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70年代人們的穿着特點

70年代人們的穿着特點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06 04:02:36

70年代人們的穿着特點?作者小蜜蜂本文由“憶那年的風”頭條首發 疫情居家,閑來無事編故事,喜歡的給個鼓勵,不喜别噴哦,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70年代人們的穿着特點?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70年代人們的穿着特點(那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1

70年代人們的穿着特點

作者小蜜蜂

本文由“憶那年的風”頭條首發 疫情居家,閑來無事編故事,喜歡的給個鼓勵,不喜别噴哦。

現在想起來,媽也是曾經“下過海”的人呢。如果當年能堅持住,或許裁縫店可以發展成服裝店,然後再發展成服裝流水線也是可能的哦。

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服裝行業并不發達,尤其是農村逢年過節有個新衣服穿不太容易,基本都靠着手工和半手工制作。媽年輕的時候心靈手巧,會織會勾會繡花會裁剪,嫁給爸以後她被我和妹妹絆住手腳,才藝一度擱淺了。那時候我家窮啊,爸的工資總是入不敷出。媽想起來自己的才藝可以用來賺錢。于是她夾着一把剪刀,走家串戶做起了手工裁縫。那時候媽的交通全靠兩條腿,家裡僅有的“大件”自行車是爸上班的必需品。為了生意媽每天得走幾十裡路,遇到刮風下雨也常常沒地方躲,隻能咬牙往家走,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

我和妹妹小,領着不能做生意的,因此我和妹妹是天天都被鎖在家裡。我到現在也清楚的記得當年我和妹妹可憐巴巴的站到窗台上,趴着窗戶望啊望,盼着媽蹒跚着回來,因為媽回來會給我們帶回兩個糖三角,每人一個。可是媽一走就好幾個小時甚至一小天,話說那時候的孩子真的好賄賂。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爸的質疑聲還有我和妹的哭聲中媽慢慢的攢下了人脈成了十裡八村的聞名的手藝人。

有了名氣後就有了上門生意,然後媽就在家裡把裁剪鋪子開張了,媽再不用走那麼多路了,我和妹妹也不用那麼挨餓了。後來裁剪鋪子還發展壯大了呢,是媽抓住商機在鄉裡的供銷社開了一家“分店”。她上午到鄉裡面供銷社的大廳做裁剪,下午回家等“上門生意”。媽很敬業每天準時準點的去“上班”,“下班”後馬上吃飯收拾一下在家裡的“總店”接着招呼生意。生意好的時候晚上還要加個班,爸下班回來也要幫忙熨燙,沒辦法人家可是着急穿呢! 媽整天忙得像個陀螺似的,但是家裡的經濟狀況的确好轉了,村裡人看我們家的眼神都和以前不一樣了。

媽其實很有生意頭腦,她之所以選擇供銷社大廳賣手工,是看準了供銷社有幾批布賣(我家是沒有錢買布壓貨的),大姑娘小媳婦買了布自然需要剪裁,媽的生意自然就來了,旺季的時候白天接的活多到幹不完,晚上需要通宵來完成。媽那時候是不是也算一個生意引流啊,她那時的思想還真挺前衛的哦。

媽有一套自己的生意經,而且她社交能力很強,她在旺季先把單子接下來,着急的先做不太着急的就排在後邊(也不知道媽咋溝通的,那些排後邊的人也沒抱怨啥),這樣可能一個月都有忙不完的生意呢 。布必須及時從顧客手裡拿回來先“壓”在家裡,總在家裡守株待兔是不行的,如果布被大姑娘小媳婦拿回家裡了,說不定他們再不愛出門,找個半拉子裁縫對付做一件衣服算了。那麼媽媽的生意肯定要受影響的,畢竟那年代比較窮,做衣服的人本來就不多嘛。供銷社也樂意給媽騰個位置,他們能順便多賣幾批布呢。

在家做裁剪很方便,直接把炕擦幹淨就行了,炕又寬又大。隻是媽不收工 我們是沒辦法鋪床睡覺的。我和妹妹困急了就擠在炕的一角睡着了,第二天醒來發現身上多了條被子,但衣服一直都沒脫,媽仍然在忙着,也不知她是起的早,還是壓根沒睡。

在供銷社的“分店”就沒有那麼方便了。首先有一個大的操作台是必須的,媽相中了一塊木闆,那是爸的寶貝,是爸從老單位調轉到新單位時帶回來的,爸年輕時愛打乒乓球,這個是半個乒乓球台。現在這個寶貝球台失去了接球的機會,倒變成了媽工作賺錢的必備物品了,但是不管怎麼說它也算是迎來了第二次生命了。

就這樣媽兢兢業業的做着她的生意,貼補着家用,盡管賺的不多,但是極大的緩解了我家的經濟狀況。說一下爸,爸雖然上班,但是工資不高,他又好朋友,因此每月能拿回家裡的錢真是不那麼多,然後爸還愛面子,誰家有紅白喜事,爸一定要多花點撐場面,别人随兩元,他就随五元,别人随五元,他就随十元,村裡人都誇他好,但是家裡自然攢不下錢。因此媽賺的錢顯得很重要了。自從媽做了裁縫,媽在奶奶家也有了一點話語權。被罵“臭地者子”的頻率也低了些,哲學家馬克思說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看來的确是正确的真理。

故事先編到這裡,明天繼續

未完待續

2022年4月10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