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本名是什麼?七夕,原名為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于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漢代畫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圖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于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于乞巧的記載,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七夕節本名是什麼?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七夕,原名為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于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漢代畫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圖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于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于乞巧的記載。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經曆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征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産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七夕節既是拜祭七姐的節日,也是愛情的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祈福、乞巧、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于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将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說,稱作“分野”。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于天上的鵲橋相會。 [4-6]
七夕節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漢,鼎盛于宋代。在古代,七夕節是靓女們的專屬節日。在七夕的衆多民俗當中,有些逐漸消失,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被人們延續了下來。七夕節發源于中國,在部分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如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也有慶祝七夕的傳統。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