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黍,也是一個即墨方言稱謂,其實就是高粱。胡黍地,因為高大茂密,一般不熟悉地形的人,往往進去了就會迷失方向。所以,在莫言的小說裡,很多故事都發生在高粱地裡,主要都是與其隐蔽性有關。
在即墨方言裡,有一個方言說法,叫做“上胡黍地了”。意思是被誤導得找不着北。比如今天我列舉的這幾個方言詞,如果你單從字面上去理解,就會一頭霧水,真的就會被領到“胡黍地”了。
你們家鄉的方言怎麼說“害羞”?即墨方言很别緻…
害羞,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說法。我的老家沂水叫做“害嚣”,我覺得這個“嚣”(xiao)也不一定準确,很可能是“羞”字的變音。而我現在生活的即墨,這裡的方言叫做“害憚”。這個“憚”字讀音為“dan”,本來是害怕的意思,在即墨方言的語境裡,害羞本身就有怯怯的意思在裡邊。在即墨方言裡,有時也隻用一個“憚”字,表達的意思不變。比如:【在那麼大的場面,老師讓我起來發言,我憚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給你給我”的“給”,在你們家鄉方言怎麼讀?即墨方言很特别…
給你,給我。這裡邊的“給”字,普通話讀音為gei,另一個讀音為ji,隻用在“保障供給”的“給”。但在我的老家沂水,前一種情況也讀作ji。上述第一種情況,在即墨方言裡卻讀作qi,這就很奇怪。我感覺,即墨人讀音為“qi”時,應該是“棄”的變音,也就是把東西扔給你。
粥——即墨方言不這麼叫,我老家的最特别…
粥,也叫稀粥。這是一種中國人常吃的食品,尤其北方人往往早晚兩餐要食用。但是,其稱謂卻是多種多樣的。筆者老家是臨沂沂水,以後在濰坊生活過,現在定居青島即墨,三個地方有三種叫法。先說沂水。那裡叫粥為“糊塗”,“塗”字讀作“du”。這大概是因為粥一般熬制的稀裡糊塗的原因,倒是很形象。再說濰坊。那裡叫做“黏住”,也有可能是“黏粥”的變音。不過,這種稱呼也符合粥具有粘性的特征,也很形象。三是即墨。這邊叫做“稀飯”,這種叫法沒有什麼特殊之處,也就比較好理解。
即墨方言把小姑娘叫什麼?這個字原來在字典裡查不到…
對于小姑娘的稱謂有很多,比如“妮兒”、“妞兒”、“丫頭”等等,但在即墨方言裡卻叫做“嫚兒”。嫚,這個字在字典裡以前查不到,現在手機打字能找到,但一般顯示黑體,說明不是常用字。即墨人稱呼姑娘也分大小。沒結婚的小姑娘叫做“小嫚”,結了婚的稱“大嫚”,過了年齡沒結婚的叫做“老嫚”。這個稱謂還是一種長輩對孩子的愛稱,有些婦女已經七老八十了,他們的尊長還會直呼其為“嫚”,如果不是很直系的親人,則要在“嫚”前面加上姓氏,比如“劉嫚”、“王嫚”等等,很有意思。值得一提的是,我的老家沂水叫做“識字班”,這是來自解放初國家掃盲運動,現在很多六七十歲的人還習慣這樣稱呼姑娘們。
你知道即墨方言把“小夥子”叫什麼嗎?初來乍到可能會覺得很意外…
剛來即墨的客人往往會對一個當地方言稱謂感到很意外,他們稱呼“小夥子”為——小嫂(兒)!其實,即墨人口裡的“小嫂”,不是指大嫂,而是對那些毛頭小子的愛稱。小嫂,應該為“小小”。第一個“小”正常發音,第二個“小”使用卷舌尖發兒化音,聽起來就成了“嫂兒”了。這個卷舌尖發音也是青島當地的特色,青島膠南地區很多音都是這樣發聲,當地人戲稱為“土舌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