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似乎天生就有巨物恐懼症,或許這是人類在長期進化的過程中刻在基因裡的防禦措施。
尤其是當我們面臨一望無際的大海時,部分人的恐懼體驗會被放大。
必須得承認,人類科技發展到今天,面對深海下面的東西仍然會有許多不确定性。
正是這種未知的風險使得我們對深海以及海洋巨獸感到恐懼。
鲸魚,作為海洋中體型最大的生物,如果說山海經中有真實存在的生物,或許隻有鲸魚這樣的奇特動物才能上榜。
一口下去就是數噸魚蝦,深海潛行可以達到數千米的海域,隻有當它們換氣的時候才會浮出水面。
好在這種動物體型雖然龐大,但卻是一種十分溫和的動物。
鲸魚幾乎沒有什麼攻擊性,即使面對過往的船隻也不會把它們當作威脅。
不過在關于這些深海巨獸的傳聞中,還是有不少故事或者傳聞刻畫了鲸魚吞食人類。
例如聖經裡的約拿,為了避免在海中溺水,鲸魚将其吞下拯救了他。
又或者是童話故事中,匹諾曹的父親被鲸魚吞下。
流傳于故事中的大魚吞人
總之,這麼大一家夥,不吞點什麼東西似乎對不住它的體型,要說人類的想象力在無中生有這塊是真的挺厲害的。
或許有人認為這些隻是故事,就像水手們在海面穿梭遇上大章魚一樣。
但鲸魚吞人的事件還真有,例如2019年南非伊麗莎白港港口的一家旅行社,就曾發生過鲸魚吞人事件。
又或者在科德角發生的一起意外,當地的一個龍蝦潛水員遭遇了鲸魚的“襲擊”。
倒黴老哥還活得好好的
起初他以為自己被駕駛而來的船隻給撞上了,巨大的沖擊和水流讓他一時間分不清具體狀态。
就當他回過神來時卻發現,自己已經身處在鲸魚的口腔中。
這名龍蝦潛水員此時内心的活動猶如超頻的處理器,内心閃過了一千種想法,以及接下來的可能情況。
但令人意外的是,鲸魚似乎也感覺到了不對勁,于是将這名倒黴的龍蝦潛水員給吐了出來。
這場意外讓潛水員邁克爾·帕卡德記憶猶新,即使在康複後的數周也仍然心有餘悸,要是自己真的被鲸魚吞下去了,是否還有生存的希望?
如果自己還活着,是否能從鲸魚的腹中逃脫。
這一口下去還有希望嗎?
就當大家都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國際動物保護組織的人站出來打消了衆人的疑慮。事實上鲸魚并不會吞食人類,或者說它們沒辦法吞下人類。
被鲸魚吞下會是啥樣鲸魚在察覺到異樣的時候,便會将人類這樣的大型生物給吐出來。
大多數鲸魚是不能吞食人類的,這一點我們接下來會講到。
但在适當并且極端的情況下,有一種鲸魚可能會吞食人類。
抹香鲸作為一種巨型鲸魚,它們的可以捕食大型獵物,例如巨型烏賊啥的。
大海中的抹香鲸
在已有的抹香鲸捕食案例中,人類迄今為止發現過的最大記錄則是長達14米的巨型鱿魚。
盡管在物理層面抹香鲸的确有可能做到吞食人類,但這種比例是十億分之一。
倫敦動物學會的鲸類擱淺調查項目的研究人員表示,大部分人一輩子都看不到抹香鲸,這些深海動物大多數時候都生活在超過3000米的水下。
座頭鲸,可能是最常見的鲸魚
就前面所講的案例中,邁克爾遇見的鲸魚則是座頭鲸。
除了抹香鲸外,虎鲸也具備将人吞噬的能力,因為它們具有能夠撕裂動物骨肉的牙齒,這大概是最有威脅性的鲸魚。
虎鲸倒是具備撕碎獵物的能力
鲸魚的捕獵大多數時候都發生在深海,很少會有在淺海捕食的案例。
因為這對它們來講很可能會面臨擱淺的危險,并且它們也不會對人類感興趣。
以抹香鲸為例,如果人類真的被它吞下,大概率會被鲸魚消化,然後變成龍涎香的一部分重新回到水面。
