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家長,如果這種管教行為從孩子幼兒期就開始,會讓孩子内心極度缺乏安全感,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從外在行為表現來看,就是我們常說的膽小和内向。這種現象如果一直持續到兒童期,即上小學以後,性格就很難改變了,但是如果家長改觀育兒觀念和親子溝通方法,有可能會讓孩子膽子慢慢大起來。具體該怎樣做呢?下面我給家長一些建議。
家長必須要清楚自己的育兒觀錯在哪,該怎樣去面對孩子。
凡是總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家長,一般都有很強的控制欲。在家長的育兒觀念中,隻要看到孩子不按自己要求做,就會非常生氣,而後演變為憤怒。有些時候,家長都不知道自己的吼叫是否正确,而是出于習慣性本能那樣去做。因此,家長必須要徹底改變讓孩子必須絕對聽話這一錯誤的觀念,不妨嘗試這樣去做。
1、家長要反思自己管教孩子時的目的。一般來說,管教可以分兩層意思,一層是管理,另一層是教育。管理是針對孩子的不當行為予以糾正,從而給孩子建立正确的行為規範秩序,即讓孩子學會守規矩。而教育則是讓孩子知道爸爸或媽媽為什麼不讓你這麼做,這樣做的壞處是什麼。當孩子知道該怎樣正确去做時,家長再鼓勵孩子大膽去做,就容易讓孩子在行為認知上面有主見了。
2、家長要允許孩子犯錯,給孩子主動嘗試的自由。對于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家長來說,他們潛意識裡害怕孩子犯錯,甚至會把孩子一次犯錯後果無限放大化,這樣一來就會内心産生一種焦慮感或恐慌感。為此,家長必須要重新評價自己的思維方式,對于無關乎生命安全方面的錯,不妨嘗試讓孩子犯點錯又如何?孩子們正是從錯誤後果中接受教育,才能知道怎樣正确做事,這樣一來就容易激發孩子主動大膽嘗試做事的信心了。
3、家長臉上多點笑容,可以減少孩子内心的恐懼與不安。記得多年前,我在工作室裡接待一對母女,媽媽是大學老師,兒子四年級。在交流的過程中,我就觀察這位媽媽,臉上始終冷冰冰的,仿佛全世界都欠她的。再觀察孩子,媽媽随時會用嚴厲的目光盯視孩子,孩子做任何動作,說任何一句話,都需要媽媽同意後才可以。打發孩子去别的房間去玩耍後,我對這位媽媽講,你對孩子的态度太高冷了,建議你臉上多點笑容吧,否則,孩子隻要在你面前就心裡惴惴不安,這對他的心理健康沒有任何好處。
重建溫和式的親子關系,讓孩子在父母面前敢于表現真實的自己。
孩子内向型的性格,主要受兩方面影響,一方面是家長的性格,如經常陪伴孩子的爸爸或媽媽,誰性格内向,孩子就會傾向于向誰的性格。另一方面是受強力控制,導緻孩子對經常陪伴的爸爸或媽媽特别害怕。如果想讓孩子性格從内向轉為外向,膽子由小變大,可以這樣做。
1、夫妻兩人必須要徹底改變原來對孩子說話的态度和語氣。一般來說,那些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家長,往往和學曆無關,前面我提到過是受觀念所影響。隻要家長知道你們的說話語氣有問題,不妨從現在開始,降低對孩子說話的音量,不要再大嗓門喊了。和孩子說話時要減少話語量,這樣對孩子的聽覺神經會減少刺激,舒緩孩子在父母面前的緊張感。
2、家裡要多一些歡聲笑語,這樣可以讓孩子擁有心理安全感。凡是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家庭裡,往往充斥着浮躁與不安。孩子在這種不安的家庭氛圍中,會變的非常郁悶,完全少了兒童的陽光與活潑。而家長們如果意識到這點,就需要平時多在家裡開心說話或聊天,隻要家裡多了歡聲笑語,就會讓孩子受到感染,悄然間參與到與大人的互動或遊戲之中來。
3、手把手教孩子做事方法,孩子學會後放開,鼓勵孩子大膽去做。以前家長隻顧着對孩子大吼大叫,并且經常責備孩子做的不好,從而忽略手把手教孩子做事方法。孩子一方面是不知道怎樣做才符合父母的心意,才顯得沒有主見。另一方面是害怕做錯了,又被臭罵一頓,自然就更不敢做了。或者有時孩子明知道自己做錯了,也不敢和父母說,隻能憋在心裡,就這樣壓抑久了,形成了偏内向型性格。既然如此,家長不妨手把手教孩子做事方法,讓孩子學會後放開大膽去做,哪怕做不好也不要緊。當孩子得到父母的允許,并經常被鼓勵與贊許後,膽子自然就會慢慢變大。
幫孩子分辨對與錯,重建認知,規範孩子行為,給孩子明确的自由空間。
以前家長對孩子控制欲過強,導緻孩子根本沒有自己的思維主見,時間久了,會讓孩子不願意動腦思考,也不願意說出内心的想法,就那麼傻呆呆地坐着、站着、在指揮之下小心弈弈做事。這對孩子來說,幾乎沒有自己明确的認知與分辨意識,就像提線木偶似的,因此,家長必須要解放孩子手、腳、嘴、眼、腦,給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間。
1、結合孩子所經曆的一日生活,家長幫助孩子重建認知和分辨。如果以前忽略對孩子進行基本生活認知能力培養的話,你肯定容易讓孩子不管做什麼都不知所措,結果就導緻孩子大腦空空,做事找不到頭緒。而現在必須要結合孩子每天所做的每一件事,教孩子怎樣做才是對的,結合上面我提到手把手教。
2、重新拟定家庭規則,讓孩子學會遵守規則,為放飛孩子做準備。有些時候,家長之所以對孩子管控太嚴,就是看到孩子總做錯事,生怕出了意外,才會不斷控制孩子。其實家長完全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教給孩子遵守規則和紀律。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校有校紀。通過與孩子進行親子遊戲,借助遊戲規則可以讓孩子在玩兒中理解規則的含義,再拓展到生活、學習、社交之中,孩子就知道該怎樣去做了。
3、從目視範圍内觀察孩子自由做事,漸次過度到放心讓孩子自主做事。家長必須要樹立一個新觀念,我們養育兒女終極目标,不就是讓孩子學會基本生活技能,不斷培養孩子走向獨立,最終離開父母的庇護而走向社會嗎?從這一點來看,我們平時就必須要有針對性對孩子進行基本獨立能力的培養,如在室内,或者戶外,在家長目光可視範圍内觀察孩子與保護孩子,讓孩子自由去玩耍或做事。當安全教育搞的足夠紮實後,到了小學一二年級時,就可以視情況讓孩子在安全區域内自由玩耍,父母不必再随時陪伴了。
結束語:通過上面的分析與介紹,我相信家長應該通過對比找到自身問題。如果你是擅長于學習的家長,就必須要徹底改變你的錯誤育兒觀念。絕不能壟斷孩子的話語權,阻礙孩子自主探索嘗試做事的權力,更不能批評或斥責多于鼓勵與贊賞。當你成為溫和型的父母後,會發現自己心态變了,孩子在你眼中總是那麼聰明可愛與機靈。如果你有這些改變,你的孩子就會慢慢願意和你交流,性格自然會随之改變,膽子也會慢慢大起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