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過在路上看到類似35TFSI,40TFSI,220,370等尾标?以前的尾标不都是直接表明車輛的排量和進氣方式?為什麼現在都成這個樣子了,搞得好像看懂一輛車需要一張尾标對照表似的。那究竟市面上各種尾标是怎麼算出來的?依據又是什麼?不同功率的發動機在結構上有什麼區别?
首先,不同的廠家有不同的命名方式,奧迪是用加速性能來作為尾标的标識。
以前奧迪都用2.0,3.0标識來表示車輛的動力,而現在變成30,35,40來表示,這些數字是奧迪的一種算法,公式如下:
100公裡÷1小時÷1-100公裡每小時加速時間X10=最終數字(四舍五入)
注:100公裡=100000m,1小時=3600s
40TFISI
45TFSI
例如1.4T的A4L的尾标為30 TFSI,2.0T低功率A4L尾标為35TFSI,2.0T高功率版尾标為45TFSI。T代表渦輪增壓,FSI是Fuel Stratified Injection的字母簡寫代表分層燃燒直噴技術。
奧迪的官方說法是:使用這種尾标的目的是為了以後電動車無法以排量标識命名的問題。這種标識确實有很強的指引性,數字越大代表加速性能更強,但這種标識僅在中國使用。
同一集團的大衆則獨辟蹊徑,使用扭矩的大小為尾标标識
大衆旗下尾标有幾種稱呼,分别為180,230,280,330,380等,對應大衆旗下的1.5L(155N*m),1.4T(225、250N*m),1.8T(【300N*m】逐漸被2.0T低功率發動機取代)以及2.0T(350N*m)發動機。
大衆集團将其旗下的發動機的扭矩值劃分為幾個等級,相差50N*m為一個等級,每個扭矩等級采用一個标記值,例如扭矩在200-250N*m之間的發動機,同意标記為230N*m。所以我們可以從尾标大緻推測該車輛的排量及馬力,不要在馬路上看到230的大衆車就說它230匹馬力了。
相同的還有本田,220是什麼意思?
本田的尾标分為幾個級别,180,210,220,240,260,370,5個級别,其中210-260均為1.5T發動機,隻是在調校上不一樣,扭矩不一樣,根據扭矩的大小,分成幾個級别,所以在尾标上能看出來車輛的扭矩,判斷車輛的性能。180為1.0T發動機,370為2.0T發動機。
馬力型選手别克和凱迪拉克跟其它用扭矩标識的對手相比就顯得獨樹一幟
例如20T就是代表169Ps-170Ps的1.5T發動機,28T代表的是2.0T發動機,馬力接近280Ps,數字是馬力的四舍五入去最後一位,後面T代表的就是渦輪增壓。雖然這種标法很容易令人誤會,但對于喜歡裝X的朋友就再好不過了。
而美系品牌中出了一個“叛徒”——雪佛蘭
就以探界者為例,探界者尾标為535,530等是什麼意思?
雪佛蘭的尾标三位數都有其自己的含義,第一位“5”代表級别(中型車或中型SUV)第二位“5或3”代表車輛最大扭矩(3代表最大扭矩範圍在250-350N*m之間;5代表最大扭矩範圍在300-500N*m之間);第三位“0或5”代表發動機的高低功率(0為低功率,5為高功率)。我們在街上看到330的科沃茲就不要說它330匹馬力了,而是代表着它級别扭矩與發動機的設計。
總結
尾标根本作用是标注車型信息,但時下的車标很多都采用自家的算法标注,雖然第一眼看上去沒有以前的1.5T,2.0T的清晰,了解到内在含義以後,看到尾标你會更加清楚車輛的性能,而不是單純地知道排量。
同時有的車輛使用同樣排量的發動機,卻能爆發出不同的馬力,有一些是汽車廠商為了區分開高低功率而将部分馬力“封印”例如ATS。另外,有些廠商卻不一樣,例如寶馬,2.0T的高功率與2.0T低功率的發動機周邊設計并不一樣;例如,高功率發動機的中冷器尺寸會大一點,進氣管路會粗一點,使得能夠通過能打的流量。并且不同功率的發動機調校并不相同,所以消費者不要盲目地去刷所謂的高功率程序,周邊的配套也需要跟得上,不然出現問題就得不償失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