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這首詞的作者,是明代嘉靖年間的文學家楊慎。
不過,楊慎雖然寫了這首詞,但其實并不出名。後來,清初文學批評家毛宗崗在評刻《三國演義》的時候,把這首詞放在全書的最前面。這樣一來,這首詞便随着《三國演義》的家喻戶曉,它也變得非常有名了。
而且因為這首詞所描寫的意境,和《三國演義》所展現的波瀾壯闊的曆史畫卷相得益彰,讓這首詞具有了十分高遠的跨越時空的意義,成為一首千古名詞。
(羅貫中)
不過,就算沒有《三國演義》的推動作用,《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本身也是一首寫得冠絕古今的詞,而且詞作者楊慎的一生,也可以稱得上是這首詞的一個真實寫照。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為什麼說《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是一首冠絕古今的絕妙好辭?
之所以說這首詞是絕妙好辭,是因為裡面講到了一種非常重要的價值觀。
我們知道,中國古代王朝社會的曆史,實際上就是一部帝王争霸史,一部權力鬥争史。開國初期,所有的諸侯都在争奪皇位。等到某一個諸侯從亂軍中殺出,實現平定天下以後,事情并沒有完。這個開國皇帝的子孫們又開始為誰能夠繼承皇位,享受那至高無上的權力大打出手。到了帝國的中期,皇位的繼承問題不再是主要矛盾的時候,那個失去了約束力的皇帝開始腐敗。而大臣們外戚們宦官們又開始争權,開始專權。到了王朝晚期,各種矛盾又都爆發起來。皇帝昏庸,大臣專權,藩鎮割據,農民起義,最終王朝滅亡。王朝滅亡後,又進入了亂世。世界的一切又重新來過,朝代輪回又開始了。
以上就是王朝社會的現實狀況。
楊慎在《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裡,提出了另外一種價值觀。他認為,所有這一切功名利祿、權力争鬥,都是虛無,最終不過是小老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已,沒有任何意義,更不值得去追逐。不變的隻有青山,隻有東升西落的太陽。這才是一個永恒的時空。所以,與其争名逐利,不如退隐山林,與漁樵為伴,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這才是有意義的人生态度。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正是表現了這樣一種時空觀和價值觀,所以成為古今少有的好詞。
(楊慎劇照)
二、為什麼說作者楊慎的一生是他所寫詞的真實寫照?
楊慎是楊廷和的兒子,官宦之後。
他的人生一開始就充滿戲劇性。他參加會試,因為表現非常出色,閱卷老師一緻決定把他的卷子放在最上面,點為第一名。誰知道燭花不慎掉下去,把上面他的卷子給燒了。結果,第一名就這樣泡湯的。這對他來說,是多麼巨大的殘酷打擊。可是,後來當他參加殿試的時候,依然因為成績出色,被選為狀元。這對他的人生來說,簡直就是一種大悲大喜。
楊慎當官後,擔任的是翰林院編修。本來以為可以大展宏圖,沒料到厄運卻朝他走來。正德皇帝不務正業,楊慎多次勸說,正德皇帝不聽,楊慎對朝政失望,辭官歸故裡。
不過,好在貪玩的正德皇帝終于把自己給玩壞了,落水受重傷,不治身亡。作為首輔的楊慎父親楊廷和,利用一個多月的空檔期,力挽狂瀾,革除了正德皇帝造成的多種積弊,并且把正德皇帝的堂弟朱厚熜選為皇帝,也就是嘉靖皇帝。
(嘉靖帝劇照)
嘉靖皇帝繼位後,楊廷和、楊慎父子本來以為自己可以因此有所作為,實現政治抱負。誰知道嘉靖皇帝是個權力欲非常強的人,他一上台,就極力擺脫楊廷和,利用“大禮議”,對楊廷和進行打擊。而楊慎自然也受到迫害,被嘉靖皇帝關進監獄裡,兩次被打得死去活來,然後又把楊慎充軍雲南。
嘉靖皇帝在位一共進行了六次大赦,但沒有一次饒過楊慎。甚至還派人監視楊慎,隻要聽說楊慎吃得跑得,嘉靖就不高興。
楊慎最後死在戍所,終身沒能回鄉。
楊慎雖然官場失意,但是他因此寫了非常多的優秀作品,成為明代了不起的大文豪。
(參考資料:《明史》《三國演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