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重點考點梳理
第一章 上古傳說文學
第一節 初民的歌謠
識記:
1、 古代典籍中關于上古歌謠的論述。
① 《呂氏春秋·古樂》: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② 《河圖玉版》:古越俗祭防風神,奏防風古樂。截竹長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發而舞。。
③ 《宋書·符瑞志》即帝位……擊石拊石,以歌《九韶》,百獸率舞
2、 《周易·贲卦》六四爻辭、《中孚》九二爻辭、《彈歌》、伊耆氏《蠟辭》
① 《周易·贲卦》六四爻辭:贲如,皤如,白馬翰如,匪寇,婚媾。(筮辭)
② 《中孚》九二: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
③ 《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肉)。(制造弓彈打獵的生活情狀)
④ 伊耆氏《蠟辭》:土返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咒語)
理解:
1、上古歌謠的産生與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關。
原始歌舞的産生與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關。最初的歌舞往往就是他們日常生活情狀的重演或是慶祝、祭典活動本身。初民每天都在創造新的歌舞,同時傳唱已有的歌謠。
2、原始歌舞詩、樂、舞合一的綜合性。
歌唱和舞蹈是初民天然的表現和抒情方式。初民每天都在創造新的歌舞,同時傳唱已有的歌謠。
第二節 上古神話傳說
識記:神話的基本特性
① 神話都是想象或幻想的;
② 神話是遠古人類對所觀察或經曆的自然界或社會現象的解釋和說明
③ 神話反映着遠古人類解釋自然并征服自然的願望
④ 神話隻能産生在史前的遠古時代,它是人類還沒有能力對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做出符合實際的解釋之時代的産物。
理解:神話與傳說的聯系與區别。
① 一般說來,神話的産生要比傳說早;
② 神話是傳說的故事原型,傳說是神話的社會曆史化;
③ 神話具有明顯的非理性的神異色彩,傳說則内含着人間的行為準則。
① 在實際的存在形态上,每一個神話系統中往往都是神話和傳說交織并存的。
應用:
1、 我國神話的主要類别及其代表作品
① 創世神話
《三五曆紀》:盤古開天辟地;《風俗通》:女娲造人
② 自然災害神話
《淮南子》:女娲補天,後羿射日;《山海經》大禹治水
③ 戰争神話
《山海經》:阪泉大戰
2、 我國神話的精神内涵特征
① 不論是以戰勝自然力為主的神話,還是以戰勝人間罪惡為主的神話,都緊緊地圍繞着人的生存這個主題;
② 神話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滿着激揚的鬥志、神異的能力和英雄氣概;
③ 熔鑄着濃烈的情感,塑造了鮮明的形象,表現出豐富的想象力;
3、 我國神話對後世文學發展的影響。
① 神話的藝術規則為後世文學的發展提示了方向。
② 豐富多彩的神話作品,成為後世文學創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題材源泉。
01
重點考點梳理
第一章 上古傳說文學
有關《詩經》的來源、分類、流傳
識記:
①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錄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詩歌305篇。包括國風160篇、小雅74篇、大雅31篇、頌40篇。《小雅》中另有笙詩6篇不在305之數。
② 《詩經》的收集來源:
采詩說。(漢代學者)
獻詩說。(産生于先秦時期)
删詩說。(漢代“孔子删詩”說,司馬遷提出)
③ 今人對《詩經》編訂的一般看法
今人一般認為,《詩經》的編訂,應是經過周王朝樂官們的篩選、整理和加工,逐步編定的。經手者非一人,完成也非一時。
理解:
① 風、雅、頌的分類依據及其各自含義
一般認為是所用音樂的不同作分類依據:“風”,指各地不同的音樂;“雅”,是正聲,是王朝統治地區的音樂;“頌”是宗廟祭祀用的舞曲。
② 《詩經》的流傳
先秦時,《詩經》本稱《詩》或《詩三百》、《三百篇》,到漢代被尊為經典始稱《詩經》。漢代首先傳授《詩經》的,有魯、齊、韓、毛四家。魯、齊、韓三家于魏晉到北宋期間相繼亡佚,隻有《毛詩》流傳至今。
