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的FreeBuds系列自問世以來,在TWS用戶圈子裡的一直有着不錯的口碑,耳機實際呈現的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這也讓玩家們對該系列的新品期待頗高。自5月19日首發以來,就受到了大家的熱切關注,而就在6月1日,經過10多天的等待,終于迎來了首銷。
首先是大家比較關心的降噪效果,華為FreeBuds4在前代的基礎上使用了全新升級的半開放主動降噪2.0技術,其中有一項華為自研的AEM人耳自适應主動降噪技術,該技術可在用戶開啟降噪時,耳機會自動檢測使用者的耳型與佩戴條件,并從超過10種的降噪參數中,匹配最佳的降噪參數,這相當于為用戶的耳朵定制一款專屬降噪參數,讓不同用戶都可以得到最佳的降噪體驗。
另一項關鍵技術,雙麥克風混合降噪技術更是首次運用在了半入耳形态,并通過巧妙地在麥克風旁邊增加一個拾音導管結構,讓耳内的噪聲可以順着導管更好彙聚到麥克風,從而提升噪音拾取的靈敏度,更加精确地消除反向聲波噪聲,以達到更加良好的降噪效果。對于日常一些較小噪音的環境使用起來還是有不錯的效果的。降噪一開,桌子旁邊的風扇聲或者屋子裡的換氣扇聲這種噪音是幾乎可以隔絕的。
實物上手,FreeBuds4的電池倉和3代采用了同樣的圓形設計。倉體上依舊是一個按鍵、一個充電孔、一個指示燈的标配造型。重量僅有38g,根據官方數據來看,在重量和體積上都略微有所減少。算是EDC黨們的減負福音。
耳機本體造型看起來,華為FreeBuds4也沿用了前代的半入耳設計。但在看起來非常相似的外觀之下,華為FreeBuds4卻做出了10幾處的細節優化改動。在上萬次的人耳模型測試下,優化後的華為FreeBuds4将耳機的佩戴、貼合等方面進行提升。既能提升佩戴者的體驗感受,同時更好的貼合也會為耳機的降噪、聽感方面帶來提升做了物理層面的鋪墊。
佩戴感受上算是華為FreeBuds4的強項之一。半開放半入耳的方式,會給用戶帶來比較比較舒服、寬松的體驗感。不會有入耳那種異物感,也不會有傳統平頭塞挂不住、帶不牢的感覺。單邊耳機重量隻有4.1g,沒有墜耳的感覺,長時間佩戴也不會有疲勞感。
如果你是華為的手機、平闆用戶,那麼華為FreeBuds4對自家産品的配對還有着額外的方便之處。除了耳機、平闆的連接彈窗外,這一次華為FreeBuds 4還将彈窗運用在了華為PC上,讓辦公連接更為便捷。同時,在耳機與設備配對之後,會同步到當前華為賬戶下的所有設備。所以當你想用其他同賬号的華為設備與之連接時,都可以不用再次配對設置,直接點擊連接FreeBuds4即可。音頻連接中心更能顯示最近連接的10台設備,點擊圖标即可完成切換,讓方便實用更進一步。
接下來是大家比較關心的聽音方面。耳機單元上,華為FreeBuds4采用了14.3mm的LCP液晶複合振膜的動圈單元。同時搭配帶來了全新“低頻增強引擎”。從聽感上來說,普通模式下華為FreeBuds4高達40KHZ的寬音域動圈的調音反而表現的讓我覺得更有點偏“動鐵味”的風格。整個聲音的素質是朝着高解析、素質風的方向走的。
《渡口》蔡媽版,開篇厚重的鼓聲飽滿,得益于14.3mm的大動圈 ,低頻量感帶出的氛圍十足,下潛也還可圈可點。鼓點彈性十足,散開也比較迅速;梆子稍顯清脆柔和;吉他的音色甜美;小提琴音色也算得上明亮飽滿。
《哭砂》黃莺莺版,人聲不會很凸出,不顯幹澀,稍有溫潤感。三頻銜接和體現出的整體樂感比較流暢,較為耐聽。
《One I Love》女聲清唱,高頻的控制能力還是稍顯不足。毛刺感明顯了一些,齒音的控制力和高頻的延展性上都稍微欠缺。音樂整體的空靈感會因為毛刺和齒音的破壞,讓人聽起來有點意難平。
《加州旅館》經典現場版,左右聲場拉的足夠,各部樂器位置結像清晰,定位也夠準确。縱向聲場欠一些,有點擠壓感,拉不開。
就我個人的主觀聽音而言,華為FreeBuds4千元左右價位的TWS非純音樂耳機而言,做得已經到位了。更何況還有主動降噪技術,日常聽聽流行樂也已經足夠了。
另外華為FreeBuds4的低延遲做得還是不錯的,打FPS手遊的時候,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配合EMUI設備使用,時延可低至150ms左右,對于絕大多數的普通用戶來說,打FPS競技手遊也基本上體驗不到音畫延遲。更不用說日常追劇追番這種,都足以應對。
結合售價999元的真無線耳機,加之華為的品牌力,讓這樣一款TWS耳機讓人放心了很多。以其表現來說,算得上是個集實用性、聲價比于一身的全能型産品。如果有需求,值得一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