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計算機等高科技的迅速發展,直接或間接地促進了醫學影像技術及設備的發展提高,改變了放射科主要以常規放射診斷為主的情況。目前屬于放射影像學檢查的有X線透視、X線攝影(拍片)、CT(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原文是computed tomography)、磁共振成像(MRI)4種常規檢查和由以上4種常規檢查派生出來的特殊檢查。X線透視作為一種簡便的篩查方式,因其操作簡單、成本低廉等優點曾經廣為應用;但由于存在受檢者受到較大X射線劑量的影響、圖像分辨率低、細小病竈不容易被發現,且圖像不能保留的弊端而無法進行會診,更無法與以後的檢查做對比,因而逐漸退出了常規影像學檢查的行列。其他幾種檢查則各有特點,某些功能可能還有重疊,醫生會根據病情需要提出建議,患者也可以根據自身的經濟條件考慮來選擇。
一、胸部拍片
目前我國數字化影像技術已經普及。數字化照相不僅具有射線劑量低、圖像清晰的特點,而且價格能夠被普遍接受,資料容易保存,便于複診和會診,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漏診的可能,提高腫瘤的早期發現率。所以,除有些疾病需要選擇胸部拍片外,現在一般的健康體檢或入職體檢也常常選擇胸部拍片。
二、CT檢查
CT是用X線束對人體某個部位一定厚度的層面進行掃描,由探測器接收透過該層面的X線,轉變為可見光,通過光電轉換變為電信号,再經轉換器轉換為數字,經過計算機的一系列處理後就能構成CT圖像。
1.CT檢查的優點
(1)密度分辨力高,可直接顯示X線檢查無法顯示的器官和病變。
(2)檢查方便、迅速而安全,易為患者接受,且随診方便,尤其是對于急診患者能較快做出診斷,為搶救患者争取時間起到重要作用。此外,CT還可以對急症在短期内重複檢查,有利于觀察病變的演變。
(3)克服了傳統X線平片往往影像重疊,密度分辨不高而難以形成對比圖像,病變顯示不佳等缺點。與核素掃描及超聲圖像比較,CT的圖像更加清晰,解剖關系明确,病變顯示好,因此病變的檢查率和診斷準确率高。
(4)必要時還可以加做增強掃描,使圖像更為清晰,并對某些病變進行鑒别診斷,提高病變的診斷準确率及顯示率。
2.哪些情況下适合做CT檢查
(1)神經系統病變:顱腦外傷、腦梗死、腦腫瘤、炎症、先天畸形等,尤其在創傷性顱腦急症診斷中屬于常規和首選的檢查方法。可清楚顯示腦挫裂傷、急性腦内血腫、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腫、顱面骨骨折、顱内金屬異物等,而且比其他任何方法都要敏感。CT診斷急性腦血管疾病如高血壓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腦動脈瘤及動靜脈血管畸形破裂出血、腦梗死等有很高價值。但是,急性腦梗死特别是發病6小時以内者,CT就不如磁共振檢查敏感。
(2)心血管系統病變:可用于心包腫瘤、心包積液、心血管疾病等的診斷。對主動脈夾層動脈瘤、冠狀動脈病變等,做CT增強有較高的診斷意義。
(3)胸部病變:對于顯示肺部病變有非常滿意的效果。對肺部創傷、感染性病變、腫瘤、縱隔内的腫物、淋巴結以及胸膜病變,尤其對肺部癌前病變的顯示具有很高的診斷價值。
(4)腹部器官病變:CT檢查對于肝、膽、胰、腎等髒器的各種病變能較好地顯示,可清楚地顯示病竈的部位、形态、輪廓、壞死、出血以及生長方式等,尤其對于需要手術的患者,CT對手術定位有重要價值。對胃腸道占位性病變的診斷及分期也有較高的價值。
(5)盆腔髒器病變:盆腔器官之間有豐富的脂肪間隔,能準确地顯示腫瘤對鄰近組織的侵犯,因此CT已成為卵巢、宮頸和子宮、膀胱、精囊、前列腺和直腸腫瘤的診斷、臨床分期和放射治療設計的重要手段。
(6)骨與關節病變:适宜骨、肌肉内細小病變以及結構複雜的骨、關節,如脊椎、胸鎖關節等的顯示,對骨破壞區及周圍結構的顯示、對肋骨、椎體骨折、椎間盤病變等的診斷具有較高價值。但對于關節軟骨、韌帶、半月闆、滑膜等病變還是以MRI檢查為宜。