手無寸鐵的人在進入鲸魚内部如果沒有呼吸設備的輔助,很快便會死于窒息。
在有呼吸輔助的情況下,成為食物的人類會經曆3個消化階段。第一部分為前胃,這裡主要用于磨碎食物然後經由胃酸進行消化。
初步消化後會被噴入主胃,這部分與人類的胃腔類似,并且消化液中會混入鹽酸和蛋白質消化酶。
人被鲸魚吞下大概率就是這樣了
來到第三胃,這裡有脂肪消化酶,在堿性液體的幫助下,胃酸得以中和,防止消化液對腸胃造成傷害。
想要從鲸魚腹中逃離就别想了,這裡的胃壁都是折疊的,并且在強大胃蠕動下,人幾乎無法行動。
總而言之,鲸魚不會主動攻擊人類,也不會以人類作為主要食物,鲸魚的生理結構和捕食習性決定了這種體驗不可能會發生。
鲸魚大緻可以分為須鲸和齒鲸,作為一種水生哺乳動物,它們的祖先其實是偶蹄目動物的一個分支。
由于海洋環境食物充足,并且生長環境更廣闊,這給鲸的生長提供了更多條件。
海水的浮力和密度允許鲸魚的骨骼長得更加粗壯,它們身體中的其他器官開始退化,直至保留尾鳍和寬大的軀體。
這種鲸魚的進化幾乎處于同一時期,但是在漸新世早期,兩者的祖先開始分道揚镳。
在後來的進化中,兩者的生理構造和功能表現出現了結構性的差異。
抹香鲸的骨架
例如須鲸的鲸脂中沒有蠟酯沉積物,也沒有支鍊脂肪酸。現代齒鲸不依賴視覺,主要依靠聲納定位來捕捉食物。
從解剖學來看,以抹香鲸這樣的大型齒鲸為例,它們擁有覆蓋牙本質細胞的牙骨質細胞。
與人類牙齒不同,人類牙齒主要由牙釉質覆蓋。
鲸魚的牙齒在牙龈外有牙骨質,隻有當牙尖的牙骨質磨損後,牙釉質才會顯現出來。
除了抹香鲸以外,大多數齒鲸的體型都比須鲸要小。
不同物種之間的牙齒差異很大,例如海豚這種,有的下颚牙齒有100多顆,但有的幾乎就沒有牙齒,或者隻有少量的單根生長的長牙。
各種各樣的鲸魚
須鲸在口腔結構中表現與齒鲸差異較大,這主要體現在它們異化的角質闆上。
這是一種由鈣化的硬α-角蛋白材料構成的結構,其中間細絲為蛋白質制成的纖維增強結構。
鲸須的鈣化程度因物種而異,例如塞鲸口腔中的鲸須含有14.5%的羟基磷灰石。
這是一種覆蓋牙齒和骨骼的礦物質,小須鲸的羟基磷灰石含量較少,一般在1~4%左右。
須鲸的鲸須就像刷把一樣可以過濾
這種角蛋白結構并不是鲸魚獨有,本質上是其成分差異導緻。
例如羊毛中也存在這樣的物質,但是它們的含量非常少,并且在風幹後也會發生變化。
但是鲸魚作為水生物種,會在鈣鹽的幫助下形成硬化。鲸須主要附着在鲸魚的上颚中,中部沒有鲸須。
口腔兩邊形成兩個獨立的鲸須梳,随着口腔深度的不斷變化,鲸須會從鲸須闆逐漸變成細小的小毛發。
無論是齒鲸還是須鲸,鲸魚的口腔進化都是為了進食服務。
但事實上它們的喉嚨隻允許一些小魚小蝦通過,即便是大型鲸魚也不例外。
鲸魚食道和海豚的食道相當
一般來講,鲸魚的咽喉通道隻有成年的拳頭大小。
須鲸會在進食的過程中混着海水将魚蝦吞入口中,然後通過鲸須過濾出海水,最後吞入磷蝦、浮遊生物、小魚等小型生物。
齒鲸的進食相對來講略微不同,由于它們的牙齒功能還沒有完全異化,所以在食物選擇方面它們更具有掠食性。
另外,大多數鲸魚也沒有進化出可以撕裂或者咬開結實的骨肉的牙齒。
真正的暴風吸入
如果想要進食人類這樣的大型生物,這部分結構必不可少,而它們根本沒有這樣的牙齒。
人類可以通過捕鲸船獵殺鲸魚,每年有數百頭鲸魚被捕殺,這讓它們的繁衍生存岌岌可危。
漁場的漁網、大型船隻的撞擊都會導緻鲸魚擱淺。
與其思考鲸魚給人帶來的威脅,不如考慮人類對鲸魚生活的影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