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進北京,三十多位臣子自盡殉國,但大部分士大夫整天高喊義理名教,在清軍和李自成打過來的時候卻争相投降獻媚。
魏藻德,崇祯十三年狀元,很得崇祯的信任,官至禮部侍郎大學士。在李自成逼近北京時,崇祯讓官員捐款籌軍饷,魏藻德率先表示家裡沒錢反對征饷。城破後李自成問他:你為什麼不為國殉死?回答道:我正準備效力新朝廷,哪敢去死。
袁彭年 ,崇祯七年進士,吏任崇祯、弘光、隆武三朝。在南明時官做到左都禦史,投靠清朝後到廣東仁學政署布政使,頒布了剃發令時說“金錢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帶,實亡國之陋規”。意思說:金錢鼠尾式的滿族發型好,漢人的發型服飾是亡了國的陋習。
孫之獬,明朝天啟年間進士,孫之獬做官時正是魏忠賢當權時期,他成了閹黨成員。清軍入關以後當了禮部侍郎,為表忠心他剃頭留了辮子換上了滿裝。但滿族大臣不容他,漢族大臣恨他逢迎求寵。狼狽不堪的孫之獬一怒之下上疏滿清提出應讓所有漢人剃發留辮。這才有了因剃發引發了嘉定三屠的悲劇。
曆史的長河中每個王朝的興盛與衰敗,總伴随着無數文人志士慷慨悲歌的故事。文人譜寫了曆史也讓曆史銘記了文人。文人是文化的載體,承載着精華也承載着糟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