三、磁共振檢查
磁共振檢查也叫核磁共振檢查或磁共振成像,簡稱MRI。磁共振成像檢查,由于其對軟組織滑膜、血管、神經、肌肉、肌腱、韌帶和透明軟骨的分辨率高,可用于滑膜、血管和肌肉、筋膜的炎症、滑膜囊腫和透明軟骨變性、骨缺血性壞死、頸椎和髓核病變、膝關節半月闆和十字韌帶損傷、類風濕的神經并發症及骨髓炎等的臨床檢查。
1.磁共振檢查注意事項
磁共振檢查具有安全、無輻射、精确等優點,但受檢者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向檢查醫生說明有無手術史;有無任何金屬或磁性物質植入體内,包括金屬節育環等;有無藥物過敏;有無金屬異物濺入體内。
(2)體内有磁鐵類物質,如裝有心髒起搏器、人工瓣膜,重要器官旁有金屬異物殘留等,均不能做此項檢查;但若醫生确認體内植入物為非磁性物體者則可做磁共振檢查。
(3)不要穿着帶有金屬物質的内衣褲,檢查頭、頸部的患者應在檢查前一天洗頭,不要擦任何護發用品。
(4)檢查前需脫去除内衣外的全部衣服,換上磁共振室的檢查專用衣服。去除所佩戴的金屬品如項鍊、耳環、手表和戒指等。除去臉上的化妝品和假牙、義眼、眼鏡等物品。
(5)檢查前要向醫生提供全部病史、檢查資料及所有的X線片、CT片、以前的磁共振片等。
(6)做腹部(肝、脾、腎、胰腺、膽道、輸尿管等)檢查者,檢查前應禁食4小時。
2.磁共振檢查的适應證
(1)神經系統病變:對腦幹、脊髓與椎間盤等的顯示明顯要優于CT檢查。對腦脫髓鞘疾病、多發性硬化、腦梗死、腦與脊髓腫瘤、血腫、脊髓先天異常與脊髓空洞症的診斷有較高價值,可以發現早期病變。
(2)心血管系統:可用于心髒病、心肌病、心包腫瘤、心包積液以及附壁血栓、内膜片的剝離等的診斷。心髒大血管在MRI上可顯示其内腔,所以心髒大血管的形态學與動力學的研究可在無創傷的檢查中完成。
(3)胸部病變:縱隔内的腫物、淋巴結以及胸膜病變等,可以顯示肺内團塊與較大氣管和血管的關系等。
(4)腹部器官:肝癌、肝血管瘤及肝囊腫的診斷與鑒别診斷,腹内其他實質性髒器占位性病變的診斷與鑒别診斷,尤其是腹膜後的病變、膽道病變的診斷具有較高的價值。
(5)盆腔髒器:子宮肌瘤、子宮其他腫瘤、卵巢腫瘤,盆腔内包塊的定性定位,直腸、前列腺和膀胱的腫物等。
(6)骨與關節:骨内感染、腫瘤、外傷的診斷與病變範圍,尤其對一些細微的改變如骨挫傷等有較大價值,關節内軟骨、韌帶、半月闆、滑膜、滑囊液等病變及骨髓病變有較高診斷價值。
(7)全身軟組織病變:無論來源于神經、血管、淋巴管、肌肉、結締組織的腫瘤、感染、變性病變等,都可做出較為準确的定位、定性的診斷。
(8)其他:頸部和乳腺,MRI檢查也有相當價值。但是,MRI在顯示骨骼和胃腸方面受到限制。
四、PET-CT檢查
PET-CT的中文名稱叫作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大家知道,許多疾病都會經曆從基因突變→代謝異常→形态改變的發展過程。傳統CT檢查的密度分辨率高、定位準确,但隻有當疾病發展到“形态改變”這一階段才能被發現;傳統的PET檢查,雖然能在“代謝異常”階段就發現病竈,但是由于采集方式單一,導緻計數率低和影像模糊,同時由于缺乏周圍正常組織的對照,導緻定位模糊。PET-CT則是将PET和CT有機結合在一起,由PET提供病竈詳盡的功能與代謝等分子信息,而CT提供病竈的精确解剖定位,既發揮了兩者的優勢,又有效彌補了兩者的不足。PET-CT一次顯像可獲得全身各方位的斷層圖像,具有靈敏、準确、特異及定位精确等特點,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全身整體狀況,達到早期發現病竈和診斷疾病的目的。
1.PET-CT檢查的優點
(1)PET-CT甚至能探測到小于2mm的亞臨床型的腫瘤,能對腫瘤進行早期診斷和鑒别診斷,可鑒别腫瘤有無複發,對腫瘤進行分期和再分期,尋找腫瘤的原發病竈和轉移病竈,指導和确定腫瘤的治療方案、評價療效。
