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好的是它給我們很大的機遇,壞的是它抛棄我們的時候,連個招呼都不打!
2030年8億人将被機器取代
近期,特斯拉在2022 AI Day活動現場進行了人形機器人擎天柱(Optimus)原型機的全球首秀。埃隆·馬斯克透露,該機器人産量應該可以達到數百萬台,甚至還預測3-5年間即可量産上市。
看着這款機器人可以在無人操作的情況下自主行走、靈活地提起水壺澆花、雙手搬運物料至目标位置、準确定位周圍人員并主動避讓,在感歎技術進步的同時,也不禁讓人感到一絲危機,自己的工作會不會有一天被機器人取代。
記得之前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發布的《全球發展報告》,曾指出随着科技的飛速進步,到2030年,保守估計全球15%的人(約4億人)會因人工智能發生工作上的變動,激進預估會影響30%的全球人口,也就是8億人,而中國将有至少1.18億人的崗位被機器人取代,如果人工智能以更樂觀的速度發展的話,這一數字将擴大到2.36億,也就是三分之一的中國人。
看到這個數字,着實讓人吓了一跳,要知道距離2030年還有不到八年的時間,我們該怎麼辦呢?
日益成熟的數字化社會已經到來,沒有人是絕對安全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不管是網購還是一些企業單位,很多都是機器人來回複,隻有遇到一些難題才會轉為人工客服。
很多城市的公交車已經看不到售票員了都采用掃碼的支付方式。
現在去銀行辦業務,全程都能在機器上搞定,完全無需和任何人交流。
還有現在有一款财務智能機器人,隻花三四個小時,就把一個财務工作者一天的工作做完了,而且它完全不需要休息,能不間斷地工作。
還有現在的無人工廠、無人超市、無人餐廳、無人公交等頻頻刷爆朋友圈,很多崗位早已看不到人類的身影……
可以看到,随着數字型社會的日趨成熟,科技的進步在提高我們生活水平的同時,也讓越來越多的企業願意運用數字化的運營模式,畢竟這不僅能提高工作效率,也能為企業帶來更大的營收。
而當數字化取代人工後,也就意味着曾經在這些崗位工作的人就要被迫失業了。尤其是那些技術含量低、标準結構化、簡單重複、社交技能低,同時又很容易被量化,不要天賦隻需後期進行訓練就可以掌握的工作,被機器人淘汰的概率會變的更大。
未來,選什麼專業最保險,不用擔心被取代面對機器人的呼嘯而來,難道我們就隻能坐以待斃了嗎?當然不是,我們要懂得,雖然機器人可以代替千千萬萬個工作崗位,但機器人也不是萬能的,有些崗位是他無法取代的。而我們隻要能順應時代的發展,好好把握機遇,選擇那些不易被它取代的專業,就終将會戰勝這些“沒有感情的機器”。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發現,在未來難以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技能主要有三類:創造力,即各種組合創新的能力;社交智慧,即和人打交道的能力;感知能力,即各種非标準化,精細化操作的能力。
所以,選擇與這些能力相關的專業,淘汰率将大大降低。
計算機類:機器人本身是由代碼構成的,人工智能本身也是計算機學科的延伸,機器人中最核心的程序也是需要計算機專業相關的技術人員去開發和維護,可以說這個專業類的人才是AI的創造者,這也意味着計算機類人才在人工智能方面有着不可替代性。
事實也證明,随着數字化時代的到來,為互聯網行業創造了更多的就業崗位,人工智能、大數據、機器人工程等計算機類崗位順應而生,并呈現供不應求的狀态。
根據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發布的《AI人才競争力報告》顯示,人工智能類崗位年薪33萬,遠超其他。所以選擇軟件工程、網絡工程、物聯網工程等計算機專業,将會有更好的就業前景。
設計類:設計類專業,從某種角度來說,在創作過程中,需要加入自己的創意和個人情感,這樣的專業很難被機器人取代。雖然現在有很多設計作品可以在人工智能的幫助下有所創新,但真正的内核還在設計師本身,那些賴以立足的審美、空間感和抽象的判斷都不是機器可以量化或得出量化結果的,也不是機器可以模仿得了的。
得益于數字化的發展,未來,設計師除了需要設計大量的線上作品外,還需要設計更多的智能終端,比如智能家電、車聯網、人工智能産品等。所以對人才的需求,隻會越來越旺盛。選擇UI設計、建築設計等設計類專業,未來就業肯定不會差。
最後,小說哥想說,命運不會格外垂青哪一代人,也不會格外委屈哪一代人。隻要能踩準步點,肯學習,将處處是機會。
責編:孟小七
排版:孟小七
圖片來源: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