動招惹否則不會攻擊人類,它們主要取食田螺、蟹、魚類及水鳥等,對漁、農業生産影響甚微。國外許多學者經研究認為,鳄類捕食獵物的同時也取食其他動物的屍體,對維持水體清潔及濕地生态平衡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上海動物園裡的揚子鳄。圖片:J. Patrick Fischer / wiki commons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