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啊,心情很down……”
某天深夜,熊正準備入睡時,手機彈出後台一位朋友的消息。
她說,自己最近的工作、生活都處在一個很焦慮的狀态。
她在一家獵頭公司上班,上半年有受疫情、經濟大環境影響,業績非常慘淡;
一晃到6月了,也不知道下半年能不能好一點……
生活上呢,相親對象一個接一個地聊掰,家裡人都覺得她太挑,跟家人也有一些不愉快。
“真的很喪,是我太沒用,太無能了吧?”
“如果當初多讀點書,學曆高一點是不是會不一樣?”
“害,扯到讀書太遠了,應該從現在開始精進自己對吧?”
“那熊覺得,我現在應該讀什麼書?”
……
三言兩語,熊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這位朋友滿滿的焦慮。
熊覺得,如果當下的狀态已經被焦慮填滿了的話,就不适合再逼着自己啦。
弦,繃得太緊會斷;人,思慮過多會瘋。
所以熊認為,比起推薦讓這位朋友能快速提高某項技能的功能書;
不如推薦一本簡單、輕松、治愈、好讀的書吧~
熊心中的第一書選是:《這世界很好,但你也不差》。
這本書,曾憑一句“每個人的花期不同,不必焦慮有人比你提前擁有”而刷爆小紅書;
在小紅書裡搜“焦慮”這個詞,就能看到很多小紅書博主的文案,就是引用了這本書裡的内容。
書的作者萬特特,是一位90後青年作家,喜歡看書、寫作、吃吃喝喝、旅行。
這本書,記錄了20歲到30歲的姑娘們(萬特特和她的朋友們)窘迫、生動、無畏的經曆,涵蓋了生活、職場、感情和個人成長。
就像豆瓣網友所評價的——
「是心靈雞湯,但在焦慮值超高的當下卻非常受用。」
「很像和朋友坐下來聊天的感覺,輕松,也不用刻意深刻。」
這本書,或許沒有什麼特别深刻的道理,但它可以像朋友一樣,跟我們聊聊對感情、人生的看法,對我們或許有一定啟發、療愈作用。
熊今天,就從中挑選最輕松治愈的6句話,分享給大家;
希望大家在累了一天之後,能在這些句子裡找到一個栖息之處;
如果有喜歡的句子,也可以挑一兩句發發朋友圈,療愈一下自己和身邊的朋友們吧~
每個人的花期不同,
不必焦慮有人比你提前擁有。
“某95後創業成功……”
“某00月入過萬……”
……
如作者所說,網絡不斷用數據刷新我們的認知:
從前我們認為要奮鬥個至少10年才能達到的目标,有人竟然比我們提前許多完成了。
于是,這些别人的成功,就變成我們否定和抹殺自己的工具,變得焦慮迷茫。
但作者認為,人跟人的生活節奏不一樣。
有人3分鐘泡面,有人3小時煲湯;
有的人外賣已送達,有人剛好切好蒜薹和肉。
“每個人的花期不同,不必焦慮有人比你提前擁有。”
作者說,當我們選擇了想要的生活方式,就要堅定下去,不能胡思亂想。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在自己的時區裡,我們沒有遲到,也沒有早退;
别人沒有走在我們前面,我們也沒有走在别人後面,我們各自擁有前進的步伐。
“命運給的禮物和災難,一點不會少,你該走的彎路,一米不會少,你不必着急,一切都會準時發生。”
隻會讨厭沒有意義,
從讨厭的人身上學到點東西才有意義。
相信大家也曾遇到過磁場不合甚至是讨厭的人吧?
作者也是一樣。
在書中她分享說,她有一個互相讨厭的大學同學:
“她認為我的生活做作至極,我讨厭她叽叽歪歪。”
這位同學呢,總是會在作者的朋友圈下說一些讓人看着不太舒服的話。
比如,端午節發了一條想念爸爸媽媽的朋友圈,那位同學會評論說:
“在大城市的虛榮感填補不了思鄉之情嗎?”
再比如,針對作者朋友圈的曬照,對方會發微信問:
“你是不是整容了?我記得你以前挺胖的,怎麼現在臉這麼小了?鼻子也挺了。”
三番兩次,作者也生氣了,最終把這位同學拉黑删除了。
而這段往事回憶起來,她也有在反省:
“身邊也出現過說話帶刺的、脾氣合不來的,通常自己都自動遠離,而為什麼對曾經要好的她,會有這麼強烈的讨厭情緒呢?”
