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開年以來,在疫情反複、地緣政治緊張、大宗商品波動等因素輪番沖擊下,消費市場一片慘淡,過去閉眼“買買買”的消費者變的矜持起來,開始追求性價比,而這也促成了新的消費趨勢,即平替熱。
“平替”是一種推崇用平價産品替代高價大牌産品的消費現象,其背後蘊含的是消費者的心理變化。
過去消費主義盛行,在一些消費者的潛意識裡,鞋、包、表非國際大牌不買;手機、電腦等電子産品,非最新款不用;茶飲、美食非網紅店不去。
在一些社交媒體上,“儀式感”、“活在當下”的話術更是層出不窮,不斷引導消費者進行場景建構,給人一種隻要購買了某種物品,就似乎擁有了某種生活的錯覺。
如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從消費陷阱中清醒過來,開始回歸理性消費,轉而推崇平價替代品,更傾向于性價比。
這種“平替熱”無疑是一種消費觀念上可喜的進步。
然而,在越來越卷的消費市場,平替一度讓人眼花缭亂。
在分享類社交媒體上,搜索“平替”二字,各類“平替”攻略應接不暇,從“平替”護膚品、“平替”衣服、“平替”家電,甚至到“平替”景點、“平替”寫真等,平替成了新的财富密碼,這也導緻平替間的良莠不齊:
名創優品的大牌平替香水不斷強調香味相似度從而在香水香氛品類站穩腳跟;
泊萊雅首創早C晚A,讓雙抗精華成為一種護膚新理念,而不是大牌精華的簡單平替;
GoPro相機在進入市場的時候,就在強調運動的時候能夠記錄一切很酷,并證明它們的産品性能能夠支撐這個功能從而區别大牌相機;
小家電領域對這一套也是駕輕就熟,通過簡單地把産品【迷你化】 【細分化】,一個新物種平替就此誕生。
不難發現,平替除了簡單的“ctrl c”、“ctrl v”和costdown,也可以做出更有性價比的方案,這也體現在汽後市場。
過去汽車是财富、地位的象征,與之配套的洗車服務也是水漲船高,動辄3、50,好幾百,更有甚者,在一些汽修連鎖店辦張洗車卡需要花費上千元不等,多少人礙于面子人情而含淚掏錢。
無人洗車、上門洗車等作為相對便宜,并且能夠滿足洗車功能需求的“平替”服務出現,其中,區别于人工洗車,由智能洗車機提供的無人智能洗車服務備受車主青睐,
據車主介紹,這兩年洗車一直在漲價,特别是在一二線城市,清洗一輛小橋車已經要40元起步,相比之下,使用智能洗車機僅需10~20元,節省一倍不止。
除了價格上漲,人工洗車服務“縮水”也是智能洗車機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一。據悉,疫情過後很多洗車店都不清洗内飾了,但是價格确分毫未少,不少車主對此感到非常無奈,有車主認為“清洗内飾本來是洗車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如果沒有這一環節,隻是簡單噴個沫、沖個水,感覺不值得花這麼多錢。”
實際上,在不少洗車店和加油站,無人智能洗車設備早有布局,以最早一批進入無人智能洗車領域的太仆智能洗車為例,2019年以來,全國網點已達1015,在北京、杭州、重慶等城市服務了數以萬計的車主。
對于智能洗車機的興盛,洗車行業從業者分析,洗車服務是所有車主的剛需,使用智能洗車機代替人工洗車對沖大幅上漲的人工成本,或許将成為汽後市場的大勢所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