(2)PET-CT也是健康查體的手段,它能一次顯像完成全身檢測,可早期發現嚴重危害人們身體健康的腫瘤及心、腦疾病,達到有病早治無病預防的目的。
(3)安全:PET-CT是無創傷檢查,檢查所采用的核素大多數是構成人體生命的基本元素或極為相似的核素,且半衰期很短,所接受的劑量較一次胸部CT掃描所需要的劑量稍高,安全高效,短時間内可以重複檢查。
(4)快速:進行全身快速檢查。其他影像學檢查是對選定的身體某些部位進行掃描,而PET-CT一次全身掃描(頸、胸、腹、盆腔)僅需近20分鐘左右,所獲得的圖像,可直觀地看到疾病在全身的受累部位及情況。
(5)性價比較高:能為臨床正确确定腫瘤患者放療的計劃靶區、提供最佳的治療方案和篩選最有效的治療藥物。經PET-CT檢查,有相當數量的患者因明确診斷,而改變了治療方案,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避免無效治療。總體上可以大大節省醫療費用,争取了寶貴的治療時間。所以說,雖然其單一的檢查費用較高,但實際上避免了不必要的手術,放、化療和住院,總體性價比還是較高的。
2.适合做PET-CT檢查的人群
(1)責任重,工作和生活壓力大的社會階層,如高層公務員、企業高管、演藝明星等。因為這個階層的好多人的生活起居沒有規律,加上應酬較多,身體長期處于透支狀态,有些疾病可能已處于潛伏期,等出現症狀再做檢查,為時已晚。所以要定期去醫院檢查身體,必要時一年能做一次防癌檢查,如PET-CT檢查,排除重大隐患,保持健康,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
(2)有長期疾病史者:由于患病已久,如罹患乙肝、慢性萎縮性胃炎等,平日大多以藥物控制,這類人尤其需要注意身體檢查,特别是當出現症狀而且程度逐漸加重時,一定要引起重視。做到早期發現,避免更大的損失。
(3)有腫瘤家族史人群:是指家族幾代都有腫瘤病史。有研究證實,有些癌症具有一定的遺傳性,尤其是食道癌、肺癌、乳腺癌、胃癌、腸癌等常見惡性腫瘤,如父母有此類病史,子女患該病的概率比常人高出數倍。因此,有家族腫瘤史的人群進行早期檢測監控是非常有必要的。
(4)有不良生活習性者:長期作息無常、暴飲暴食、酗酒抽煙、中老年女性陰道不規則的流血,沒有良好的衛生習慣等;平日經常有咳嗽、咳痰、胸痛、痰中帶血、呼吸困難等症狀;大便不規律、便中帶血、腹部腫塊;進行性消瘦,體重下降明顯等。這些情況均需引起注意,通過準确的檢查診斷,降低腫瘤的發生概率,或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3.PET-CT檢查的臨床應用
(1)癫痫定位:對腦癫痫病竈準确定位,為外科手術或伽馬刀切除癫痫病竈提供依據。
(2)腦腫瘤定性和複發判斷:腦腫瘤的良惡性定性、惡性腦膠質細胞瘤邊界的确定、腫瘤治療後放射性壞死與複發的鑒别、腫瘤活檢部位的選擇等。
(3)癡呆早期診斷:老年性癡呆的早期診斷、分期并與其他類型癡呆如血管性癡呆進行鑒别。
(4)腦受體研究:帕金森病的腦受體分析,做出疾病的診斷并指導治療。
(5)腦血管疾病:可以敏感地捕捉到腦缺血發作引起的腦代謝變化,因此可以對一過性腦缺血發作和腦梗死進行早期診斷和定位,并進行療效評估和預後判斷。
(6)藥物研究:進行神經精神藥物的藥理學評價和指導用藥,觀察強迫症等患者腦葡萄糖代謝的變化情況,為立體定向手術治療提供術前的依據和術後療效随訪等。
(7)高檔次健康體檢:早期腫瘤一般都是可以得到治愈的,但大部分腫瘤發現時已經是中晚期了。故腫瘤的常規篩查不可忽視,PET-CT簡便、安全、全面、準确,是人群健康體檢的最佳手段。
(8)肺癌檢查:70%的肺癌确診時已到中晚期,中晚期肺癌已過了最佳治療期,而且常有其他部位的轉移。PET-CT是發現轉移竈的最佳影像學檢查。
五、放射影像學檢查報告單的解讀
