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 · 丁志誠
以下為采訪摘要
二十多年每天隻吃一頓飯的自律
△丁志誠
對話 丁志誠
我們常常在各類電視劇中看到丁志誠,家庭劇、年代劇、情感劇、古裝劇等等。有點帥氣、帶點痞氣,講義氣、重情義,是許多觀衆對演員丁志誠的印象。
△丁志誠影視劇作品
對話 丁志誠
丁志誠今年58歲,他說自己年紀大了,但在我們看來精氣神兒卻十足。
丁志誠:現在年紀大了,眼袋出來了,眼角也耷拉了。演小劇場的時候我基本都不化妝,就要那個真實性。田川:您介意變老嗎?丁志誠:不介意,衰老很正常。田川:那您會為了保持好的狀态和身材去健身嗎?丁志誠:會,我常年注意健身和飲食管理,沒事就遊泳,打球。原來還跑步,但年輕時爬山不注意,在劇組拍戲也是,住三十層也恨不得每天爬上去,膝蓋就毀了。因為我父母都是大胖子,我如果稍不注意就會變胖。所以這二十多年我每天隻吃一頓飯,已經形成習慣了。田川:您一般什麼時候吃飯?丁志誠:基本都是吃晚飯。像現在每天晚上有演出,演出前我什麼都不吃,演完再吃。田川:有忌口嗎?一定要清淡少油之類的?丁志誠:沒有,而且一定要吃飽。田川:您愛吃什麼?丁志誠:就愛吃面食,韭菜雞蛋餡、茴香陷的餃子,炸醬面。
對話 丁志誠
我們見到丁志誠時,他正忙于北京人藝小劇場話劇《關系》的排練和演出。
△話劇《關系》
丁志誠:感覺做采訪比演出都緊張。田川:但演出時台下坐的觀衆更多,而且距離更近,您不會緊張嗎?丁志誠:那不會。田川:您是因為話劇《關系》重新回到戲劇舞台嗎?丁志誠:對,之前一直在演電視劇、電影。田川:是什麼吸引了您,讓您回到舞台上?丁志誠:這得說任鳴了,2009年的時候我正在上海拍戲,當時任鳴給我打了個電話,說有一劇本你想不想演?我說誰的?他說萬方寫的。我說那我看看劇本行嗎?他就把劇本給我寄到上海了。我一看,诶呦,小劇場話劇能寫出這麼深刻,貼近生活,跟觀衆有互動的劇本,真挺好。看完以後我就跟任鳴說可以,就這樣這個戲就成了。
對話 丁志誠
2009年,在電視劇組拍戲的丁志誠接到導演任鳴和編劇萬方的邀請,出演話劇《關系》男主沙辰星一角。
田川:最初看《關系》劇本的時候,它最吸引您的是什麼?丁志誠:我覺得它塑造了一個男人的張力,他的思想張力,他的行為張力。那種張力不光觸動觀衆,更觸動自己。另外這個表演對我來說是特别大的挑戰,之前也拍過很多感情戲、愛情戲,但沙辰星這樣的人物,我當時是第一次碰到。
對話 丁志誠
《關系》的故事圍繞着一個中年男人和三個女人之間的關系展開。主人公沙辰星表面上是一個事業有成,家庭美滿的成功男人,實則卻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平靜。在他身邊,有一個無聊乏味卻任勞任怨的妻子,有一個交往多年執著愛着他的情人,還有一個青春亮麗充滿活力的年輕女孩……
△話劇《關系》
丁志誠:沙辰星這個人物也許你生活中就有,但似有非有,如果你想塑造這麼一個人物是非常難的。2009年的時候我對舞台還比較生澀,當時拿到劇本一看我就跟劇組的人說,這戲排三天咱們就可以演了吧。但當你投入進去,在排練的過程中就發現,它太難了。有一場戲,它就給你一張床讓你在上面表演,光這場戲我們就得排了十五天。這個戲屬于現實主義題材,一定要有它的真實性,但是我們該怎麼處理它的真實性?最後我們就把這場戲變成一個浪漫式、唯美式的戲,包括我的獨白、讀詩都有浪漫情懷在。
△話劇《關系》 置景
丁志誠:戲裡我們用的是一張圓床,中國圓床非常少,都是長方形的。中國人其實都非常含蓄,你要打破這種含蓄,但還要演出含蓄的美好。田川:您能現場表演一小段嗎?丁志誠:戲裡我有一段激情的,五六分鐘的獨白,它說的是:
你們需要安全感,而我們是制造安全感的,這就像兩個人,兩個拉着車的人并肩出發,你的車是空的,隻放了一兩樣東西,而我的車堆滿了貨物,你要求我和你跑得一樣快,和你同步,行不行?不是不行,行,但我費出的力氣不知道要比你大出多少遍,讓我這麼一直跑下去,我就得累死,我不想累死,我不想這麼累死......