第一節 《詩經》的社會人生内涵
理解:班固、何休對《詩經》評述
① 班固:“男女有不得其所者,因相與歌詠,各言其傷。”
② 何休:“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
1、 婚戀詩
識記:此類詩歌的代表作品
① 抒發戀愛和相思的甜蜜:《周禮·媒氏》、《鄭風·溱洧wěi》、《陳風·月出》;
② 表現戀愛的曲折和苦惱:《鄭風·将仲子》、《鄘風·柏舟》、《鄘風·蝃zhuō蝀dōng》
③ 描寫夫妻間真摯情愛:《齊風·雞鳴》、《鄭風·風雨》、《唐風·葛生》
④ 棄婦詩-寫妻子被丈夫無情抛棄:《邶風·谷風》、《衛風·氓》
理解:棄婦詩
這類詩歌,寫妻子被丈夫無情抛棄,折射了比較深刻的社會問題,反映了當時女性社會地位的卑下、附庸的情狀。
應用:《詩經》婚戀詩的基本内容
同上
2、 抒發多種人生感慨的詩
識記:此類詩歌的代表作品
① 描述的是無端遭人讒害的人生境遇,具有一定的普遍意義:《小雅·巷伯》
② 表達了“士”的人生悲哀:《魏風·園有桃》。
③ 悲歎家國淪亡:《王風·黍離》。
④ 抒發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桧風·隰xí有苌楚》。
應用:簡單說明此類詩歌的基本内容
同上
3、 政治諷喻詩
識記:此類詩歌代表作品:
① 揭露宮廷醜聞:《邶風·新台》、《鄘風·牆有茨》
② 描寫繁重的勞役給人民帶來的苦難:《魏風·陟zhì岵hù》、《王風·君子于役》、《邶風·擊鼓》、《小雅·采薇》
③ 揭露統治集團的腐敗黑暗:《大雅·瞻卬》
④ 頌美統治者:《召南·甘棠》、《鄘風·定之方中》
應用:簡要說明此類詩歌的基本内容
同上
4、 史詩及其他
識記:
① 《大雅》中周人的五篇史詩:
《生民》、《公劉》、《綿》、《皇矣》、《大明》
② 農事詩的代表作品:
最著名:《豳bīn風·七月》
藝術水平較高:《周南·芣fǒu苢yǐ》、《魏風·十畝之間》
理解:
① 《豳bīn風·七月》的内容梗概
叙說農夫一年四季無休無止的辛苦勞作。共八章,大體依照春耕、蠶桑、收割、打獵等事的次第,按月歌唱,平鋪直叙各種勞作,反映農夫衣食住行的情況,有較大史料價值。
② 《周南·芣苢》、《魏風·十畝之間》共同的藝術特點。
兩首詩都是勞動者唱和的歌謠,具有共同的特點:以簡練淺白的詞語反複詠唱,各章之間隻是更換了幾個近義詞,而能夠引發豐富的聯想,情韻悠長。
應用:周人五篇史詩的基本内容
周人五篇史詩叙述了自始祖後稷jì出世直到武王滅商的一些史迹和傳說。
《生民》:主要描述了周始祖後稷神異的出生和天生的種植五谷的能力,以及他率民定居邰地的曆史。
《公劉》:叙述周人遠祖公劉帶領周民從邰地遷居豳地,開荒辟地、造屋定居的曆史。
《綿》:主要叙述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率民由豳遷岐,創業興國的事迹。
《皇矣》:先是叙述太王開辟岐山周原,擊退異族昆夷;再說王季繼祖德業并傳位給文王;然後着重記述了文王伐密、伐崇的勝利。
《大明》:先是叙述王季與太任結婚生文王、文王與太姒結婚生武王,之後叙述武王伐纣滅商的事迹。
五篇史詩蟬聯而下,大緻可以看出周人發展、興旺的史迹。
第二節 《詩經》的文學成就
1、 抒情與寫實的統一
應用:簡析《詩經》抒情與寫實相統一的特點
《詩經》的作品基本是抒情詩和叙事詩,質實率真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形成了抒情與寫實的統一。
首先,所抒發的情感是真實的。
其次,抒發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直白的。
再次,叙事性的詩作中也飽含着作者的真摯感情。
2、 賦、比、興的表現手法
理解:
① “六詩”、“六義”:賦、比、興與風、雅、頌原本合稱為“六詩”或“六義”
② 孔穎達:三體三用說:
唐人孔穎達認為:“風、雅、頌者,詩篇之異體;賦、比、興者,詩文之異辭耳”,依體用關系,把賦、比、興從“六詩”或“六義”中剝離出來,認定為《詩經》的藝術表現方式。
應用:
① 朱熹、李仲蒙釋賦、比、興的異同:
朱熹:“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李仲蒙:“叙物以言情謂之賦,情盡物者也;索物以托情謂之比,情附物者也;觸物以起情謂之興,物動情者也。”
朱熹的說法比較平實恰切,為後世普遍接受,但它對詩歌傳達情感的特點未予重視。李仲蒙從情、物關系的角度解說,突出了詩歌的情感特征,可以彌補朱說的不足。