放射影像學檢查結果的報告單,與B超檢查結果的報告相似,也是描述性報告。通常也分為三段式,第一是附有一張或若幹張影像學圖像,不是專科醫生一般不易辨認;第二是用專業醫學名詞、縮寫、數據和術語描述的一段文字,主要描述病變的部位、大小、密度、邊緣及增強表現等,這段文字主要是給醫生做參考的;第三段是結論性意見,一般可以分為安慰性結論,提示性結論和明确性結論三種。作為非專業人員,我們的主要關注點也應該放在結論性意見的解讀,一般地說,結論性意見還是能夠讀得懂的。
(1)安慰性結論:一般對病變表現進行描述,因影像學表現不典型,難以定性,常建議“進一步檢查或随訪複查”。
(2)提示性結論:是對影像學表現有一定的特征,但由于同病異影、異病同影的原因,或影像學與臨床表現不一緻而做出“某種疾病可能大,其他待排除”的初步診斷。
(3)明确性結論:常對影像學表現典型,并與臨床診斷相符的病例做出的肯定診斷。
當然,有些描述性内容比較直觀,容易解讀。有些描述性内容難以讀懂。如果對描述性内容和結論性意見仍有疑慮,想要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可以求助專科醫生。
六、放射影像學常用術語
(1)占位性病變:“占位性病變”的意思,通俗地說,就是被檢查的部位有一個“多出來的東西”。這個“多出來的東西”(術語叫作“病竈”)可大可小,邊界一般較清,對鄰近髒器或組織有一定的壓迫征象。
(2)腫塊:指直徑≥30mm的占位性病竈。
(3)結節:指直徑<30mm的占位性病竈。
(4)肺炎性纖維竈:指慢性炎性病變愈合後遺留的瘢痕組織,正常人CT檢查經常發現。
(5)腔隙性腦梗死:是腦梗死的一種,系穿支小動脈閉塞引起的深部腦組織較小面積的缺血性壞死,直徑約5~15mm,主要原因是高血壓和腦動脈粥樣硬化,好發部位為基底節區和丘腦區,中老年人常見。
(6)骨質疏松:指單位體積内骨組織的含量減少,即骨組織内的有機成分和無機成分都減少,但兩者的比例仍屬正常。常見于中老年婦女。
(7)椎間盤突出:椎間盤的邊緣局部超出了相鄰椎體終闆的邊緣。可伴有硬膜外脂肪層受壓、變形甚至消失,硬膜囊受壓和一側神經根鞘受壓。
(8)CT值:CT上代表組織密度高低的量化值,與組織對X線的吸收系數的大小呈正相關,單位是HU。
(9)CT血管造影(CTA):是經靜脈快速注入水溶性碘對比劑,在靶血管對比劑充盈的高峰期,用螺旋CT對其進行快速容積數據采集,由此獲得的圖像再經計算機技術處理後,重建成三維血管影像。其對血管性病變的診斷效果較好。
(10)CT增強掃描:經靜脈快速注入對比劑後再進行CT掃描,常用三期法,即:動脈期,25~35秒掃描;門脈期,65~75秒掃描;延遲期,160~180秒掃描。主要觀察肝、腎等器官病變的血供情況,有利于定性診斷。
(11)腦白質疏松: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一組以腦室周圍及半卵圓中心區腦白質的彌漫斑點或斑片缺血性改變為主的臨床綜合征,老年人比較常見。
(12)DWI:即擴散加權成像術,英文全稱是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是顯示組織中水分子擴散運動快慢的一種磁共振成像序列。
(13)流空現象:在SE序列,對一個層面施加90°脈沖時,該層面内的質子,如流動血液或腦脊液的質子,均受到脈沖的激發。中止脈沖後,接受該層面的信号時,血管内血液被激發的質子已流動離開受檢層面,接受不到信号,這一現象稱為流空效應。
(14)PET-CTSUV值:SUV值,全稱為标準攝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是PET在腫瘤診斷中常用的半定量指标,指局部組織攝取的顯像劑的放射性活度與全身平均注射活度的比值。SUV=病竈的放射性濃度(kBq/mL)/[注射劑量(MBq)×體重(kg)]。
(15)FDG-PET延時掃描:FDG全稱是脫氧葡萄糖(fluoro deoxy glucos),是PET時常用的一種放射性藥物。注射FDG 2小時後的PET掃描,有助于進一步鑒别惡性腫瘤與炎性病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