話劇《關系》片段
丁志誠:原來這個地方我會啪一拍桌子,大喊“我錯了嗎?”現在我不拍桌子了,我開始跟她交流,問“我錯了嗎?”原來我是用哈姆雷特式的獨白進行處理,現在變成我跟她交流,跟她聊這個天兒,處理方法完全變了。但是我覺得現在的張力比以前大出很多倍,特别是跟觀衆的交流。原來是在演給觀衆看,現在的處理感覺是在跟觀衆一塊兒讨論這件事。
△話劇《關系》
丁志誠:舞台表演還是要給觀衆帶來美好的那面。觀衆看完是什麼感受,那是觀衆自己理解的事兒,我們的目的是給大家帶來思考,帶來美的一面。田川:這部戲希望觀衆思考什麼問題?丁志誠:這部戲講的是關系,關系是一個非常複雜,現實的問題。人不光有情感的關系,不光有親情關系,友情關系,社會關系……我理解《關系》是在不同情感下,對人和人之間關系的放大。
對話 丁志誠
面對“關系”,總是剪不斷理還亂,這或許是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的人生體驗。劇中對于“關系”的探讨,不僅止于男女關系。人在關系中生存,關系可能成為保護你的港灣,也可能變成桎梏你的枷鎖。最終如何解開“關系”困局,作品沒有給出明确答案,但我們對劇中錯綜複雜的“關系”并不陌生,也總能在不到兩個小時的沉浸式觀劇中,看到自己,找到自己。
丁志誠:在小劇場表演,演員和觀衆離的很近,這也是為什麼我說在演小劇場之前不能吃東西,你身上有味兒他們都能聞到。田川:演出中您會直視觀衆的眼睛嗎?丁志誠:陌生人不礙事,但如果今天有認識的人坐這兒,那多少會有點影響。田川:我覺得小劇場對演員最大的挑戰是專注度,尤其在和觀衆這麼近的距離裡。丁志誠:但是小劇場的魅力也在這兒,這麼近距離的表演,觀衆也覺得自己融入到故事本身了。田川:《關系》講了親情、愛情、激情三種關系,您會如何給它們排序?丁志誠:我覺得任何人都會碰到親情、愛情、激情,人在一生中會經曆各種情。剛來人藝學表演的時候,蘇民老師在給我們上的第一堂課上寫“痛飲生活的滿杯”,就是酸甜苦辣,各種情,你都要經曆,還要痛飲。作為一個演員,如果很多事你都沒經曆過,你怎麼去塑造這些人物呢。
痛飲生活的滿杯
對話 丁志誠
丁志誠1963年出生在北京地質科學研究院的宿舍大院裡,父母都是地質院的職工。丁志誠是家裡的老二,上面有一個比他大一歲的姐姐,不幸患小兒麻痹症常年需要照料,下面還有一個弟弟。這讓丁志誠從小就會做各種家務,也懂得凡事要讓着姐姐和弟弟。
丁志誠:小時候那個年代,家裡都不富裕,父母是雙職工,那會兒就是一把鑰匙往脖子上一拴。家裡沒人管,不做飯你就餓着。為什麼我們什麼都會,炒菜,包包子,包餃子……都是小時候學的,你必須得這樣。姐姐又有小兒麻痹,所以家裡什麼事兒我都得扛着,後來就成習慣了。田川:您當時也是個孩子,會覺得委屈嗎?丁志誠:不會,現在六七歲的小孩恨不得還抱着呢,我六七歲已經開始換煤氣罐了。在稍微艱苦點的環境下成長也挺好,對人生是一種曆練。人生缺乏的就是這種曆練的過程,跟演戲需要曆練一樣。
△丁志誠
對話 丁志誠
丁志誠1985年考入北京人藝表演學員班,初進人藝那幾年,丁志誠上台的機會并不多,偶爾演一場話劇,拿到的補貼隻有一塊兩毛錢,而他肩上又扛着養家糊口、照顧手足的重擔。
