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拜年的規矩是什麼

拜年的規矩是什麼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5 12:44:32

#元氣過新年#

拜年是北京城的傳統習俗,是老北京人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時代發展、科技進步,拜年的“包裝”日漸更新換代,但是,老北京人過年的傳統、拜年的習俗和在這傳統與習俗中蘊含的對親友的祝福、對新年的期望,并未随着公元紀年數字的增加而減少、淡化。

據說,“拜年”習俗的産生與一個傳說故事有關。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怪獸,它的名字叫作“年”,它每逢臘月三十的晚上都會出來吃人,将老百姓弄得人心惶惶。後來,老百姓為了安撫它,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在每年的臘月三十晚上,便備些肉食放在自家門外,然後把大門關上,躲在家裡,直到初一早晨,“年”飽餐後揚長而去後,大家才開門相見,作揖道喜,互相祝賀未被“年”吃掉。久而久之,這種習俗被流傳開來,被稱為“拜年”,一直流傳到了現在。

拜年的規矩是什麼(的門道和講究有哪些)1

說起拜年的曆史,還很久遠呢!

據說,拜年之風,漢代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在唐宋時期比較盛行。據史料記載,在宋朝時期,還衍生出了“飛帖”這一重要的拜年方式。所謂“飛帖”,主要是指倘若坊鄰親朋太多,自己難以親自登門遍訪,就派仆人拿一種用梅花箋裁成的二寸寬三寸長,上面寫有受賀人姓名、住址和恭賀話語的卡片前往代為拜年。這種拜年方式被稱為“飛帖”。所以,那時候家家門前都會貼上一個紅紙袋,上面書寫“接福”二字,專門用來承放飛帖。對此,宋人周輝在其所著的《清波雜志》中就曾經有描述:“宋元祐年間,新年賀節,往往使用傭仆持名刺代往。”如今逢年過節比較流行的贈送賀年片、賀年卡,就是這種古代互送飛帖的遺風。

及至清朝時期,拜年的方式開始複雜起來。社會階層和地位的不同,也會存在不同的拜年方式。地位低的人必須向地位高的人拜年,如京師大臣必須向皇帝拜年,王公府第中的“包衣人”“府哈喇”必須向本府主人拜年,本族的晚輩必須向設有“杆子”“闆子”“影堂”的族長家拜年,無論已婚或未婚的女婿必須向嶽父家拜年等。

在舊京,老北京人拜年都有哪些講究呢?

(1)遵循合理的拜年順序,即先近後遠。

第一是先從家裡的長輩開始,大年初一早起後,晚輩要向長輩拜年,施禮時要從輩分最高的開始。長輩受拜後,要将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

第二是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接着就應該外出向本家親戚拜年了。其中,初一或者初二必須到嶽父母家,并需帶禮物,一般要逗留、吃飯。

第三是禮節性的拜訪,如給同事、朋友拜年。到同事、朋友家拜年,一般不宜久坐,寒喧問侯幾句便可告辭。主人受拜後,應擇日回拜。

第四是串門式的拜訪。對于左鄰右舍,拜年的方式比較簡單,進院門見面後彼此一抱拳,随聲說道恭禧發财、萬事如意,然後到屋裡稍坐一會兒而已,無甚過多禮節,意思到了即可。

(2)到親朋家拜年,必須帶禮物。到親朋好友家拜年,是不能空手去的,必須要備有禮物。在舊京,禮物中什麼都可以缺,但唯獨不能缺的是點心匣子和糙細雜拌兒。點心匣子,富裕的人家一般送蒲包裝的,上面鋪一層油紙和紅紙,裡面裝的是大小八件,分兩包提着。窮人家一般會送紙盒裝的,裡面裝一些槽子糕、饅頭什麼的,但無論裡面東西再少,上面那一層紅紙是不能少了的。糙雜拌兒指的是花生、瓜子、核桃粘之類的堅果,細雜拌兒指的是北京蜜餞、炒紅果等。

(3)拜年時間要把握好。老北京人平時都非常忙,起得早,但過年過節期間一般都會趁機偷個小懶,起得比平時晚一些。所以去人家拜年的時候不能去得太早,因為過早登門拜年,往往讓主人措手不及。也有的人喜歡晚上去人家拜年,一坐就是好幾小時,也難免影響主人休息。所以,一定要合理地把握拜年時間,除了去親戚家拜年需要吃飯,逗留得時間長一些,一般的親朋好友、左右鄰居,最合适的逗留時間是半小時至40分鐘為宜,這樣既不失禮貌,又不影響主人接待其他的客人。

(4)拜年儀式有學問。老北京人拜年的通常儀式是:一為叩拜,主要是晚輩向長輩叩拜,在叩拜的時候要跪拜磕頭;二為躬身作揖,主要是晚輩向長輩拜年用。先是雙手抱拳前舉,然後用左手握右手,俗稱吉拜。行禮的時候不分尊卑,拱手齊眉,上下加重搖動幾下,重禮可作揖後鞠躬;三為抱拳拱手,主要是平輩人之間拜年用。先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緊适度,然後再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動,不宜過烈,過高;四為萬福,主要是婦女拜年時用。右手覆左手,半握拳,附于右側腰肋間,上下微晃數下,雙膝微微下蹲,有時邊行禮邊口稱萬福;五為鞠躬,這種拜年方式既可以晚輩給長輩拜年時用,也可以平輩人拜年時用,也可以男女相互拜年時用。

(5)拜年禮節。在舊時,老北京人拜年比較講究這樣的禮節,即到人家拜年,首先要沖着佛像、祖宗牌位和長輩三叩頭,然後才是相互作揖拜年。

拜年既是一種老禮兒,也是一種人情。中國文化推崇含蓄,有些平日不便表達或不好意思表達的情感,均可借拜年之機抒發一下。人們抱抱拳、拱拱手、道一句“給您拜年”,一切都很簡單,事實上卻是一種儀式。在這種簡單的儀式中,平日裡的誤會、不滿化作祝福、贊美,使得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被拉近、整個社會的氛圍更和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