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這是一個做詩成癖的詩人,為了醞釀一首好詩,他可以不眠不休不吃不喝到渾然忘我之地,而且,每做成一首好詩,都要拿給懂詩的人看,以求批評指正,直到得到大家一緻的認可後才正式落筆成詩。
甚至,為了激勵自己,他還把殘句“雲壑釀成千嶂雨,風蘋吹老一汀秋。”當成座右銘,以時刻警醒自己努力作出質量更好的詩作。
他就是董穎,字仲達,宋徽宗宣和六年進士,通曉五經,可是,他這個才情甚高的進士卻一生窮困潦倒,生前拿不出銀兩為自己的詩集《霜傑集》結集出版,死後更是因家貧子弱而被草草下葬。
史籍上關于他的記載很少,對他的認知,後世讀者大多是從南宋文學家洪邁的志怪小說《夷堅乙志》卷十六中得來的,據洪邁所載,董穎的《霜傑集》是其去世後族人為其刻集出版發行的。
據說,彼時此詩集備受推崇,頗為傳誦,其文學成就之高和作品的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不幸的是,這部詩集最終還是沒有被保存下來。
今天分享給您的這首《江上》,是南宋古籍收藏家陳起收錄在《前賢小集拾遺》卷四之中的一首,董穎此詩立意新穎,境界開闊,積極樂觀,詩品如人品,讀此詩,就像見到了那個曠達高遠的詩人一般。
萬頃滄江萬頃秋,鏡天飛雪一雙鷗。
摩挲數尺沙邊柳,待汝成陰系釣舟。——宋 董穎《江上》
簡譯:秋水澄淨,廣闊無垠的江面上,青色的江水碧波萬頃;秋空明淨,就像一面不染纖塵的明鏡一般;浩瀚的藍天下,一雙通體潔白的鷗鳥如飛雪一般忽上忽下地飛舞翩跹。
江岸的沙灘上,詩人久久地伫立在一棵尚未長成的小柳樹下,撫摸着那僅有數尺寬的纖纖細柳,内心充滿了無限的期待之情:小柳樹快快長大吧,因為待到你綠樹成蔭的時候,就能用你柔軟的柳枝系住我遠行的舟楫了。
賞析:此詩的前兩句寫江上景,滄江萬頃,碧波澄淨,鏡天飛雪,萬裡無垠,秋日的晴江彌望千裡,景象開闊,恢宏闊大。
後兩句寫心中情,詩人伫立岸邊,撫摸着纖纖細柳,思緒萬千,遠行的人最怕折柳惜别,隻願小柳樹快快長大,待到柔軟的柳條可以系住行舟的時候,自己就可以不必為生計東奔西走了。
整首詩格調明快,意境開闊,由江上景寫到心中情,雖然隐隐流露出一縷淡淡的離愁,但是卻沒有一絲離愁别緒的頹喪之氣,來日可期,這輕愁猶自帶着溫暖和殷殷的期盼之情,讓讀者領略到了他闊大開朗的精神世界。
由氣勢磅礴到溫柔婉轉,筆鋒轉過的同時,詩人那縷溫柔細膩似乎觸手可及,那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
這份殷殷之情,即像是詩人對自己的勉勵,又像是父母對子女的期待:等你長大成人了,等你成家立業了,我就可以歇歇了。
詩人雖未寫自己遠行,可對于這樣一個為生計四處漂泊的人,這一刻沒有出行,并不代表下一刻不會踏上征程,離别是常态,安定是期望。
羁旅之人不說離愁,但是那絲絲縷縷的離情别緒卻分明已經流露在字裡行間,令人心領神會,這樣的一詠三歎,怎不令人淚目。
寫在後面:
在我們今人看來,這是一個何其不幸的人物,一生癡迷于詩,但是他的詩并未給他的生活帶來實質性的改變,依舊貧困,依舊潦倒。
但是,物質的貧窮并沒有限制其豐富的精神世界,術業有專攻,與董穎而言,隻要有詩就夠了,一生愛着,并為之孜孜以求地不懈努力着,豐富的精神世界就是他數之不盡的财富。
千百年後,後世的讀者還能讀到他的詩,還能知道有董穎這個人落魄詩人的存在,預期而言,是不是就是對他醉心詩歌創作的最好回報呢。
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其實,不理論貧窮還是富有,人活的都是一個精氣神,即便是家财萬貫富可敵國,如果沒有豐富的精神世界做後盾,那也終究難敵空虛寂寞冷。
相反,即便是身無分文家徒四壁,但隻要精神不倒,就有前行的力量和勇氣,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唯有豁達豪邁和積極樂觀,才是支撐一個深處逆境之人勇往直前的強大法寶。
眼裡有光,腳下有路,給自己一個期望的目标和前行的方向,活着才有奔頭,生活才有意義,隻要自己努力堅持不放棄,站得直立得穩,誰又能把你怎麼樣呢。
就如本詩的作者董穎,雖處逆境,生活困頓,卻不言愁苦,氤氲在字裡行間的,都是積極樂觀和曠達開朗,這樣的精神境界真好,因為他不但給自己以希望和勇氣,同時還給予他人以振奮之情,何樂不為呢。
注:本文系劉玲子candy原創,謝絕搬運和抄襲,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不妥聯系立即删除,謝謝您的關注和支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