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動脈粥樣硬化患病統計

動脈粥樣硬化患病統計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3 13:53:17

動脈粥樣硬化患病統計(頸動脈粥樣硬化)1

你中槍了嗎?

動脈粥樣硬化是大多數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過程,往往在年輕時甚至兒童時期就已開始發生,并在進入晚期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内,都處于潛伏期和無症狀狀态。而動脈粥樣硬化的晚期——動脈斑塊、動脈狹窄和動脈閉塞也被證實是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重要指标。

對于這麼一個“潤物細無聲”的心血管風險風向标,全國甚至全球究竟有多少無症狀人群,頸動脈中度(50%狹窄)和嚴重狹窄(70%狹窄)的患病率究竟有多少呢?

近日,公布在The Lancet子刊上的一項由北京大學、帝國理工大學及哈佛大學學者共同參與的研究 [1],首次對全球範圍内不同地區、人群的頸動脈粥樣硬化患病率、患病人數和危險因素進行了評估。

動脈粥樣硬化患病統計(頸動脈粥樣硬化)2

文章标題: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全球和地區患病率、疾病負擔和危險因素

到2020年,全球有20億人

有頸動脈粥樣硬化

這項研究共對來自全球21個國家和地區59項的研究進行Meta分析,來看下數據發布:

  • 有45篇(76%)是在過去10年(2010-19年)發表的、34篇(58%)同時包含城、鄉數據;

  • 59篇研究中有21篇(36%)提供了年齡特異性的患病率、30篇(51%)提供了性别特異性的患病率;

  • 分别有28篇包含高收入國家數據、31篇包含中低收入國家數據。

根據《2016年歐洲心血管疾病臨床預防指南》中所說,目前認為正常IMT值應<1.0 mm;當頸動脈1.0<IMT≤1.2 mm時,可被認為存在動脈粥樣硬化;當頸動脈1.2<IMT≤1.4 mm時,可認為存在頸動脈斑塊;若IMT>1.4 mm時則可認為存在頸動脈狹窄。

一起來看看這59項研究的Meta分析結果——

動脈粥樣硬化患病統計(頸動脈粥樣硬化)3

圖1:在30-79歲人群中,頸動脈内膜中層厚度(IMT)增加(A)、頸動脈斑塊(B)和頸動脈狹窄(C)的年齡和性别特異性患病率

先來看圖1,圖中的實線代表頸動脈粥樣硬化患病率的估計值,陰影區域表示95%CIs,而每個圓則代表一個有貢獻的數據點。從圖中不難發現,頸動脈IMT增加、頸動脈斑塊和頸動脈狹窄的患病率都随着年齡的增加而逐漸上升,且男性的患病率始終高于女性。

男女性各年齡段患病率的具體數據,我們用下面這張表來講清楚——

表1:按年齡、性别估算30-79歲人群頸動脈MIT增加、頸動脈斑塊、頸動脈狹窄的患病率

動脈粥樣硬化患病統計(頸動脈粥樣硬化)4

先來看頸動脈IMT增加的患病率,可以看到在55歲以後男女性的患病率增幅較前就有了明顯的增加,而在頸動脈斑塊和頸動脈狹窄的患病率中,也存在同樣的55歲後增幅擴大現象。但無論增幅如何,女性的患病率始終都低于男性。

來看最後一行,研究估計到2020年,30-79歲人群中頸動脈IMT增加的患病率約為27.65%(95%CI 16.9-41.3)、頸動脈斑塊的患病率約為21.15%(95%CI 13.2-31.5)、頸動脈狹窄的患病率估計為1.5%(95%CI 1.1-2.1)。

表2:估算2000年與2020年相比,全世界頸動脈MIT增加、頸動脈斑塊和頸動脈狹窄的患病人數及患病率百分比變化

動脈粥樣硬化患病統計(頸動脈粥樣硬化)5

再來看表2,表中詳細對比了2000年和2020年,頸動脈IMT增加、頸動脈斑塊和頸動脈狹窄的患病人數。

  • 首先是頸動脈IMT增加,由于人口老齡化等因素的影響,患病人數從2000年的6.77億上升至了10.67億,患病率總體上升約57.49%;

  • 其次是頸動脈斑塊的患病人數,由2000年的5.13億增加至8.16億,患病率增加了58.97%;而總體患病率增幅最大的屬頸動脈狹窄的患病率,達59.13%。

需要注意的是,在所有年齡段中,頸動脈IMT增加、頸動脈斑塊和頸動脈狹窄的患病率增幅最大的年段為50-59歲,因此若家裡父母或長輩正處在這個年齡段,記得提醒他們去醫院做個頸動脈雙側超聲檢查!

