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之後人體陽氣開始萌芽?已經過了立冬,而立冬則預示着冬季的開始這個時候,天氣的變化會變得很明顯,于是也就成了很多人容易生病或者加重原有病情的關鍵季節,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冬至之後人體陽氣開始萌芽?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已經過了立冬,而立冬則預示着冬季的開始。這個時候,天氣的變化會變得很明顯,于是也就成了很多人容易生病或者加重原有病情的關鍵季節。
而從立冬開始,天氣之間的陽氣也會由收轉為斂,由降轉為藏。因為人體養生也是要跟随天地變化,所以進入冬季之後的養生重點就是陽氣的斂藏。
一、冬季斂藏陽氣,要注意這些技巧!
1、要早睡
進入冬季之後,如果沒有做到藏精,很容易出現如出汗多、發熱、頭暈、口腔潰瘍、長痘、耳鳴、咽痛等不适的症狀。
中醫認為,陽氣不收就會上火。而日常生活中,長期熬夜的生活方式則是最傷精的,如果還在堅持,來年就會非常容易中招春季高發疾病。
2、要晚起
《黃帝内經》記載,進入冬季時候養生要做到“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意思就是說,進入寒冷的冬季之後,避免因為陽氣擾動而破壞人體陰陽轉換的生理功能。
因此,建議要注意晚起,最好是太陽出來之後,保證充足睡眠,更有利于陽氣的潛藏。
3、及時加衣
進入冬季之後,衣物穿着如果過少的話,很容易引發感冒,而最重要的是還會損耗陽氣。因為人體在寒冷的環境中,很自然的會運用身體中的陽氣來抵抗寒冷的侵襲,長此以往,陽氣自然會越來越多的被消耗。
建議根據天氣及室溫的變化增減衣物,尤其是北方,冬季供暖開始之後,室溫會升高,會導緻腠理開洩,因此陽氣不得潛藏。
因此,冬季的衣着建議要适當,以保持溫暖且身體不會大量出汗是最合适的。
4、補充陽氣
人體如果缺乏陽氣,會導緻新陳代謝也會随之失去活力。建議進入冬季之後要注重養陽氣。
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曬曬後背,直到全身發熱。因為人體背部的足太陽膀胱經是抵禦寒邪的第一道防線。
5、飲食要講究
進入冬季之後,進補也是一個重點,要注重少吃生冷、避免燥熱的飲食原則。
建議以新鮮蔬菜水果為主,以增加身體必需的維生素。同時可以适當增加熱量較高的飲食。肉類也是要增加的,北方的話可以選擇大溫大補的肉類,例如牛肉、羊肉等,而南方城市的人群建議以清補甘溫之味為主,可以多吃魚肉、鴨肉等。
二、身體5個部位“暖”好,冬季不生病!
1、暖頸
很多人在剛進入冬季之後,總會出現咳嗽、嗓子不舒服等症狀,其實原因都在頸部。
頸部受涼則容易引發感冒,同時也有可能影響腦部供血。因此,建議進入冬季之後最好圍上圍巾。
2、暖肩
進入冬季以後,晚上睡覺也要注意肩部的保暖,避免第二天因為肩部受寒導緻的酸疼感。
3、暖腹
腹部受涼不光會引起胃腸道不适,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狀,對于女性來說,更有可能因為婦科疾病的發生。
4、暖膝
關節周圍的末梢神經對于氣溫的變化是非常敏感的,一旦受涼,很容易出現膝關節不适感,血液循環也會因此變差。
5、暖腳
人體的腳部存在着衆多的經絡,尤其是腳腕以下。建議每天使用熱水泡腳,持續20分鐘左右,可以有效輔助腳部經脈的疏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