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首個深圳科普月來了

首個深圳科普月來了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5 01:43:59

首個深圳科普月來了(首屆灣區雲上科普系列活動啟動)1

廣州科普日主會場活動在華南國家植物園舉辦。圖為展區工作人員介紹科技産品原理。

首個深圳科普月來了(首屆灣區雲上科普系列活動啟動)2

市民體驗“生态文明”科普展示。

首個深圳科普月來了(首屆灣區雲上科普系列活動啟動)3

“灣區前沿”展區展出的自行走液壓排水機器人。

首個深圳科普月來了(首屆灣區雲上科普系列活動啟動)4

廣州動物園裡的小熊貓在享受消暑水果。 南方日報記者 梁钜聰 攝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頒布實施20周年,值此之際,以“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來”為主題的2022年全國科普日于9月15日-9月21日舉行。截至9月17日,廣州、深圳、佛山、汕頭、清遠、梅州等廣東多地紛紛開啟本地一系列科普日活動。通過大力活動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營造熱愛科學、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用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科技成就

“非凡十年”等10大展區143個展位

9月17日上午,2022年廣州市全國科普日主會場活動暨第五屆科普嘉年華在華南國家植物園拉開序幕。開幕式貼合華南國家植物園整體生态環境,選取生物多樣性主題作為背景,體現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

活動現場,廣州科技傳播聯盟首批科學傳播大使、廣州科普研究智庫首批專家獲頒聘書。2022年廣州市科普工作優秀單位、優秀科普工作者和優秀科技志願者代表獲得授牌。

據了解,今年廣州市全國科普日主會場共設“非凡十年”科技成就展、生态文明、灣區前沿、“四深”(深海、深空、深藍、深地)探索、鄉村振興、文明印記、數字互融、健康醫療、食品安全、科普未來等10大展區143個展位,集中體現我國取得的科技成就,及科技成果在促進發展、改善民生上的成效。當天還舉行了科普大講壇、科普微課堂、科普紀錄片首發、科普秀節目表演、科普圖片展等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

在科普微課堂上,華南農業大學劉成明教授帶來《我和脆蜜的故事》,為大家講述世界上第一個龍眼和荔枝雜交的新品種“脆蜜”的前世今生:嶺南人熟悉的這兩種水果如何合二為一?廣東省臍血庫專家帶市民見證《神奇的液氮魚複活》“奇迹”。此外還有航天育種、智能制造、外來物種、急救等科普話題。

今年6月22日,我國最大的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号”首航。在廣州科普日主會場活動上,進行了紀錄片《夢起深藍》首發儀式,該片拍攝記錄了“中山大學号”的航行真實畫面和點滴故事,向大衆傳達“中山大學号”培養卓越海洋科學人才、打造高水平海洋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平台、積極服務海洋強國戰略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的理念。

本次全國科普日活動将持續至9月21日,活動期間,廣州将在全市範圍内組織學會、企業、學校、科研院所等187家單位和機構,開展形式多樣、内容豐富的線上線下科普活動218場次。同時,組織廣州地區符合開放條件的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省級重點實驗室、高新技術企業等單位共97家,免費向市民開放。

雲上科普

打造“趣”世界旅行系列科普視頻

9月16日下午,2022年深圳市全國科普日暨深圳科普月活動線上啟動,以視頻連線的方式邀請深圳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中國航天科技專家組成員呂紅強為中小學生觀衆帶來“航天器工程”科普講座。

據了解,2022年深圳市全國科普日暨深圳科普月活動由“市主場活動——各區分會場活動——各部門特色活動”構成,活動時間貫穿整個九月。在此期間,各區、各部門将舉辦“全民科學素質有獎網絡競賽”、“線上‘趣’世界旅行”、“實驗動物科普進校園”、“博士課堂”等100多項内容豐富、趣味性強的科普惠民活動,涉及航空航天、衛生健康、生态文明等多個領域,預計服務公衆超百萬人次。

今年的深圳科普月主會場啟動了首屆灣區雲上科普系列活動,活動主要分為三部分,分别是:灣區雲科普課堂、灣區科普知識競賽、灣區科普微視頻創意大賽。其中,航天科技專家呂紅強帶來的“航天器工程”科普講座是首場灣區雲科普課堂。科普月期間還将邀請來自中國科學院深圳市仙湖植物園等單位的5名專家為青少年進行科普講座。

活動期間,寶安區科技創新局、寶安區科協推出全新科普類融媒節目《了不起的科技》,中科院深圳先進院/深圳理工大學(籌)以線上直播的方式邀請5名專家以“解碼腦世界”為主題舉辦SIAT“腦科學”主題活動。同時,暨南大學燕晗智造創新教育基地在線上打造“趣”世界旅行的系列科普視頻,在雲端為市民科普深圳、倒置屋、神農架、藍眼淚、希利爾湖、玫瑰湖、藍色熔岩和地獄之門景區的謎團與景觀文化。

此外,來自四川的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飛行技術學院以“中國民航發展史”為主題在深圳第二外國語學校、深圳市第三高級中學、深圳西鄉中學等多所學校舉辦民航特色科普講堂,并通過網絡平台直播,成為科普日上跨地區傳播民航知識的一次有效嘗試。

出品:南都灣财社·科創工作室

采寫:南都灣财社記者 徐勁聰

攝影:廣州市科協 宋可加

微鏡頭

國際小熊貓日遇上全國科普日

小朋友為動物發聲

9月17日是廣州動物園全國科普日主場活動日,廣州動物園準備了豐富活動迎接科普日的到來。

小熊貓護衛線下面試舉行

小熊貓的野外生存狀況并不樂觀,據統計,在過去二十年間小熊貓的數量驟降50%。2015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小熊貓的瀕危等級由“易危”調整為“瀕危”。為了保護小熊貓,将每年9月第三個周六定為“國際小熊貓日”。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國際小熊貓日遇上全國科普日,在這有意義的一天,志願者們奇思妙想,在小熊貓館與遊客展開互動,一同來認識這可愛又有趣的動物。與此同時,小小宣講員秋季課堂——小熊貓護衛線下面試也安排在當天同步舉行,小朋友用稚嫩之聲為動物發聲。

新物種發現者分享趣味知識

下午的活動,園方邀請了昆蟲新物種“海珠琺軸甲”發現者朱江老師以不同海拔和環境中的各種昆蟲為視野展開,探讨昆蟲與自然界、昆蟲與人類的關系,分享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趣味性與重要性。

動物園不僅僅是遊玩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幫助大家走進自然、認識動物,樹立關愛動物的理念和環保意識。

采寫:南方日報記者 鐘曉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