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1日,我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陳樣新教授團隊為一名功能性二尖瓣關閉不全患者——57歲的劉叔(化名)順利完成經導管微創二尖瓣鉗夾治療,是廣東省首批完成類似病例鉗夾的醫院,目前全國僅有少數醫院能完成。
據介紹,與傳統開胸手術治療相比,經導管二尖瓣鉗夾術的創口僅為3-5毫米的穿刺點,創傷小、安全性高,為功能性二尖瓣關閉不全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方法。
手術團隊合影
二尖瓣關閉不全治療新術式,為患者新生重開一扇窗
據劉叔回憶,自己從10個月前就總感覺活動後氣促,半年前來到我院心血管内科就診,檢查發現重度二尖瓣關閉不全、陳舊性心肌梗死、冠脈嚴重狹窄、左室附壁血栓以及心房撲動等多種疾病。
由于劉叔非常抗拒開胸心髒手術,經過心血管MDT讨論後,王景峰教授、陳樣新教授團隊根據劉叔的疾病特點為其制定了詳細的治療方案,先後分次完成房撲的射頻消融和冠脈的血運重建治療,同時強化冠心病、心衰相關的藥物治療。經過數月的精心治療,劉叔各方面情況有明顯改善,但是心髒彩超仍然提示二尖瓣重度關閉不全。
據陳樣新教授介紹,功能性二尖瓣關閉不全多繼發于缺血性心肌病、擴張型心肌病等造成的慢性心衰,在整體人群中患病率接近5%,在慢性心衰患者甚至高達30%-50%。對此類病人,藥物治療是關鍵,但是如果經過各方面強化的藥物治療仍然沒有明顯改善,二尖瓣反流仍然比較嚴重的話,這不僅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需要經常住院,而且也會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
“劉叔已經接受了4個月的強化藥物治療,但二尖瓣關閉不全仍然是重度,而且心房擴大也已經很明顯,嚴重影響他的生活質量,經過我們團隊讨論,認為需要進一步積極給予手術治療。”陳樣新教授介紹,目前對此類功能性二尖瓣關閉不全病人,較少采用開胸的辦法去修複二尖瓣,外科修複的大部分都是器質性的二尖瓣關閉不全,而且外科手術創傷大、術後恢複長;而國際多中心COAPT研究顯示,對此類功能性二尖瓣關閉不全患者,經導管二尖瓣鉗夾術能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和活動耐量,減低心衰再住院等不良事件,同時安全性好、創傷小,目前已經得到各國指南的推薦,成為此類病人一個非常好的治療選擇,為該類患者的生命打開了另外一扇窗。
手術創口僅為3-5毫米,微創治療利于術後恢複
劉叔入院後,經過心髒彩超鄭韶欣副教授、邱瓊副教授和鄧冰清副教授聯合會診,仔細分析劉叔的圖像解剖,發現他的解剖結構非常符合經導管二尖瓣鉗夾術。經過與劉叔及家屬充分溝通,家屬表示同意手術。
5月21日,劉叔在心導管室接受了二尖瓣鉗夾術。經過團隊一個小時的精心手術,二尖瓣反流由術前的重度(4 )顯著下降到術後的輕度(1 ),效果非常滿意。術後劉叔很快清醒,可以與家屬自如談話。術後很快可以下床,并于第四天出院。
術後劉叔二尖瓣關閉不全程度明顯減輕
陳樣新教授提到,與開胸手術相比,經導管二尖瓣鉗夾術的創口僅為3-5毫米的穿刺點,創傷小、安全性高,術中無需體外循環,術後恢複較快,患者數天即可出院。另外,在有效性方面,能顯著降低二尖瓣反流至中度以下,治療效果不劣于傳統外科手術,且已經有循證醫學證據。“廣東省在國内較早開展經導管二尖瓣鉗夾術,将為更多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提供治療機會。”陳樣新教授說道。
心血管内科陳樣新教授(右)、周淑娴教授(左)為劉叔實施手術
王景峰教授介紹,結構性心髒病已經成為國内外心血管發展潮流,我院心血管内科通過加強學科建設,大膽創新,在結構性心髒病領域先後取得突破,包括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左心耳封堵、經導管二尖瓣鉗夾治療器質性二尖瓣關閉不全。此次的經導管二尖瓣鉗夾治療功能性二尖瓣關閉不全,也是我院心血管内科自去年年底在廣東省首先獨立完成器質性二尖瓣關閉不全鉗夾治療後的再次突破,标志着我院心血管内科在此領域處于全國前列、全省領先地位。
手術團隊合影
來源: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