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在鼠标的搭配上面一向都是比較麻煩的,因為Mac平台的特殊性,更多的系統操作優化都是傾向于觸控闆。對鼠标而言的重視程度顯得有些單薄。隻是觸控闆和鼠标都有各自擅長的應用場景,對于絕大多數用戶來講,使用macOS是需要同時配置觸控闆和外接鼠标的。
而為何Mac系統選擇鼠标如此麻煩,也是因為最适配Mac的官方鼠标:妙控鼠标實在太過極緻和微妙。。。這個後面也會展開聊聊。
因為個人使用的為MacBook Pro,使用USB A口的2.4G無線鼠标并不合适,所以考慮的範疇就必須使用藍牙連接了。并且手掌較小,因此隻考了小體積的鼠标,也更方便攜帶。這幾年也為MacBook Pro嘗試了多款鼠标,最終現在使用的為妙控鼠标,八岐大蛇V2和Anywhere 3,下面也将通過對比來談談Mac的鼠标選擇建議。
妙控鼠标
第一個要聊的還是這個妙控鼠标,這款黑色的妙控鼠标已經是筆者購買的第二個妙控鼠标了,是有一個購買—出掉—再買一個的反複經曆。。。要說這個妙控鼠标也确實是很難評價,首先手感方面就十分微妙。大部分用戶都覺得這種扁平的設計手感太難以接受了,但個人表示如果手掌大小很小巧的話其實手感是可以習慣的。
并且因為Mac平台對藍牙鼠标的兼容性和支持優化角度來講,妙控鼠标也是Mac中移動最平穩,連接最穩定的藍牙鼠标了沒有之一。并且也是滑動最平滑順暢,原生支持觸控手勢操作的鼠标,在日常的使用中隻要可以接受手感問題,那麼使用起來确實妙控鼠标是最适配Mac系統的。
個人認為妙控鼠标最大的問題在于用途的單一。。。可謂是成也觸控敗也觸控吧!大家給Mac配備鼠标是為了什麼?當然是為了在一些沒那麼适合觸控版的應用中使用鼠标來互補啊!而妙控鼠标本質上其實是一個物理按鍵,光學追蹤指針的可移動的觸控闆,它所擅長的場景,其實和觸控闆是同類的場景。。。
而換成傳統鼠标适合的場景,比如遊戲,這個鼠标就無能為力了;再有一些适合鼠标使用功能鍵的程序,哪怕最普通的鼠标也有一個滾輪中鍵可以用,而妙控鼠标沒有中鍵;并且妙控鼠标的光學性能在如今也顯得力不從心了,如果隻使用系統默認設置速度,其較低的DPI在如今Mac動辄3K到6K的屏幕上移動會非常緩慢,需要手動在終端中輸入命令調整更大的鼠标加速度才可以正常使用。但帶來的問題就是從此這台Mac如果想用妙控鼠标那麼就無法兼容其他正常DPI性能的鼠标了,表現都是移動太過飛快,必須調整回來才行。
所以妙控鼠标也是Mac中比較尴尬的鼠标,它是Mac下最适配的鼠标沒錯,但其隻是妙控闆的延續,無法做到和妙控闆的互補,無法解決Mac下需要鼠标的真實用途。。。
八岐大蛇V2
可以說這是我在使用G9X之後用過的最滿意的遊戲鼠标了,輕量化,體積小巧卻手感飽滿,滾輪手感異常舒适,左右鍵清脆好用,拇指處功能鍵手感也很舒适。又小巧又性能強大的鼠标實在還是有些難找的。
光學性能方面也非常出色,移動順滑跟手,并且USB的報告率也要顯著高于辦公鼠标,使用下來基本分辨不出和有線鼠标有什麼區别了。
隻是最後還是把這個鼠标留給Linux系統的台式機來使用了:
所以最終還是給台式機來使用八岐大蛇V2了,在Linux下可以免驅識别使用功能鍵,移動性能也非常穩定。并且2.4G連接也更适合遊戲鼠标的性能發揮。
anywhere 3
這是目前筆者在MacBook Pro上最常用到的鼠标了,如果隻選一款鼠标,那麼Anywhere 3是幾乎可以替代妙控鼠标的存在了。
相比八岐大蛇V2,Anywhere 3體積要更小巧扁平一些,更适合辦公的趴握。兩個側面的功能鍵手感不如八岐大蛇V2舒适,左右鍵也更側重辦公鼠标的按動感覺,重量更大一些更适合辦公使用:
Anywhere 3本身可以方便地兼容不同的接收器,以及通過藍牙在3台設備間任意切換,并且安裝驅動後還支持FLOW功能來切換不同的系統并傳輸文件,但因為筆者并不使用Windows操作系統,平時的切換就是在MacBook Pro和iPad Pro,iPad mini之間進行切換,現在macOS和iPadOS支持的通用控制可以直接做到共享鼠标和文件傳輸,剪切闆本來也是共享的,倒也用不上這些功能了。但對于同時使用Windows和macOS的用戶來講,FLOW功能就非常重要了。
選擇Anywhere 3的時候發現很多人同時在糾結Anywhere 2S,從個人角度來講是推薦直接買3代的:
目前筆者是妙控鼠标和Anywhere 3都在一起使用的,原因是妙控鼠标畢竟在觸控功能上獨一無二,一些場景也比較擅長,并且雖然有Logi Option 的加持,但第三方藍牙鼠标在Mac上相比妙控鼠标還是顯得有點略飄。也正好這兩款鼠标還可以完美地共存兼容,那麼就兩個一起用了。Anywhere 3的缺點就是作為辦公鼠标來講,移動性能還是不如遊戲鼠标的,同樣是用接收器2.4G連接時,就可以看出還是擁有更高USB報告率和适合遊戲的光學引擎的遊戲鼠标移動光标更加的跟手了。
PS:關于鼠标滾輪在macOS上面默認為自然滾動(也就是和Windows相反的邏輯),調整後會連觸控闆的滑動方向一并更改的問題,可以使用MOS這款軟件來單獨調整鼠标滾輪的滑動方向的。隻是筆者因為一直以來早已習慣Mac的滾輪設置,哪怕在Linux上也是設置為自然滾動,哪怕用Windows平台也會第一時間更改滾輪方向,所以之前也就忘記提了。現在想起來給有需求的用戶一個解決方案了。
PSPS:在Logi Option 軟件中可以直接設置滾輪方向,不會影響觸控闆,強大的驅動真的十分加分。
總結
MacBook平台對鼠标的要求總結下來就是:藍牙連接,有驅動支持,提供關于觸控手勢操作的解決方案。個人認為要想在Mac上用好第三方鼠标,手勢功能的解決方案時剛需中的剛需,畢竟Mac的切換桌面,調度中心等功能使用率實在是太高了。
如果是正常的筆記本使用環境,不考慮擴展塢的情況下,在藍牙連接下辦公鼠标和遊戲鼠标其實都沒什麼區别,所以也無需對性能有太多糾結,功能是第一位的。
如果是Mac台式電腦或搭配擴展塢固定場合使用的MacBook,那麼還是首先推薦2.4G的連接方式,Mac平台下的藍牙鼠标除了妙控鼠标外真的多少都有些發飄的。。。2.4G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并且這種用途下以遊戲鼠标為佳,移動性能表現會更佳跟手。
如果是搭配MacBook擴展塢使用的話,其實完全可以擴展塢上插着2.4G接收器,外出的時候調整到藍牙模式連接電腦,回到家後調整回2.4G模式使用也是十分便利的。
好了,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能對大家的使用有些幫助,謝謝大家的耐心閱讀,我們下次再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