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赤峰日報-塞外赤峰】
王士軍的頭銜有很多——巴林左旗醫院副院長、眼科主任、中國醫師協會眼科分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淚器病學組委員、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眼科分會理事,但他更喜歡患者叫他王大夫,因為這是他的使命。
36年來,王士軍一直堅守在臨床一線,辛勤耕耘,勇于探索。他潛心鑽研眼科專業技術,在巴林左旗率先開展了抗青光眼小梁切除術、翼狀胬肉切除幹細胞移植術、眼眶巨大異物取出術、青光眼白内障聯合手術等16項新項目,在《中華眼科雜志》等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9篇。
王士軍說:“要想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就要努力鑽研業務。”他根據臨床經驗不斷進行總結研究,發明了淚道手術器械淚道引線鑷,獲得國家專利及證書,并獲得赤峰市科技成果三項和自治區自然科學優秀論文獎三項。
王士軍常說,給眼睛做手術非同一般,手術台上無小事,一定要讓每台手術都取得最好效果。現代白内障手術主要采用白内障超聲乳化技術,對醫生的手術技巧有較高要求,需要雙手雙腳同時操作,右手持超乳手柄,左手持劈核器,右腳操控超乳機器,左腳操控手術顯微鏡。手腳并用同時操作連續配合,任何一點失誤都可能影響患者恢複光明。因此,能夠開展此項手術的醫生一直很少,在2011年内蒙古首批開展白内障超聲乳化技術醫療機構審批中,全自治區僅有21家醫院能夠開展此項技術,掌握此技術的醫生不足30人,王士軍就是其中之一。
為使自己的技術更加精準、在手術過程中達到“零失誤”,王士軍經常用左手寫字、使用筷子剪刀,不斷提高雙手同時操作的眼科手術技能。多年來,王士軍所做白内障手術全部成功,讓旗内外衆多患者重見光明。為了精益求精,他不遠萬裡去德國參加眼科學術交流,去印度為病人免費做白内障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術等手術,他精湛的技術和高尚的醫德受到了國外患者的交口稱贊。
三餐不規律、夜間少睡眠對王士軍來說是家常便飯。作為一名黨員,他沒有忘記自己莊嚴的承諾,時刻以優秀黨員的标準嚴格要求自己。作為一名眼科醫生,王士軍的行醫準則就是對患者負責。“盡量讓患者花最少的錢得到最好的治療。治病救人是我的職責,為患者着想是我應該做的。”王士軍說。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王士軍積極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為病人檢查眼底時,醫生與患者兩人雙眼的距離僅在10厘米左右,因此眼科醫生被感染的風險很高。他利用自己遊泳潛水閉氣時間較長的“功夫”,憋住氣、冒着風險近距離仔細給病人做好檢查。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王士軍雖然已經接近退休年齡,卻依舊熱心公益事業,無償獻血、捐資助學、參加義診、免費為群衆講授心肺複蘇技術……多年來,王士軍一直用實際行動诠釋着一名醫生的使命和擔當。
本文來自【赤峰日報-塞外赤峰】,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