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兒5》中,有一期迎來了媽媽團,李沁作為小山竹的實習媽媽,卻在給小山竹沖奶粉時,把順序弄反了:先加了奶粉後加的水。
雖然給寶寶沖奶粉是媽媽們再熟悉不過事,但别小看這個習以為常的動作,不少媽媽都折在了沖奶粉這件小事上,再貴、再好的奶粉,不會沖也白搭!
輕則導緻奶粉的營養流失,影響寶寶的消化吸收和身體發育,重則長此以往,可能給寶寶的胃腸、肝腎帶來負擔,造成疾病隐患。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給寶寶沖奶粉的過程中,媽媽最常犯的10個錯誤:
錯誤一:先放奶粉、後兌水
★ 危害:容易造成肥胖,加重寶寶的胃腸和代謝負擔。
我發現很多媽媽都習慣先放奶粉,後兌水,覺得這樣用水沖一下,奶粉更好溶解。但其實并不是。
先放奶粉後放水是錯誤的操作。因為先放了奶粉,當水加到了規定的刻度時,奶的濃度就高了,長期給寶寶喝高濃度的奶,容易造成肥胖,加重寶寶的胃腸和代謝負擔。
★ 正确方法:一定要先在奶瓶中加足夠量的水,再添加奶粉,順序千萬不能錯。
錯誤二:想增加營養,就把奶沖濃
★ 危害:容易造成肥胖,加重寶寶的胃腸和代謝負擔。
這和上面說的危害是一樣的,其實都是奶粉過濃對寶寶的身體造成負擔。想讓寶寶營養好,半歲以前好好喝奶,半歲以後輔食添加開始,逐漸豐富寶寶的餐食,營養均衡就足夠了。沒必要“拔苗助長”。
★ 正确方法:按照奶粉罐上标注的沖調比例沖泡,這樣的奶才是配比合适的。
錯誤三:怕寶寶上火,多兌點水
★ 危害:容易造成營養不良,影響身體發育。
很多媽媽有個誤區:“喝奶粉的寶寶愛上火”,尤其是在夏天,就習慣在沖奶粉的時候多兌點水,把奶沖得稀一點。
但其實通常家長所謂的寶寶“上火”,比如嘴唇幹、便秘、口臭等情況,和飲食結構、空氣狀況,甚至生活習慣都有關系。
隻要是按照奶粉上的指示用量,正确沖泡奶粉,寶寶就不會因為喝奶粉而上火。反而是,長期把奶沖稀,會導緻寶寶的營養不良,尤其是一歲以内以喝奶為主的寶寶,更是會影響孩子的身體發育。
★ 正确方法:一定要嚴格按照奶粉罐上的指導計量沖泡奶粉,并找出寶寶上火的真正原因,比如:總愛舔嘴唇的寶寶,口唇更容易幹裂;不愛吃蔬菜、水果的寶寶,可能容易便秘;平時不注意給寶寶清潔口腔的話,嘴裡就會有異味……改變這些,才真的有用。
錯誤四:上下搖晃奶瓶,讓奶粉溶解
★ 危害:容易吐奶、胃腸脹氣。
媽媽們把水和奶粉都放好後,是怎麼做的?是不是像個調酒師一樣,上下左右使勁搖晃奶瓶?據我觀察,不少媽媽,尤其是老人都是這樣做的。
但這樣搖晃,會使奶裡産生大量的氣泡,寶寶吃奶後易導緻吐奶和胃腸脹氣脹氣,非常不舒服,可能還會哭鬧不停。所以一定不能這樣搖晃奶。
★ 正确方法:沖泡奶粉後,将奶瓶蓋子蓋緊,用雙手掌心夾緊奶瓶,水平方向來回的搓,也就是通過奶瓶的水平旋轉,帶動水流,使奶沖泡均勻。
錯誤五:舀奶粉時,從不刮平勺子
★ 危害:沖泡比例不準,太濃或太稀都會影響寶寶生長發育。
不知道媽媽們有沒有發現,大多數奶粉罐撕開上面的鋁封後,都有一個小邊,這個邊就是用來刮平奶粉勺的。
奶粉罐上會注明幾勺奶粉,用多少毫升水沖泡,但這裡所說的一勺兩勺指的是“平勺”,而不是奶粉剛舀上來時冒尖或缺少的狀态,這會導緻奶粉沖泡太稠或太稀,導緻寶寶營養過剩或營養不良,影響生長發育。
★ 正确方法:每一勺奶粉舀上來後,都要在桶邊刮掉多餘奶粉,确保是一平勺的量。
錯誤六:使用沸水沖奶
★ 危害:營養成分被破壞,導緻寶寶營養不良。
我一個朋友就特别喜歡用沸水給寶寶沖奶粉,覺得這樣既能殺菌,又好溶解。
但其實嬰幼兒奶粉中有不少熱穩定性較差的營養成分,比如:如果使用開水沖調奶粉,會使奶粉中的乳清蛋白産生凝塊,影響口感和消化吸收;某些對熱不穩定的維生素也将被破壞,特别是有的奶粉中添加的免疫活性物質會被全部破壞。
并且市面上的主流奶粉産品都是經過相關質檢部門的檢驗,不含緻病菌,完全不用擔心。
★ 正确方法:為了保證營養,大多數奶粉所建議的沖調溫度多數都在70℃以下,不同品牌的奶粉沖泡溫度也略有不同,仔細看好說明。
錯誤七:用礦泉水沖奶粉
★ 危害:阻礙奶粉的營養吸收,導緻孩子攝入的礦物質比例失調或過量,增加腎髒負擔。
很多寶爸寶媽們覺得,礦泉水裡面含有對身體有益的各種礦物質、微量元素,所以用礦泉水沖奶粉還能補充多種礦物質,對寶寶來說更健康。
但其實,配方奶粉中已經含有适宜配比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而且礦泉水裡面的元素含量和比例不适合嬰幼兒消化吸收。
如果長期用礦泉水給寶寶沖奶,不僅會阻礙奶粉的營養吸收,還會導緻孩子攝入的礦物質比例失調或過量,增加腎髒負擔,造成寶寶消化不良、便秘,甚至影響生長發育。
★ 正确方法:最适合用來給寶寶沖奶的是溫開水。隻要當地的自來水符合國家标準,水質不太硬(礦物質含量不多)就可以,經濟又安全。
錯誤八:在奶裡亂加東西
我發現很多寶媽都有在奶粉裡“加料”的習慣,加米粉的、加奶伴侶的、把藥混在奶裡的……真是五花八門,但其實在奶粉裡亂加東西,不僅無益,反而有害。
★ 危害一:米粉會阻礙奶粉補鐵。
兒科專家張思萊奶奶曾經就強調過:奶粉和米粉,就用水沖!嬰兒米粉裡,大多都含有一種叫植酸的成分,這種成分會阻礙配方奶中鐵元素的吸收,還會産生寶寶難以消化的物質,增加寶寶腸胃負擔,更加不利于營養的補充!