動脈粥樣硬化患病統計(頸動脈粥樣硬化)6

好了,接下來該具體說說各地區的情況了。

動脈粥樣硬化患病統計(頸動脈粥樣硬化)7

圖2:2015年各區域的各年齡組頸動脈MIT增加(A)和頸動脈斑塊(B)患病人數

從圖上看可能找不到中國對應的地區,翻了翻補充材料才知道中國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劃分在了西太平洋地區(小編應該不是最後一個知道的吧……),沒錯,就是圖上那兩根比别人高出一大截的柱子。

文中指出,西太平洋地區是全球頸動脈IMT增加患病人數最多的地區[3.1762/9.5253億例;(95% CI 194.71–473.73); 占33.36%],在總共9.25億中占了約33.36%,約3.2億;當然也是頸動脈斑塊患病人數最多的地區[2.4077/7.2525億(95% CI 150.96–359.22);占33.20%],在總共約7.3億人中占了33.2%,約2.4億。

動脈粥樣硬化患病統計(頸動脈粥樣硬化)8

再來看看别的地區,非洲地區的頸動脈IMT增加患病人數所占比例最小(5908萬例,占6.21%),而地中海東部地區頸動脈斑塊的患病人數占比最少(4459萬例,占6.15%)。

按年齡來說,非洲地區、東南亞地區和東地中海地區頸動脈IMT增加和頸動脈斑塊患病人數最多的年齡組為50-59歲,而美洲地區、歐洲地區和西太平洋地區患病人數最多的則是60-69歲的人群。

占全球患病率約三分之一的我們,該怎麼辦?

研究者在研究讨論中總結,到2020年,全球30~79歲人群中預計:

  • 27.6%頸動脈IMT>1.0 mm,即約10.7億人“中槍”,較2000年增加57.46%;

  • 21.1%存在頸動脈斑塊,也就是約8.2億人,較2000年也增加了58.97%;1.5%有頸動脈狹窄,也就是5779萬人存在頸動脈狹窄,比2000年增加了59.13%

而且數據中可以看到,頸動脈IMT增加、頸動脈斑塊和頸動脈狹窄在老年人中比年輕人更常見,在男性中比女性更常見。

表3:各危險因素對頸動脈IMT及頸動脈斑塊的影響

動脈粥樣硬化患病統計(頸動脈粥樣硬化)9

研究也将59個研究中所包含的幾大危險因素進行了統計,從表中可以看出,年齡、男性、吸煙、糖尿病和高血壓與頸動脈IMT增加的風險相關;而頸動脈斑塊的顯著危險因素為男性、吸煙、有吸煙史、糖尿病、高血壓、高收縮壓和低HDL。

動脈粥樣硬化患病統計(頸動脈粥樣硬化)10

圖3:研究納入的頸動脈粥樣硬化患病率及其危險因素的文章所調查的位置

從上面這張圖其實不難看出,國家的發展情況與頸動脈粥樣硬化也是有一定關系的。中國處于中低收入的西太平洋地區,可以看到來自中國的研究可不少,西太平洋地區的數據來自中國、日韓及澳大利亞,而中國數據是最多的,因此作為全球範圍内約三分之一的頸動脈IMT增加、頸動脈斑塊患者的西太平洋地區,中國确實該“捏把汗”了。

動脈粥樣硬化患病統計(頸動脈粥樣硬化)11

先前的研究表明,頸動脈IMT與心血管危險因素有很大關系 [2],是中老年心血管疾病發生和緻死的有效預測指标。而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于波 [3]等此前也指出,斑塊負荷在預測冠脈事件中更有優勢。隻要有斑塊,不管是之後斑塊縮小、斑塊穩定還是進展,發生冠心病事件的風險均升高。

對有斑塊的患者要糾正高血壓、高脂血症和吸煙等危險因素。但即使斑塊較前減少,其危險也較高,應服用他汀類藥物進行預防。

動脈粥樣硬化患病統計(頸動脈粥樣硬化)12

那麼,你“中槍”了嗎?

參考文獻:

[1]Peige Song, PhD.Zhe Fang, MD.Hanyu Wang, BA.Yutong Cai, PhD.Kazem Rahimi, DM.Yajie Zhu, PhD et al.Global and regional prevalence, burden, and risk factors for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a systematic review, meta-analysis, and modelling study.Lancet Glob Health 2020;8: e721–29.

[2]莎仁高娃, 譚莉. 頸動脈粥樣硬化與心血管主要危險因素的相關性研究[J]. 臨床超聲醫學雜志, 2013(01):30-33.

[3]高睿, 于波. 通過頸動脈斑塊特征評價冠狀動脈斑塊特征. 中國循環雜志, 2019,34: 1240-1243.

本文首發:醫學界心血管頻道

本文作者:辣醬

責任編輯:董小雯

版權申明

本文原創 如需轉載請聯系授權

- End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