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我試着回答,我試過不問,我開始相信,我永遠懷疑。”三旬将至,從《兒時》《理想三旬》到《你說》《問塵以上》,唐映楓在歌詞中抛出越來越多的問題,叩問生命。日前,唐映楓新書《六日改》發布會在北京舉行,以“問塵以上:不算遙遠的事”為主題,與視覺藝術家、散養藝術主理人朱自傑展開對談,分享彼此的創作思考。
“獨立音樂人”是貼在唐映楓身上的标簽之一,但當讀者問及”獨立”的定義時,唐映楓表示,當“獨立”被反複談論時,其實早已脫離了我們對這個語彙的原初設想。“所謂的獨立,隻是商業思路的另一套運作模式。”
但唐映楓并不認為商業化是一件壞事,相反,獨立是站不穩的,隻有市場日趨成熟,才能切實地保護更多創作者。對此,朱自傑表示贊同,指出藝術之中從來不存在絕對的“獨立”和“先鋒”,但談論它們的意義在于不斷去嘗試和努力,激發更多的人去追求和創建更多元的創作。
創作者必然會面臨内部和外部環境的種種束縛和制約,面對讀者在創作中兩難的困惑,唐映楓的建議是:不要貪心,誠實地表達自己,誠懇地去創作。“去創作就好。”唐映楓鼓勵大家抛開顧慮和雜念,專注于當下的感受,勇敢地投入創作。
《六日改》這本書收錄了唐映楓從2013年到2019年所有作品,《濃煙下的詩歌電台》《魚幹鋪裡》《一如年少模樣》《硬骨見鹿集》《鳥的世相》《無法清分的事物》《三旬》等專輯詞作與作者近年創作的随筆、雜文等,是對他之前七年創作曆程的完整回顧。
唐映楓随筆、雜文等多采撷自日常生活中的靈感,抒寫其對音樂和生活特有的理解與感悟,含蓄隽永,思辨性與趣味性兼具,因此得到衆多讀者的喜愛。
什麼樣的歌詞可以稱作好歌詞?唐映楓認為,隻要能簡簡單單地把事情說明白,賦予大家一種想象力,被真實地代入其中,就是好詞。《兒時》是很多人認識唐映楓的開始,他用平實的語彙勾勒出消逝的童年時光,從而與人發生連接,引發共情。
唐映楓是以文字和旋律為主體的創作思路,朱自傑則是基于影像和視覺表達,兩人走上創作的路徑大相徑庭,表達的載體截然不同,但是,他們都認同,各種藝術形式之間需要存在轉化的空間。
前段時間唐映楓剛過完29歲生日,接下來的日子裡,除了歌詞創作,他也會嘗試更多的創作形式,在不同的創作載體中放入自己的表達。他希望通過嘗試新的載體和路徑,把歌詞中無法表達的信息暈散開變成新的東西。
創作,也是對回憶和記憶的複刻。“記憶本身就是一個創作者,我在向它學習。”唐映楓說,每個人的記憶都是非常優秀的創作者:腦子會自己産生一些記憶,甚至會産生一些欺騙自我的記憶,産生許多無法用實際載體去呈現的刺激。于是,他把自己視為信息接收器,不斷吸納自己的回憶和記憶再轉換為自己的語言反向輸出。
(文化副刊部編輯)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