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152期 文/無常奉天玉)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并起,諸侯争霸,那個時代,學成文武藝,想要貨于帝王家的大才,有了更多的選擇,父子、兄弟分仕不同諸侯事例,也屢見不鮮。例如諸葛亮為蜀相,其兄諸葛瑾是江東重臣,其族弟則是曹魏名将;再如黃權在曹魏身居高位,其子黃崇卻為蜀漢流盡了最後一滴血。然而彼時也有父子二人,甚至祖孫三代,為同一陣營盡忠的事例。例如傅肜、傅佥父子二人,一人為給劉備斷後,死在了吳軍刀下,一人為守護蜀漢城池,與魏軍搏鬥而亡;諸葛亮為蜀漢鞠躬盡瘁,其子諸葛瞻、其孫諸葛尚,也為保守蜀漢以身殉職。我們今天要說的主人公,則與其兩種情況,都有所區别——他的父親為曹操而死,他自己是曹魏的頂梁柱,曹魏卻覆滅在了他的兒子手中。這個人是誰呢?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曹魏名将曹真。《三國志·曹真傳》記載:“曹真字子丹,太祖族子也。太祖起兵,真父邵募徒衆,為州郡所殺。太祖哀真少孤,收養與諸子同,使與文帝共止”意思是說,曹真的父親曹邵,與曹操是同宗,在曹操剛起事的時候,想募兵相助,遭到了迫害,因此曹操收養了曹真,并把他當親兒子看待。《魏書》中則記載,曹操募兵起事的時候,差點受到豫州刺史黃琬的迫害,他自己逃脫之後,曹真的父親卻遇害了。而《魏略》中則提到,曹真本姓秦,其父為秦伯南,有一次曹操被敵人追擊,跑到了秦家,秦伯南冒稱自己是曹操,于是被害,而曹操因此躲過一劫。雖然到底哪種說法為真,已不可考,不過能過這些記載,我們不難推斷出一個事實,那就是曹真的父親,因忠于曹操而亡。
曹真也沒有辱沒了其父的忠義之名,他一生恪盡職守,且戰功赫赫,成為了曹魏的頂梁柱。曹真被曹操收養,并得到重點培養之後,成為了虎豹騎的統領。曹操時期,他參與漢中之戰,在下辯擊破了劉備别将;曹丕時期,他平定過酒泉張進的叛亂,也曾征讨過東吳,并取得勝利;曹叡時期,他則兩度抵禦諸葛亮北伐,并料敵先機,一次讓諸葛亮被迫退兵,一次讓諸葛亮無功而返,最終官至大司馬。除了戰績之外,曹真的人品也不容否定,他去世之後,魏明帝曹叡追思道:“大司馬蹈履忠節,佐命二祖,内不恃親戚之寵,外不驕白屋之士,可謂能持盈守位,勞謙其德也。”意思是說,曹真身居高位,又是曹魏宗室,其資曆也不淺,卻從不恃寵而驕,反而謙遜有禮,低調謹慎,他的能力和德行,都非常的難得。
分析到此處,我們不難得知,曹真的父親是難得的忠義之士,曹真更是在忠義之餘,且有德行,有能力,是不可多得的良臣。曹魏得此父子,足矣。然而曹真的兒子不但沒有繼承父祖的美德,反而導緻了曹魏覆滅,這是怎麼回事呢?曹真的兒子,名為曹爽,字伯昭,年少時是宗室中較為穩重謹慎的人,甚得魏明帝曹叡喜歡,因此曹叡早逝的時候,将他選為了托孤大臣。最初的時候,曹爽的确是謹慎的,他遇上大事從不獨斷專行,而是虛心向另一輔政大臣司馬懿請教。如果事情一直朝着這個方向發展下去,那曹魏的結局,應該不會太差,然而曆史很快便發生了轉折。
也許是司馬懿太會僞裝,給曹爽留下了可欺的印象,也許是曹爽倚重的人,對他影響太大,他很快便發生了改變,不但把司馬懿等老臣調往了閑職,從而獨攬大權,還變得驕奢淫逸,甚至“私取先帝才人七八人”尋歡作樂。除此之外,他還敢僞作诏書、私取禁兵。雖然他的行為,引發了衆怒,不過他代表的是曹魏宗室,因此追随他的人,除了貪圖權勢者之外,還有一部忠于魏室的人。後者在他驕傲自大,經常率兄弟、親信出城的時候,勸說他小心有人發動政變,他不但不以為意,還口出狂言道:“誰敢如此?”
事實上,的确是有人敢的。公元249年,他随皇帝曹芳出城的時候,被他打壓了十年的司馬懿,突然發動了高平陵之變,斷了他的退路。不過這時,他還是有翻盤機會的,當時的大司農桓範建議他挾皇帝到許都,征調天下兵馬讨伐司馬懿。然而他聽說司馬懿會放過自己的性命,并讓他做個富家翁的時候,拒絕了桓範的建議,選擇了向司馬懿投降。結果司馬懿所謂的饒他性命,僅是說說而已,他最終還是被夷滅了三族。與此同時,魏室再無強有力的宗室相助,被司馬懿完全架空,從而名存實亡。若非曹爽驕奢淫逸、狂妄自大,卻又缺乏魄力,曹魏或許會是另一番結局吧?由此可見,曹魏算是覆滅在了曹爽手中。
曹真之父忠義無雙,曹真得曹操重點培養,成一代名将,不僅忠義,還是魏室不可或缺的嫡系将領,可惜他們的後代曹爽,最終卻導緻了曹魏的滅亡,正如桓範所言——曹真是個英雄,沒想到卻生了曹爽這麼個草包。不知道假若曹真和他的父親死而有靈,得知後事之後,會做何反應呢?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于《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内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