後來她慢慢明白:
“大概是我内心不想承認,當我内心低潮時,我對她的讨厭暗藏着我對她順境人生的羨慕,也附帶着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原來,這位同學成績一直很好,而她屬于期末臨時抱佛腳型;
對方以國考第一名的成績考進市政府宣傳部,而她還在一遍遍投簡曆;
對方順利結婚生子買房,而她正在因為合租房的水電費和房東争執……
在她轉變觀點和态度後,發現了自己的暗面,挖掘了對方的亮面。
“或許在那些我們讨厭的人身上,有着我們缺少和值得學習的東西。”
因此作者認為,當我們遇到讨厭的人時,先不要讓“厭煩”這個壞情緒占據上風;
而是學會自省和思考,如果在讨厭的人身上學到了什麼,那才是意義所在。
願你獨立,
更願你活得熱鬧。
“孤獨的滋味不好受,是一種身處黑暗拼命伸出手去觸摸光亮,最終卻仍然兩手空空的失望。那個瞬間,我真的感覺整個人孤獨透頂。”
在大城市闖蕩的人,通常都很孤獨。
作者也不例外。
一個人去挂号,一個人去逛餐廳,一個人去吃火鍋,一個人去咖啡廳……
和所有年輕人一樣,即使孤獨,她也逐漸學會了在大城市裡獨立。
而除了學會獨立之外,她更大的體會是——
一個人要獨立,要活出自我;
可是獨立和自我并不代表自己不需要陪伴,不需要親密,不需要感知身邊的一切,不需要面對自己的脆弱。
“人的一生有兩件事是需要學習的,一個獨立自主的能力,一個是與世界發生聯結的勇氣。”
所以,面對孤獨,我們可以獨立,但也可以尋找同伴,想朋友了就見見朋友;
面對脆弱,我們應該勇敢,但同樣也可以示弱和求助。
“要活得獨立,也活得熱鬧。”
愛自己的方式,
絕不隻有“買買買”。
“女生要保養,要愛自己。”
“姑娘,你值得擁有更好的東西。”
……
對于這幾年流行的“愛自己,就要買買買”的論調,作者是這麼看的——
不否認買買買帶來的療愈作用,但愛自己的方式,絕不隻有買買買。
她說,真正的愛自己,不僅僅是你去了那家高格調的西餐廳,你給自己買了全能乳液,又添了幾件名牌新款時裝。
真正的愛自己,在于你能多大程度上尊重自己、忠于自己、肯定自己,那是一種來自内心的力量,幫你對抗平庸的生活。
真正的愛自己,是從不忘記内心深處的熱愛,在自己選擇的路上面對難題、承擔風險、體味苦樂,最後學會享受其中。
熊的想法也大緻和作者一樣。
買,能讓自己開心,就買;買,帶來的是累贅,就不買。
真正的愛自己,不是外界所說的某種固定形式,而是把自己的意願放在第一位呐。
他人對你尊重,
從來不是因為你的順從。
“怎麼說都是同事,拒絕總是有點不好意思。”
“她跟我那麼多年朋友了,不能拒絕吧。”
……
作者指出,不論到了什麼年紀,我們天生對人際關系的不安全感還是會存在,生怕拒絕别人就會被割席,被抛棄,被讨厭。
于是,能否滿足别人的需求,似乎成了我們能被喜歡的指标。
但作者認為,他人對我們的尊重,從來不是因為我們的順從。
對需要幫助的人,我們自然是要永葆熱忱和愛心。
但并不是渴求自己不斷滿足别人的需求,而忽略自己的内在想法,讓自己活在逼死自己的節奏裡。
這不是冷漠,隻是充分給自己說“不”的權利。
所以,不要總是因為别人而忽視自己啦!
讓别人知道自己的界限在哪裡,才能換來真實的、将心比心的關系。
有人懂你奇奇怪怪,
有人陪你可可愛愛。
“到了我這個年紀,周圍的朋友大都找到了穩定的伴侶,開始了下一階段的人生。”
“不過,我暫時還是無法領悟到組建家庭和生兒育女的快樂。”
作者說,随着身邊結婚的朋友越來越多,自己也會面對長輩的催婚。
但即使如此,她也十分明确地知道,現階段讓她有熱情,開心的,仍然是看書、寫作、吃吃喝喝、旅行,掙點錢……
雖然晚婚這件事,像極了“小時候考試同學都交卷了,考場隻剩自己一個人”;
但她也想告訴所有姑娘——
結婚不是賽跑,更不是人生的終點,不是誰更快到達,誰就是勝者。
值得期待的婚姻,不應該是因為年齡大了,因為各方面條件都合适,因為雙方父母都滿意,因為受不了别人異樣的目光,
那個懂你奇奇怪怪,陪你可可愛愛的人,該出現的時候,必定會向你狂奔而來。
沒娶的不用慌,待嫁的也别忙。
經營好自己,珍惜當下的時光。
書封上,有這樣一段話:
每個女孩兒們都不差
我們要種自己的花
愛自己的宇宙
總能在雞零狗碎裡找到閃亮亮的快樂
希望每個男孩女孩
都能好好體驗自己的人生
認真對待活着的每一天
反正到頭來
沒啥可失去的
也沒啥可後悔的
各位,晚安~
今日互動話題:
你最喜歡哪一句文案?
在評論區和熊說說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