② 結合具體作品,說明賦、比、興的含義及其文學表現功能:
1) 賦是《詩經》中運用最多的表現手法。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畫描寫,還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A. 直接叙事的詩,如:大部分《頌》詩,《大雅》中的史詩,《小雅》中的宴飲詩,以及《國風》中的《七月》、《氓》等,往往在叙事中熔鑄着濃厚的情感;
B. 直接刻畫描寫的詩,如:《芣苢》、《十畝之間》等,這些詩作,沒有刻意修飾,隻是平實客觀的描寫場面或人物,而情感自然見出。
C. 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的詩就更多,人生感慨詩、政治諷喻詩、婚戀詩中的大多數都是如此。
2) 比,一般說就是比喻。
A. 修辭意義上的手法,是《詩經》中用比最常見的一種情形,如:《衛風·碩人》中連用六個比喻描摹衛莊公夫人莊姜的美麗。
B. 另一種情形是整首詩用“比”,如《碩鼠》、《鸱鳥》。
3. 興,就是起興或發端,一般處在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位置。
A. 興與詩歌情思相關時,一般會起到烘托氛圍或與詩歌意義發生某種聯系的作用,如:《溱淯》、《關雎》;
B. 興與詩歌情思不相關的,則往往隻是起到起韻的作用。如《唐風·山有樞》。
賦、比、興在理論上雖然可以區分為明确,但在實際運用中往往交互重疊的。
3、 四言詩的典範
應用:
① 《詩經》是以四言句式為主間有雜言的特點
《詩經》是以四言為基本句式,同時又參差變化,比較靈活,間雜二言句到八言句。這種以四言為主又不拘四言、長短參差的句法,帶有明顯的民歌風味。
② 《詩經》的音韻特點
《詩經》的四言詩節奏鮮明,音韻諧洽,有天然的音樂美感。
4、 章法結構和語言的特點
理解:《詩經》語言質樸又豐富的特點
《詩經》的語言表現很有特色:一是質樸暢達;二是詞彙豐富;三是雙聲疊韻的聯綿詞和疊字的大量運用,增加了詩歌的韻律美。
應用:
① 《詩經》重章複沓的章法結構及其文學表現意義:
重章複沓,是《詩經》的基本章法結構。據統計,《詩經》中不分章的作品隻有34篇,其餘271篇都分章。分為三章的最多,有110篇以上,其中重章者有近70%;分為兩章的約40篇,絕大多數重章,不重章者僅有兩三篇;其餘分為多章的也不時出現重章。
所謂重章,并不是把完全相同的字句再羅列一遍,而是改變或替換一些字詞後的複唱。這就産生了兩種情況,一是字詞雖變而意義相同。《詩經》中這類同義複沓的重章之歌較多,其回環往複的詠唱,加強了抒情效果。第二種情況是改變字詞後使詩章間形成意義上的層遞關系。
② 論述《詩經》的主要文學成就
1)抒情與寫實的統一。《詩經》305篇,基本是抒情詩和叙事詩,而以抒情詩占多數,真實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是《詩經》在藝術表現上的一個重要特點。
2)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方法:
賦是《詩經》中運用最多的表現手法。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畫描寫,還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比,一般說就是比喻。一種是修辭意義上的手法,另一種則是整首詩用“比”。
興,就是起興或發端,一般處在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位置。就其與詩歌情思的關系來看,基本有相關與不相關兩種情形,它與詩歌情思相關時,一般會起到烘托氛圍或與詩歌意義發生某種聯系的作用;與詩歌情思不相關的,則往往是起到起韻的作用。
3)形式和語言方面的幾個特點。
A. 重章複沓的結構形式。
B. 以四言為基本句式,但在四言的基本句型下,又參差變化,比較靈活
C. 節奏鮮明,音韻諧洽,有天然的音樂美感。
D. 語言很有特色:質樸暢達,詞彙豐富,雙聲疊韻的聯綿詞和疊字的大量運用,增加了詩歌的韻律美,細膩地傳達出詩人曲折細微的情感和物象的活潑情狀。
往期推薦
00538中國古代文學史(一)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一)
00506寫作(一)
十月自考可以開始備考了
有空嗎?幫忙點個“分享”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