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高血壓和高血脂,高血糖,并稱三大代謝疾病,且多發于中老年人中,發病的原因相對複雜,有例如血管老化,血液營養缺失,血管控幹擾素紊亂以及飲食等多方面問題。不僅如此,高血壓繁多的并發症,也成了其難以徹底攻克的主要原因。因此,大多數高血壓患者,都需要經過長時間的服藥和治療來穩定病情。
另一方面,相信大家對疫苗都很熟悉,例如乙肝疫苗,病毒疫苗等等,疫苗給我們的印象,往往是在早期打上一針,身體裡就會存在對應疾病的抗體,使得我們可以長期甚至終生免疫一種疾病。但你有沒有想過,如果将高血壓和疫苗,兩者結合在一起,又能産生什麼樣的效果?
這裡醫生告訴大家的是,高血壓疫苗這一治療概念,并非是無法實現的,并且多個國家已經取得了不小的研究成果。
你可能以為這是一種新型的技術,其實早在2008年,瑞士的一家制藥廠,就有提到過高血壓疫苗的研制概念,并且着手進行學術研究。
直到今天,例如美國,瑞典,日本等,都在這方面取得了比較突破性的進展,我國同樣也不例外,在2016年的第六屆中部心髒病學會議上,武漢協和醫院教授宣布,其研制“ATRQβ-001”疫苗已經進入臨床前階段,在6到8年以後可用于完善性臨床治療。這件事也被《柳葉刀》雜志進行過相關報道。相信在不久的将來,高血壓疫苗的确能給廣大的高血壓患者帶來福音。
但話說回來,雖然高血壓疫苗即将面世,并且對于大多數高血壓患者而言是好事,但我們對其的作用機理和作用限度也要有所了解才行。有的人認為,高血壓疫苗和普通的大多數病毒疫苗一樣,也具有打一針就能長期免疫甚至終生免疫高血壓的能力,是真是假。
醫生回答:并不能。
我們直接來看高血壓疫苗的真正作用:
上文我們有提到,造成高血壓病因的一個原因,就是血管上層幹擾素的紊亂,而在幹擾素中,血管緊張素就是其中之一。
換句話說,血管緊張素是控制血管收縮和舒張的主要手段,如果血管緊張素分泌過少,血管收縮舒張不靈活,自然高血壓也就會出現。例如年齡增長,飲食油膩等,都會導緻這樣的情況出現。
而高血壓疫苗的真正作用,是通過抗體滴度的手段,将血管緊張素分泌的過程刺激化,增多化,繼而達到穩定高血壓的目的。但是,這種血管緊張素并不是普通的病毒抗體,在作用于血管後會損耗,并不會增多生成,因此隻打一針,并不會起到長期甚至永久免疫高血壓的效果。需要隔一段時間接種一次才行。醫學界也稱這種疫苗叫做“治療性疫苗”。
聽到這,可能有的朋友會有些“嫌棄了”,既然不能打一針就管用,那定期注射疫苗和定期吃藥又有啥區别?其實不然,高血壓疫苗和現在的吃藥相比,仍然具有一定的優勢。
優勢一:不會存在藥物毒性
高血壓疫苗注射,就好比病毒疫苗的病毒注射一般,并不會産生所謂的藥物毒性,也就不會給肝髒帶來負擔。而現如今的降壓藥,雖然副作用和毒性很低,但相比疫苗而言還是存在的。高血壓患者因為血液粘稠度較大,肝髒負擔也比較重。如果能夠以疫苗代替藥物,自然也能讓肝髒并發症的風險降低。
優勢二:見效快
普通的高血壓藥物,在服用以後要經過腸胃,然後經由腸胃毛細血管吸收進入血液才能真正起到效果。雖然見效同樣很快,但畢竟也是需要一段時間的。
而高血壓疫苗注射直接通過皮膚進入血管,并且緊張素抗體直接作用,産生更多的血管緊張素來調節血管收縮舒張的能力,繼而達到穩定高血壓的效果。這類優點,針對于一些急性高血壓患者,也能夠起到類似于速效救心丸的效果。還是非常具有價值意義的。
優勢三:持續時間長
雖然上文有說,高血壓疫苗并不能長期持續,但相比于藥物,持續時間的優勢還是比較顯著的。
根據武漢醫學會心血管專業委員會所接受《武漢晚報》的采訪來看,雖然血管緊張素抗體滴度會随着時間衰減,最後逐漸減少對高血壓患者的穩定作用,但是衰減的時間一般會持續3個月左右,換句話說,高血壓患者接種一次高血壓疫苗,就可以持續穩定大約3個月左右的時間,這明顯和吃藥的時間相比要長很多。不僅更利于病情的穩定,也更利于高血壓患者的時間安排。就此來看,高血壓疫苗相比藥物,作用還是非常顯著的。
結語:就目前而言,雖然高血壓疫苗相比于吃藥,優勢更多,但目前畢竟還處于臨床試驗階段,不久的将來就會進入市場。也就是說,就目前而言,市面上是不存在高血壓疫苗的,還請各位高血壓患者耐心等待,不要上當。另外,高血壓疫苗也不是打一針就能”萬事大吉“的,仍然要保持定期的接種和自律的健康生活習慣才行。還望謹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