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頂的果實垂到街道
我有過勉為其難的生活,
在山頂踮起腳尖,
果實壓低樹枝,仍然挂在高處。
在街上追一輛公交,
隻差十幾米,我就要追上它。
睡夢中也伸出過手,
以為美好在握,醒來才發現
是虛無賦予我形狀。
我知道有夢是因為匮乏,
那讓人奔跑的,最後讓人止步,
而山頂的果實一直垂到街道,
終于伸手可及了,卻再無
采摘的興趣。滿樹的果實啊,
眼看是滴露的櫻桃,伸手是無常的懷抱。
詩歌就是生活,歡迎來到由封面新聞、成都廣播電視台與《草堂》詩刊聯合推出的“草堂讀詩”,我是讀詩人涓子。大家剛剛聽到的是80後詩人談骁的詩作《山頂的果實垂到街道》。談骁出生于湖北恩施。作品發表在《人民文學》《十月》《詩刊》《花城》等雜志。曾獲國内多個詩歌獎項,出版詩集《以你之名》《湧向平靜》《說時遲》。
今天我們一起來分享談骁的詩歌故事。
談骁說自己的第一首詩寫于2000年。那時他在鎮上讀初二。當時同桌的父親經商,被傳為鎮上的首富。有一天,同桌對談骁說,父親給他買了一台電腦,他可以把談骁寫的作文敲到電腦上,再打印出來變成“鉛字”。沒多久,同桌又說,自己現學的五筆輸入法還不太熟練,把作文敲進電腦太累,所以同桌讓談骁寫些簡單的、文字少的東西,比如詩。于是談骁寫了一首古詩,寫的是小學六年級畢業春遊經過一個名叫“鐵索口”的峽谷的所見所感。談骁願意把這首詩追認為自己的第一首詩,那是他第一次以詩的形式來處理自己的經驗。
寫作離不開文學的啟蒙,但談骁童年的閱讀史中,詩是缺席的。他最先的閱讀來自父親的藏書,比如《三國演義》《保衛延安》等等。上個世紀90年代,武俠小說流行,初二之前,談骁幾乎看完了附近所有能找到的武俠小說。初二暑假,父母送談骁去語文老師家補課,語文老師要求他讀完上下兩卷本的《平凡的世界》。這是談骁第一次接受到嚴肅文學,囫囵讀完,發現并不難看。這之後,嚴肅的文學雜志才進入談骁的閱讀視野。到了2002年,談骁到恩施市讀高中,才終于得以讀到《十月》《當代》,讀到卡夫卡、王小波,他們接替了曾經的武俠小說,完成了對談骁的第二次文學啟蒙。
書本上的知識,要靠生活經驗去印證。因為在家鄉,上山下溝,爬坡過河,都隻能依靠自己的腿和腳。所以談骁曾用“步行抵達”來形容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寫作經驗。他是一個徹底的經驗主義者,隻能依靠自己的身體器官,依靠極端的個人視角,建立“個人的透視法”。談骁曾形容自己是一個老實得近乎笨拙的寫作者。但見多了各種玄學的、神秘的、姿态的寫作,他也不覺得這種笨拙有什麼不好。他的詩雖然傳統、寫實,但是有一種難得的誠實,面對家人的誠實,面對情感的誠實,面對生活的誠實。這種品質讓談骁的詩看起來雖然質樸直白,卻具有了深沉隽永的意味。他的語言中有一種可以涵納萬物的清澈,需要一雙明亮的眼睛與之呼應。
詩歌就是生活,“草堂讀詩”,有溫度、有質感。談骁的詩歌《山頂的果實垂到街道》,以及詩人的故事今天就跟大家這裡,感謝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