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古人的信義

古人的信義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4 02:34:15

“将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天下英雄,求賢若渴。”信義一詞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儒家講究“仁義禮智信”,所以在儒學盛行的古代誠信,對于一個人而言是至關重要的。而且中國古人對于講誠信,重道義之人也是十分敬服的。比如關羽,關二爺其去世之後曆朝曆代的朝廷都對其大加封賞以此來标榜信義,而百姓也會自發的去紀念以此來表達敬服信義之情。

古人的信義(從一言九鼎到)1

一、信義行天下

我國素以禮儀之邦自稱,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曆史上不乏誠實守信的典範,代代流傳。諸如“畫地為牢”“曾子殺豬”“關二爺千裡走單騎”等等。這些故事無不告訴後人。以重信講義為榮,以輕諾寡信為恥。

1.、一言九鼎

在一些影視劇和生活當中,我們總是能聽到有人自诩“一言九鼎”,“君子一言,驷馬難追”來表示自己定會履行諾言,使對方放心。其實一言九鼎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史記·戰國策》,聽到鼎大家自然會想到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事情。

因為鼎,在當時是國家禮器,它象征着一個國家的形象,而用九鼎是大禹所作的國之重器。由此可見九鼎的重要性,用九鼎來印證信義足以見得古人對誠信的重視程度。

說起這個成語的由來,其實是有個曆史典故的。在秦昭襄王15年,秦國大軍兵臨城下圍困邯鄲。平原君出使楚國以求救兵。而楚王自是不願發兵相救,于是“毛遂自薦”,一番話下來打動了心如磐石的楚王,并作出承諾。

古人的信義(從一言九鼎到)2

此後楚王對其贊歎道,毛先生的一張嘴能頂的過九鼎大呂,他的三寸之舌強過了百萬雄師。所以願意相信毛遂的承諾。從此之後“一言九鼎”便用來形容人的一句話可以産生很大的力量,非常可信。

在後來清代的馮桂芬曾說過“執事一言九鼎,或有以息其議,甚善”,而朱自清也用過這次來形容專家。這兩個案例也很好的佐證了,一言九鼎就是形容人說話分量重能夠使人信得過的的含義。

2、一諾千金

人無信則不立,中國古人對于信義是非常看重的。如果一個人不講誠信,他是無法在這個社會上立足的。而且如果一個人非常講誠信,重信義在古代是可以入朝為官的。這也是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

“一諾千金”這個成語同樣出自于司馬遷先生的《史記》,講的是季布的故事。季布是西漢初年的一位俠士,此人樂善好施,仗義疏财尤其是特别注重信義。隻要是朋友有困難,刀山火海也要救,隻要是允下的承諾不論如何都會去履行。

古人的信義(從一言九鼎到)3

曹丘生與季布是同鄉,此人奸黠狡詐喜歡攀援赴勢,所以非常不惹人待見。他找到季布,并得到了季布的款待而且季布也允諾他會一直幫他,離開的時候還送了他一千兩金子。從此,曹秋生每到一地逢人便說季布如何重信講義,季布的美名由他傳遍神州大地。

自此便有了諺語“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諾”。而流傳下來便是“一諾千金”,此為成語之由來。而季布也因此官拜河東太守。可見,在古代信義确實值千金,它不僅能使人美名遠播流芳百世,還能使人官運亨通,青雲直上。

從這兩個成語中,不難發現在古代重信義的好處還有信義的重要性。我國誠實守信的優良傳統文化和高尚品行是世代相傳的。在古代要想為官,僅憑功名是遠遠不夠的這往往需要考察一個人的人品,來斷定其是否能夠勝任。而這也正是中華民族能夠久久不衰,生生不息的原因。有了這些支撐着民族發展的文化,一個民族想不走向輝煌都難。在古代不乏這種誠實守信的案例,也不乏因不講信義而身敗名裂,國破家亡的錯誤典型。

二、信義的作用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說一個人如果不講信義,那麼不知道他還能做什麼。老夫子也是一個非常注重誠信的人,他每日三省其身就怕“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他的弟子也都耳濡目染接受着信義文化的熏陶。比如曾子,就曾為了妻子哄兒子的戲言将家裡留着過年的豬殺了,為兒子樹立誠實守信的榜樣。這個故事還曾經被收錄到語文課本當中。而與他們同時代的某些人,卻也因不講誠信,而死無葬身之地。

