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腸道健康日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腸胃疾病已對人類健康構成巨大威脅。每年,全球死于腸胃疾病的患者超過1000萬,我國人群中高達1/5患有腸胃疾病,位居世界首位。傳播腸道健康科學知識,提升國民腸道健康水平已刻不容緩!每年5月29日是世界腸道健康日,旨在提醒人們注意身體發出的警示,關注身體健康,提升公衆的腸道健康意識。
1腸道對健康有多重要?
腸道是人體最重要的營養消化吸收器官
一個人一生腸道平均要處理65噸食物和飲料,相當于12頭大象的重量,約99%的營養物質都是由腸道吸收。食物經過小腸内的消化作用,可以分解成能被人體吸收的小分子物質。食物在小腸内停留的時間較長,一般是3~8小時,為吸收營養提供充足的時間。
腸道是人體最重要的排毒器官
人體80%以上的毒素由腸道排出體外。如果不能按時排便,導緻腸道内毒素與腸壁接觸時間過長甚至被吸收進入人體,可能會引發結腸癌、心腦血管疾病、皮膚色素沉積等健康問題。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
腸道是機體最大的免疫器官,占體液免疫的80%,細胞免疫的50%。因此,腸道稱得上是身體免疫的主戰場。同時,腸道作為人體最主要的儲菌庫,腸道内寄居着數以億萬計的微生物,腸道菌群“訓導”腸黏膜表面免疫系統的建立,也就是說,腸道菌群可以促進腸道發育,維持腸道免疫系統的健康。腸道菌群中某些菌增加或減少,會造成腸道菌群紊亂,容易引發過敏、焦慮或抑郁、失眠、便秘,甚至自閉症或老年癡呆等各種問題。
腸道被稱為“第二大腦”
壓力會作用到胃腸道上,如遇到考試或者緊急工作,很多人會吃不下或吃不香;恐懼的時候會有胃痙攣或腹瀉,憤怒的時候會消化不良、胃部脹痛。腸道有很多神經,有跟大腦數量相當的神經細胞(1000億個左右),使用跟大腦一樣的各種神經遞質,分散在整個消化道,因此腸道的神經網絡系統也被稱為“腸腦”或者“第二大腦”。
2有益腸道健康的食物有哪些?
富含益生菌和益生元的食物
腸道菌群失衡可導緻便秘、腹瀉等問題。日常攝入富含益生菌的酸奶等乳品,有助于促進消化和腸道蠕動,保護腸道微生态環境,維持腸道健康,同時還可以增強免疫力。
FAO/WHO将益生元定義為一類非活性的食品組分,可以通過調節腸道微生物對宿主産生有益健康的影響。益生元是腸道中有益菌的食物,富含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等益生元的食物,能夠給腸道益生菌補充養分,從而促進腸道有益菌的生長,抑制有害細菌繁殖,促進腸道消化吸收,維持腸道健康,特别是有益于青少年的生長。
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
膳食纖維如同腸道裡的“清潔工”,能促進腸道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有助于排出體内毒素,降低腸道疾病的發病幾率。
燕麥、小米等粗雜糧,木耳、海帶等菌藻類食物,胡蘿蔔、紅薯等根莖類食物均富含膳食纖維。
3有害腸道健康的食物有哪些?
高鹽食物
吃鹽過多,容易使胃腸道内形成高滲透壓環境,使腸道内水分吸收困難,從而引起腹瀉等腸道問題。
高脂肪食物
長期吃高脂肪含量的食物,會減少體内有益菌的數量,導緻腸道菌群失調,而有害菌分泌的毒素被人體吸收後,會讓人無精神、臉上長痘、膚色變差,以及出現危害人體健康的其他狀況。
高糖食物
高糖食物含有的大量的糖會刺激胰島素分泌,影響血糖穩定,同時還會幹擾内分泌和免疫系統,進而波及腸道健康。
油炸食品
食品高溫油炸會産生一些有害物質,并使食物變脆變硬容易劃傷消化道。臨床研究也證明,長期大量食用油炸食品,大腸癌及胃癌的發病率升高3~5倍。
刺激性食物
酒、濃咖啡等刺激性飲料、過于辛辣的食物等都會刺激腸道,引起腸胃黏膜損傷和腸胃功能紊亂。
4促進腸道健康有哪些方法?
合理膳食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以科學證據為基礎,從維護健康的角度,為我國居民提供食物營養和身體活動的指導,在指導、教育我國居民采用平衡膳食,改善營養狀況及增強健康素質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細嚼慢咽
充分咀嚼對消化來說,至關重要。因為它會通過食物的味道發送信号到胃腸,告訴它們有哪些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正在路上,讓腸道準備好合适的酶來迎接并分解它們。這一過程,不僅僅為了從食物中吸取營養,還是為了确保食物不在原地停留,以免這些滞留的食物腐爛後産生氣體,并導緻便秘、腹瀉和食物不耐症等麻煩。
定期讓腸道休息
在兩餐間,需要給腸道提供足夠的時間休整,從而讓它為下一次工作儲備能量。此外,睡覺之前不吃太多東西,以免給腸道增加負擔,打擾腸胃休息。
每10天左右選一個休息日,以果蔬為主,吃七八成飽,能讓腸道得到休息,也有利于清空腸道内的食物殘渣。
科學運動
适當運動和體力勞動可以改善胃腸的血液循環,增強胃腸功能,促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内容來源:《國人腸道健康2020年報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