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靜處體悟事上磨練意思

靜處體悟事上磨練意思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4 11:53:17

王陽明的大弟子錢德洪說:先生之學凡三變,其為教也亦三變:少之時,馳騁于詞章:已而出入二氏;繼乃居夷處困,豁然有得于聖賢之旨,是三變而至道也。

居貴陽時,首與學者為“知行合一”之說;自滁陽後,多教學者靜坐;江右以來,始單提“緻良知”三字,直指本體,令學者言下有悟。是教亦三變也。

從靜坐中悟得大道,最著名的例子要算王陽明的悟道經曆了。王陽明被貶到貴州龍場後,于身心性命交逼,百死千難的境況中,端居默坐靜一之中。觀想聖人處此将何所為,一天夜裡猛然大悟,“始知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誤也”。

這場驚天動地之大悟,史稱“龍場悟道”。此悟使王陽明得出了理本來不是存在于外部事物,而完全地内在于心中的見解。從此建立了自己的“心即是理”,和“心外無理”的心學思想體系。

靜處體悟事上磨練意思(靜坐體悟事上磨練)1

靜坐,最好要修雙盤,雙盤的效果好。

靜坐是靠耐力和恒心,慢慢來。不要急,不要急于求成。水滴石穿,繩鋸木斷。

打坐通脈的次第是這樣的:腳踝--腳心--膝蓋--跨部--腰椎--背椎--脊椎--瞌睡--頭頂。

一開始打坐的是腳麻腳痛,幾月後,腳通了。然後是膝蓋,然後是胯部。再後來就是脊柱了。再後來就是頭部和昏睡。

等這些都通了,靜坐就是享受,全身軟綿綿的,暖洋洋的,感覺不到身體。似睡非睡,似想非想。

靜坐需要注意兩方面,熬腿子和入靜。熬腿子是形,是漸。入靜是意,是頓。

熬腿子是慢慢來的,因為身體是個障礙,需要循序漸進的去通脈。而入靜可以當下進入,隻要抛開身體的障礙,完全方放松放下就行。所以這兩點可以分開修,最後再結合在一起。

一開始熬腿子的時候是無法入靜的,隻能是苦熬,慢慢熬。這個階段,可以放開姿勢的約束,通過輕松舒适的姿勢來入靜。等身體熬通了,就可以直接通過靜坐來入靜。

能入靜的,不可以放棄熬腿子,姿勢很重要的。一開始是障礙,到最後,就是很大的輔助。既不能,因為熬腿子而無法入靜,也不能因為能入靜而不熬腿子。身心,形意必須結合。

修行人,最基本,最重要的就是戒定慧。戒律,在日常中遵守。定,也在日常中練就。

要修行定,首先要做的就是突破身體的障礙,最重要的就是練就雙盤。

很多人覺得雙盤很難,其實不然。隻要有個合理的方法,循序漸進,最多半年,一般人都能練就。

雙盤功夫的兩個标準:久,常。

一個是你一次能做多久,一個是你一天能坐幾次。

有的人一次可以做5-15-30-45分鐘,有的一個小時,有的兩個小時,等等。一般一課為45分鐘,而能達到2個小時就基本合格了。就有了修行高級功法的基礎。

而有的人,坐了一次,30-45分鐘後,休息一下,要再做就很難了,一盤上去就很痛,一種深層的痛,無法再坐第二次。而要合格,應該一天可以盤坐N次。休息一下,照樣可以盤。

頓法:就是狠下心,坐越久越好,疼痛是一陣一陣的,忍忍就過去了。缺點是,一次超限了,第二次要坐就更難。

1. 一般雙盤,前5分鐘會痛,這個是因為沒有熱身,腿還沒軟化,就硬盤上去了。所以前5分鐘會痛。這是最好是先做單盤,盤個5-10分鐘,讓腿先軟了,再雙盤。

2. 前20分鐘,做的會很舒服,暖洋洋的。而後面會慢慢的開始痛,而疼痛是一陣一陣的。可能腳心會冰冷,或者膝蓋,或者胯部會痛。這個時候堅持住,這個疼痛就會慢慢的消退,像抽絲一樣慢慢抽走。

