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見仁謂之仁智者見智謂之智?我聽說《老子》 中有: “以正道治國,以奇謀用兵,以無為取天下”荀子說: “做君主的,以善于管理别人為有才能;普通人,以自己能幹為有才能” 《傅子》 中講到: “如果士大夫忠于職守,服從命令;諸侯國君分到土地,并牢固防守;朝廷三公總攬大事,并參政、議政,那麼天子就可以輕輕松松地坐遮那裡統治天下了”根據什麼知道是這樣的呢?,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仁者見仁謂之仁智者見智謂之智?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我聽說《老子》 中有: “以正道治國,以奇謀用兵,以無為取天下。”荀子說: “做君主的,以善于管理别人為有才能;普通人,以自己能幹為有才能。” 《傅子》 中講到: “如果士大夫忠于職守,服從命令;諸侯國君分到土地,并牢固防守;朝廷三公總攬大事,并參政、議政,那麼天子就可以輕輕松松地坐遮那裡統治天下了。”根據什麼知道是這樣的呢?
在堯的統治時期,舜擔任司徒,契擔任司馬,禹擔任司空,後稷管農業,夔管禮樂,倕管工匠,伯夷管祭祀,臯陶管司法,益負責馴化野獸。這些事堯一件也不做,憑什麼做帝王?而這九個人卻做臣子,其中的緣故是什麼?這是因為堯了解各種政務,讓這九個人各自根據自己的才能供奉自己的職事,而他們又都各勝己任并成就了自己的功業。堯于是憑借他們成就的功業而統治了天下。
漢高祖劉邦說: “運籌策于帏幄之中,決勝負于千裡之外,我不如子房;定國安邦、安撫百姓、供應軍需、保證糧道暢通,我不如蕭何;統領百萬大軍,戰必勝,攻必克,我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的俊傑。我能重用他們,這就是我擁有天下的原因。”
所以說:知人,是君王之道;知事,是臣子之道。無形的東西,才是萬物的主宰;沒有始端的東西,才是萬事的根本。鼓不在五音之列,卻因為可以和每一種音相和而能作五音的統領。掌握了君道真谛的人,不做百官之事,卻能做萬事的主宰。君王恪守君道,百官各司其事,自古就是這樣。
先王通曉這一道理,所以利用不屬自己擁有的東西就像利用自己擁有的東西一樣,這才是真正通曉了為君之道。
君主當中不通曉為君之道的人就不是這樣了。事無巨細都要親自去做,就不會任用賢德之士。不任用賢德之士,賢德之士就會厭棄他。這就是功名受到損害、國家出現危機的原因。
商湯滅夏,武王滅商,在很短的時間裡就擁有了夏、商的全部财産,分封複商的土地,天下莫不心悅誠服;把夏商的财物笑嘗給功臣,天下莫不競相效命。這就是善于利用非己所看的東西的做法。
所以說:設立官職,分配職位,是君主的根本;委任官員,監督責成,是君主的根本;勤于謀略,不知倦怠,是君主的根本;寬容大度,赢得民心,是君主的根本;包容弊端,忍辱負重,是君主的根本。君主有為君之本,臣子就會對他敬畏而又愛戴,這就是帝王成就大業的根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