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是我國古代南宋時期的抗金名将,中國曆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是南宋中興四将之一。他率領的“嶽家軍”号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金人流傳有“撼山易,撼嶽家軍難”的評語,表達對“嶽家軍”的由衷敬畏。
嶽飛的故事流傳甚廣,其中“嶽母刺字”、“八大錘大鬧朱仙鎮”等精彩情節更是家喻戶曉,評書、戲曲、影視作品中都不乏以嶽飛為主題的作品。
2003年9月25日,中國郵政将嶽飛作為“古代名将”系列郵票的第一款作品,搬上了郵票的方寸之間。該套郵票共計3枚,圖案分别為“盡忠報國”、“高風亮節”和“名垂青史”。
很多朋友會提出疑問,怎麼是“盡忠報國”,難道不該是“精忠報國”嗎?。其實在宋朝當代的典籍中,并沒有對嶽飛背後刺字的記載。而在元朝編撰的《宋史·嶽飛傳》中記載:“(秦桧)初命何鑄鞠之,(嶽)飛裂裳以背示(何)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至于這字是何人所刺,卻并沒有說明。
至于“精忠”二字的來曆,則是來自于南宋嶽珂為其祖嶽飛編纂《鄂王行實編年》之中,書中有“九月十三日,入見,上慰撫再三……賜宸翰于旗,上曰‘精忠嶽飛’”的記載。意思就是說,皇帝為了表彰嶽飛的功績,賜了一面帶有“精忠嶽飛”四個字的旗幟。
而“精忠報國”則出自于清代的錢彩所著的通俗小說《說嶽全傳》,在小說中不僅嶽飛身上的刺字變成了“精忠報國”,也對“嶽母刺字”的故事做了詳細的描述。
在宋史和小說的兩種說法之中,素來嚴肅的郵票畫面選擇了《宋史》中的說法,而圖案也從大家熟悉的“嶽母刺字”改為嶽飛母親姚氏觀看兒子後背上所刺紋身的情景,表達了一個母親對兒子的殷切期望和舐犢情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