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農曆八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每年中秋之際,恰逢瓜果收獲的時節,這使得中秋節充滿了“豐收”的意蘊。中秋節與豐收之間有着怎樣的淵源?中秋節又有着哪些和豐收有關的習俗?記者對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民俗學會副秘書長張勃進行了采訪。
2021年9月15日,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魯湖南岸數十萬畝水稻由綠變黃,豐收在望,成片的稻田金燦燦格外耀眼。 (趙軍攝/光明圖片)
中秋節有感恩豐收、共享果實的習俗
說起豐收,古人講究“春祈秋報”,即在春耕時祈禱風調雨順,秋收時感謝神靈護佑豐收。據張勃介紹,“春祈秋報”通常在社日舉行,春社日通常在農曆二月,秋社日在農曆八月,因秋社日與中秋節相近,後來逐漸有了在中秋節祭祀神靈感恩豐收的做法。祭祀的神靈主要有土谷神、湖神等等。像在四川合川,人們會到土地廟裡面去獻祭,或是演影戲,或是打羊群,當地稱之為“鬧土地”;又像在福建龍岩,人工會将燈紮成人的形狀,擡着遊行去迎接土谷神;在山東微山湖湖區,漁民會舉辦隆重的祭湖儀式,表達漁業豐收之時對湖神的感恩之意。
中秋時節,瓜果飄香、莊稼成熟,正是享受豐收果實的好時候。“人們依靠天時地利,用辛勤汗水去獲得好收成是值得慶賀的事情。”張勃說,各地百姓會和家人們一起享用芋頭、花生、西瓜、蘋果、柚子等各種節令食品,以“嘗新”的方式慶祝豐收。除與家人享用豐收成果外,人們也會将月餅、瓜果等饋贈親朋,一起共享勞動果實、共同慶祝豐收。“‘嘗新’的習俗流傳至今,但對于食物背後的美好寓意往往被忽視了。”張勃說,如西瓜,圓圓的外形寓意圓圓滿滿、紅色的瓜瓤寓意紅紅火火,又如蘋果,寓意平平安安……
“八月十五月兒圓,西瓜月餅供神前。”很多被賦予美好寓意的節令食品,通常也被用來作為祭祀祖先或神靈的供品。“用新鮮、幹淨的時令果品祭月,既是對月亮表達敬意,也寄寓着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祝福。”張勃說,在上海,人們拜月時,會擺放菱角、藕、石榴、柿子,寓意“前留後嗣”;在山西,人們精選嫩黃豆角連皮煮熟作為供品,以其色金黃比喻金秋,以此祈盼豐收;在北京,桃子、石榴作為供品時講究成雙成對,取“桃獻千年壽,榴開百子圖”之意。
2021年9月9日,捕撈歸來的漁船滿載豐收的喜悅,漁民在浙江省玉環市大麥嶼漁港碼頭卸載漁獲。(段俊利攝/光明圖片)
建議中秋節與農民豐收節活動聯動起來
此外,中秋節的一些諺語,也為農業收成預測提供了參考。比如“七月食物定旱澇,八月十五定收成。”,即可通過八月十五時莊稼的長勢來判斷今年一年的收成情況;又如在河南澧縣,有“中秋雲遮月,來年好收麥”的說法,即通過中秋節當天的陰晴來判斷來年麥子的豐收情況。
随着時代的變遷,如今菜市場裡糧食、蔬果供應豐足,很多人不再對莊稼豐收有強烈的感覺,中秋節中的“豐收”意蘊也在被很多人遺忘。對此,張勃表示,農業收成關系到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希望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對農業豐收給予更多的關注。
如何讓中秋節中的“豐收”意涵得到更好的傳播和認同?張勃表示,活動是節日文化展現的載體,要讓具有豐收意味的習俗活動更好地傳承下去。因每年中秋節與中國農民豐收節日期相近,她建議将中秋節活動與農民豐收節活動聯動起來,比如農民豐收節可以用中秋節的習俗活動去豐盈。此外,張勃還建議将“豐收”的含義從農業豐收擴展到人們辛勤付出與相應回報的關系。“每個人都不妨在中秋時回看一下年初定下的目标實現的怎麼樣了?”張勃說,這樣“豐收”就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了。
(光明網記者 張倩)
來源: 光明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