★ 危害二:蛋黃會影響配方奶中營養素的吸收。
如果寶媽們在奶粉裡加了蛋黃,蛋黃中的某些營養成分就會打破奶粉中營養平衡的狀态。比如:蛋黃中含有磷元素,影響寶寶對奶粉中鐵元素的吸收;并且蛋黃還會與奶粉中的某些營養素發生化學反應,造成寶寶消化不良。
★ 危害三:在奶裡加奶粉伴侶,主要成分是糖,飽腹快,影響奶攝入。如果含清涼藥物,還可能損傷寶寶身體。
不管是打着去火、補充益生菌、還是開胃助消化旗号的奶粉伴侶,它的“真面目”其實是葡萄糖,看看這成分表,第一位是葡萄糖,第四位是果糖、第二位竟然還有植脂末!這可是反式脂肪酸呀!如此不健康的東西加到奶裡,好奶也變成垃圾奶了!
加了這些奶伴侶的奶,很容易的就能喂飽孩子,這樣會影響寶寶喝奶的量,以及寶寶吃輔食的量,長久下去可能造成寶寶營養不良。
★ 危害四:在奶裡加果蔬汁,易與微量元素結合沉澱,難以消化,營養流失。
果汁和蔬菜水中的大都含有植酸和鞣酸,會與奶粉中的微量元素相結合,形成寶寶不能消化吸收的物質,長期這樣喝配方奶,寶寶就會出現微量元素缺乏的症狀。
★ 危害五:在奶裡加藥品,奶會改變藥性,失去治療效果,甚至加重病情。
奶中的某些蛋白質或鈣離子,很容易與藥物中的有效成分相結合,這樣一來,藥物的藥性就會被改變,不僅會失去原本的治療效果,還可能産生有害成分!如果寶寶同時服用奶和抗生素,很可能在體内産生有毒物質,加重寶寶的病情。
★ 正确方法:喝奶就喝奶,什麼都不應該加!
錯誤九:用冰箱儲藏開封的奶粉
★ 危害:奶粉容易結塊、變質。
有些媽媽誤以為把奶粉放在冰箱冷藏可以長期保存,但這是不正确的做法。冰箱是密閉低溫潮濕的小環境,奶粉在冰箱中長期保存時,極易受潮、結塊、甚至變質。冰箱也不是無菌箱,裡面同樣有不少細菌,可以通過開罐後的縫隙污染奶粉。
★ 正确方法:奶粉應該放在室内避光、清潔、幹燥、陰涼的環境中。袋裝奶粉開封後,最好存放于潔淨的奶粉罐内保存,保持幹燥。一般鐵罐奶粉的包裝保質期為2年,保存期内可保持新鮮,但開封後的奶粉最好在1個月内食用完。
錯誤十:喂奶的角度過大或過小
★ 危害:容易導緻寶寶龅牙或“地包天”。
寶寶的乳牙,一般會在6個月到3歲之間逐漸萌出。
如果使用奶瓶時的角度不對,時間久了就會造成寶寶的牙齒畸形。使用奶瓶的角度過大,下颌得努力去夠奶嘴,時間久了就很可能會導緻地包天;角度過小,上颌就得包着奶嘴,時間久了,很可能會導緻龅牙。
我們非常鼓勵媽媽們能夠從寶寶出生開始,就親自哺喂母乳,這樣就可以跳過奶瓶喂養階段,寶寶6個月後直接用杯子。
美國兒科學會(AAP)建議:
寶寶6個月之後就該學習使用杯子,1歲時要停止使用奶瓶,最晚18個月一定要徹底戒除奶瓶。
★ 正确方法:實在是需要使用奶瓶的情況下,為寶寶挑選适合寶寶月齡的奶瓶奶嘴,并且注意奶瓶的使用角度,奶瓶與寶寶下颌的角度以45度最為合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