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跨性别者考試

跨性别者考試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4 20:17:18

路透社6日報道稱,新西蘭政府發布的最新指南首次允許跨性别運動員基于自己的“性别認知”參賽。新西蘭政府強調,該指南旨在增加對跨性别運動員的包容性。

這就意味着像勞雷爾·哈伯德(哈伯德在“性别轉換”之前曾是男子舉重運動員,但在國際賽場上的成績平平,2017年參加女子組比賽後,先後在各類比賽中摘得“六金一銀”)一樣的運動員,出現在賽場上的可能性越來越大,而這對其他運動員來說公平嗎?

跨性别者考試(允許跨性别者參賽)1

就我個人而言,按照當前的賽事規則,就這件事,我是極力反對的。是因為我對跨性别者有偏見嗎?還是我缺少包容性?

都不是!因為競技體育本就難以追求包容性與公平性的兩全!而我維護體育競賽的公平性!

>首先什麼是跨性别者?

“跨性别者”是指在性别認同、性别表達或性别行為方面與出生時指定的生理性别不符合的人士的總稱。

性别認同是指一個人對于自己是男性、女性或其他性别的内在看法;

性别表達是指一個人通過行為、衣着、發型、聲音或身體特征與他人交流性别認同的方式。

跨性别者考試(允許跨性别者參賽)2

簡單來說,就是生理是男是女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内心的認知。

比如,一個生理男性的人,覺得自己内心是個女性,也更喜歡女性化的裝扮,那他就是跨性别者。

正是因為自我認知具有極強的主觀性就出現了另一種現象:那就是跨性别分支的複雜多樣性。

比如變性者、異裝者、性别酷(性别定義為介于男性和女性之間的某個區域),以及其他類型。

跨性别者考試(允許跨性别者參賽)3

圖中這些屬于跨性别者

看到這我想肯定有人覺得,這不就是有病嘛,治治就好了。

那還真不是。

根據國際通用的醫學标準,跨性别并不屬于精神疾病,他們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屬于什麼性别,并不會因為自己的性别而感到痛苦或功能失調。

即:跨性别≠有病,

不過對這些人而言,最重要的問題是來自社會或家庭的歧視。但這個不是我這次想讨論的問題。

>跨性别運動員是否具有相對優勢?

書歸正題,從目前相關的一些數據中可以看出,僅跨性别女(生理男性自己認知是女性)的運動員,相較與生理女自我認知也是女的女運動員,就是有優勢。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Emma Hilton,和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的Tommy Lundberg于2020年底在Sports Medicine雜志發表了綜述,詳細梳理了跨性别者運動優勢的相關研究。

1、男女的運動差異在青春期前已經存在,之後的生長發育所造成的影響更大。下圖為各年齡跑步成績的性别差異。

跨性别者考試(允許跨性别者參賽)4

2、以女性為參考,男性上肢肌肉量多40%,下肢肌肉量多33%,握力多57%,最大心輸出量多30%,詳見下圖:

跨性别者考試(允許跨性别者參賽)5

3、對于專業運動員,性别差異在世界紀錄中非常明顯。例如,目前女子100米世界紀錄是美國運動員弗洛倫斯・格裡菲斯-喬伊娜的10.49秒,而牙買加男運動員Sachin Dennis在2018年15歲時就跑出10.20。

而男女運動差距如此之大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睾酮,所以國際奧委會對跨性别運動員參加女子比賽做了新的規定,運動員需要保持睾酮低于10 nmol/L的水平12個月。國際田聯對女子比賽的限制則針對DSD女運動員,即要求睾酮小于5 nmol/L保持6個月。

那這樣就能保證公平嗎?

很可以不能。

4、現有證據提示,抑制睾酮在1年内難以将性别差異消除。跨性别女運動員1年後肌肉量的仍然高于普通女性參考值,同時力量方面也高于女性參考值。

跨性别者考試(允許跨性别者參賽)6

如今在美國的帶領下,性别政治的風潮早已蔓延在全球各地了,性别認知也正經曆着新一輪的沖擊。

但此次新西蘭政府發布的規定,可是開了一個很不好的頭,允許跨性别者按照自己的意願性别參加比賽,那對其他運動員還有公正可言嗎?

要知道世界上許多地方的女性仍然面臨着不公。奧運會最初并不允許女性參加,2020年東京奧運會才是第一屆所有項目都設有女子組的奧運會。

如果是要體現包容性,有很多的場所可以體現,學校教育、工作場合,為什麼要把手伸到賽事上。

跨性别運動員确實面對着很多歧視與不公,但這不意味着應當進行不公平的比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