古人的信義(從一言九鼎到)4

1、不守信義的危害

唐代的張九齡曾說“人之所以為貴,以其有信有禮;國之所以能強,亦雲惟佳信與義”。所以信義不論是對于蜉蝣、于天地還是你我,還是萬裡遼闊的家國來說都是至關緊要的。誰不在乎信義,誰就無法立足。

周幽王出生在西周,繼承父親之位,位列九五之尊。不過此人能力不行,任人唯親而且從不聽中一直演妄自菲薄,妄尊自大。而使他曆史留名的莫過于“烽火戲諸侯”,從此葬送了祖宗百年基業,自此戰國時期便正式開始,百姓生靈塗炭,民不聊生。

相傳他有一個妃子叫作褒姒,其人性格寡淡,但是卻生得極為好看,膚如凝脂,靈眸動人。她不愛歡喜,縱使周幽王使出渾身解數也不能博美人一笑。于是他想出了用傳遞急救信号的狼煙,來連貫成美麗的風景來逗笑美人。當各路諸侯其聚城下,卻發現并無外賊入侵隻有幽王和褒姒在城頭歡歌笑語,一臉得意的看着城下的大軍。

自此之後,周幽王的地位一落千丈,各個諸侯國都對他失去了信任。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失信人士”。大家都不再聽其調遣,也不再向其稱臣納貢。因為失信,他失去了諸侯的擁護,百姓自然也不在忌憚其淫威。最終的結果就是,犬戎入侵都城将其殺之。而此時,卻再也沒有了諸侯馳兵相救。最終,西周也就此滅亡

古人的信義(從一言九鼎到)5

周幽王的結局完全是其咎由自取,他沒有通曉信義的利害關系。當賊人真的兵臨城下時,諸侯們都以為這是他再一次的戲弄。并且對他也不再信任,周幽王成了亡國之君。可以見得,信義對個人很重要,對國家同樣如是。

周幽王作為一國之君,代表的就是一個國家的形象。人無信不立,國無信則亡。武王辛苦建立的王朝,在他的不肖子孫治下最終化為灰燼。縱使有了後來的東周,但是其早已是名存實亡,各諸侯國隻是表面稱臣内地裡卻早已禮崩樂壞

2、信義美名萬世傳

不守信用帶來的危害無需多言,但其給人帶來的好處卻是比比皆是。比如以信義著稱的關公,其去世後各代君王争相為其加爵封谥。而民間各地的百姓也紛紛建起關帝廟,以此緬懷這位忠義之君。

直到現在大家也非常崇敬關公,在其故鄉為他花重金塑金身而兄弟之間歃血為盟拜的也是關二爺。社會人士還喜歡将其紋在身上以顯自己信義之軀。這正是因為關羽曾經千裡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将,即使在曹操賬下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

他為的就是有朝一日,保皇嫂,河北尋兄。而他也确實做到了,曆經艱難險阻終于劉備彙合。關羽自此信義千秋,成為重信用,講義氣的千古典範。雖然曹操對其禮賢下士,封金挂印但是在他心中卻始終秉承着天涯海角定要尋兄的信念。

關羽對劉備的信義,是後人所無法企及的。雖然這隻是《三國演義》中的描述,在曆史史實中并未記載,但由此可以看出古人是特别注重對于信義的宣傳。從這個事情上,信義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周幽王和關羽,一個淪為世人诟病的笑料一個卻成為與至聖先師孔子齊名的“武聖人”。他們一個不守信義,成了亡國之君,一個守信義流芳百世。關公和孔子一樣都非常看重信義,孔子提出信義,靠信義立德于天下,關羽實踐信義,靠信義與孔子比肩。所以說中國的信義文化是淵源流傳,從古至今這都應該是整個社會所恪守的基本準則。

古人的信義(從一言九鼎到)6

三、信義的精髓

信義二字,說的是重信用,講道義。隻有做到,言必出,行必果,才能使自己樹立起來威信,才能不被時代所抛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古代社會,若在社會中想要謀得地位得到發展,必須要得到别人的幫助。

信義是自古以來中華民族流傳下來的傳統文化,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可以屹立世界東方千年不倒的秘訣之一。每個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于人的特色,我們一定要将信義精神發展下去,世代傳承。

四、結語:

我國的信義文化由來已久,也漸漸的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我們要繼承發展這種優良品德,重信講義,利人利己。如今的社會逐步向前發展,物欲橫流有很多人都會為了追逐利益而背信棄義,這是為人所不恥的。不論到何時何代,走到哪裡,誠信都必須是第一位的。它是立身之本,“古人,誠不欺我也”。

參考文獻:

1、《史記》

2、《三國志》

3、《三國演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