那時候姐姐雖已結婚生子,但日子過得依舊辛苦。丁志誠每次領了工資都會先看望姐姐,可奈何自己收入微薄。丁志誠說,自己做夢都在想如何讓姐姐一家過上好日子。
△北京人藝85級表演班(丁志誠 右三)
△丁志誠
對話 丁志誠
1991年,丁志誠決心離開舞台,自己組建了一支裝修隊,靠給人家做裝修掙錢。丁志誠做生意老實,報價實惠,裝修質量高,短短三年,就掙了30多萬元。丁志誠照顧姐姐的心願達成,做演員的夢想也就又重啟了。
丁志誠:融入社會的那幾年,沒白看了那麼多人物,我覺得步入社會對我表演的幫助是巨大的。表演不是閉門造車,不是想象,是要接地氣的生活。當年拍《一場風花雪月的事》,趙寶剛導演選了很多演員試刑警隊隊長,恨不得中國所有男演員都選了,都沒有讓他覺得滿意的。後來有一天給我叫去了,趙寶剛導演一看就說讓我演,為什麼?他說我就是那個角色。
△電視劇《一場風花雪月的事》 丁志誠 飾 李向華
丁志誠:葉京導演寫的《夢開始的地方》為什麼那麼貼近人,因為他戲裡寫的父親就是他父親,寫的媽就是他媽,寫的姐、哥、弟全是他身邊的人。戲裡的生活我有的經曆過,就算沒經曆過也親眼見過。
△電視劇《夢開始的地方》丁志誠 飾 宋京生
丁志誠:我覺得這輩子欠父母的忒多了,如果他們能再多活幾年,我覺得人生會豐滿非常多。我父親是2003年年底走的。當時父親已經進ICU了,但是我因為有拍攝要開車去大連,沒法過去。結果剛進大連我弟就給我打了一電話,說爸已經走了。我當時就懵了。連夜弄了張機票飛回北京。給我父親都辦完,我又飛回大連拍戲,因為整個劇組等你呢。我母親是2017年走的,當時我正在演話劇《嘩變》的倒數第二場。我記得特别清楚,那天演完剛要往台下走,就看見我弟的兒子在側幕簾那兒站着,當時心裡咯噔一下。下去後他就跟我說,奶奶走了。我第二天還有演出。劇院領導知道這事兒後跟我說,明天的戲你就别演了。我說我必須演,很多觀衆是因為這戲是丁志誠演的,他花錢來看,我得對得起這些觀衆。另外也是給我在天之靈的母親演,我覺得我愧對她。演最後一場的時候我母親還沒入安,我上台的信念就是,媽,今天這場戲是給你演的。我媽在世的時候老說,如果我好了,你演的這戲我去看看行嗎?但是她到最後都沒看過這場戲。
△話劇《嘩變》 丁志誠 飾 伯德
對話 丁志誠
丁志誠是圈内出了名的重情重義,不論是對父母家人,還是朋友同事,在我們的聊天過程中,他也總把“責任”二字挂在嘴邊。
丁志誠:我這人随和,臉皮兒薄,誰說有個什麼事兒能幫就幫,從沒拒絕過。人生不光有事業,還有社會關系,也就是你的責任心,不管是對家庭的,對情感的,還是對朋友的。田川:那您求過别人嗎?丁志誠:為什麼說我臉皮兒薄呢,就是一輩子不求人,求不了人。田川:那如果遇到難過的事,或者自己沒辦法解決的事怎麼辦?丁志誠:自個兒抗呗,99.9%就是自個兒化了。不愛說,我覺得說了沒用,萬一說出來人不幫你怎麼辦?就自個兒扛着吧。
編導:李晗
助編:宿暢
編輯:6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