3.之後15分鐘會很舒服。

4.然後又慢慢的開始痛。最好能堅持。因為一旦放下來了,第二次要做就更難。

漸法:就是說從基礎開始,半散盤,散盤,單盤,半雙盤,雙盤。

循序漸進,由易而難。隻要利用上班時間,養成一個習慣,很容易就練成雙盤。

靜處體悟事上磨練意思(靜坐體悟事上磨練)2

不少人練習靜坐,卻發現很難入靜。

其實入靜很容易,隻是方法不對而已。

初級的入靜,就是好比“清醒的睡着”“看着自己睡覺”,隻要能睡覺的就能入靜。

姿勢是關鍵,一開始的時候,姿勢是障礙,障礙着你入靜。

站着,身體緊張,疲憊,難以入靜。

躺着,身體松懈,容易睡死過去,沒法在睡覺中保持清醒。

所以坐着,是中道,身體既可以放松,又可以保持清醒,“松而不懈,緊而不僵”。

但是,很多人靜坐卻不容易入靜,為什麼呢?

因為太勉強了!

很多人一開始靜坐,可能就是雙盤,單盤,散盤。

雙盤的,很快雙腿就痛了,難以入靜。單盤的久了,雙腿也痛。

散盤,坐一會兒,發現腰酸背痛。累了一天了,身體很疲憊,越坐越累,眼皮發困,隻好放棄了,去舒舒服服的睡覺了。

這些都是自然現象,所以說身體是障礙。

如何排除障礙呢?

其實很簡單,從容易的開始,從入睡開始。

初級功夫:“由卧入坐,由睡入靜”。

其實,在坐和卧之間還有一個過渡,就是“坐卧式”。

具體做法,就是在你中午午休的時候,或者晚上疲憊的時候,散盤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腰部墊好,頭部有地方靠着。身體向後倒,大概45度,這個姿勢介與坐與卧之間,容易入睡。

這時要做的就是入睡,由于身體的疲憊,很容易就進入睡眠狀态,而在睡眠狀态中,頭腦依然清醒。身心完全的放松和休息,頭腦一片混沌,或者有一絲的思想在混沌中漂蕩。

睡大概半個小時後,會感覺到後腦有熱熱的能量上升,頭部頸部會自然的伸直,然後眼皮也開始有能量通過,變得順暢,全身都有能量通過,自然的調整手臂,雙手,之後調整背部腰部,全身軟綿綿的,暖洋洋的,全身順暢,舒服。

這個時候,你可以醒過來,或者開始靜坐。

醒過來的話,會覺得精力充沛,頭腦清醒。

靜坐的話,就坐起身來,這個時候,身體已經得到很好的休息,全身柔軟,順暢。靜坐的話,脊柱會自然的伸直,雙臂,雙手,頭部,以及身體的沒個部位,都會自然的調整,由内而外的調整,而不是勉強的外在的強求的姿勢。

姿勢自然的到位,“松而不懈,緊而不僵”,全身輕松順暢。

然後開始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跟着呼吸走,調整呼吸,後面就是自己的功法了。

等熟悉了靜卧入睡之後,就可以慢慢的開始升級。

先是拿掉頭部的靠墊,不讓頭部有地方靠着,而隻是背部有地方靠。讓頭部自然下垂,在這種姿勢下入睡入靜。

也就是雙腿散盤,背部靠着枕頭,頭部自然垂下,這樣的去入睡。

有了前面的基礎,這個很容易就做到了。

那再下一步,就很簡單了,就是背部不用靠,頭部自然的垂下,讓自己自然的入睡。

這個也就是靜坐入睡,或者說靜坐入靜了。

再下一步,就是單盤改成雙盤,去入睡了。

再下去,就是雙盤,脊柱伸直,頸部拔直,标準的姿勢去入睡了。

循序漸進,由易而難。由睡入靜,由卧入坐。

關鍵是身心的放松,休息,身體舒暢了,解決了身體的障礙了。有了舒暢的身體,才有入靜的前提。

這個就是通過自我催眠的原理,來排除身體的障礙,進入入靜的方法。

靜處體悟事上磨練意思(靜坐體悟事上磨練)3

王陽明早年推崇“靜處體悟”,就是讓人靜坐,抛開一切思慮雜念,體認本心。

後來認識到一味強調靜坐澄心,會産生各種弊病,容易使人“喜靜厭動,流入枯槁之病”,甚至使人變成“沉空守寂”的“癡呆漢”,因此,他又強調“事上磨煉”,尤其重視實踐。

王陽明說:“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隻是未知。”

滿口都是聖賢話語,卻不去實踐,這不是真正的“知”,同樣熟讀經典,不通實務,百無一用的書生,就算品德高尚,也不是真正的“知”。

所以,靜坐雖好,千萬不可癡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