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中餐和西餐哪個更勝一籌

中餐和西餐哪個更勝一籌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3 10:04:17

飲食是文化的載體之一,不同的飲食反映着不同的文化。中國曆來講求“天人合一”,“水乳交融”,西方社會一直強調“天人對立”,“人定勝天”,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必定造成兩種完全不同的飲食文化。

一、息息相關VS生存所需

飲食與中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中國人向來視“吃”為頭等大事。中國人打招呼的首選就是“吃了嗎?”。小孩滿月要吃滿月酒,周歲要吃抓周宴,結婚要吃喜宴,生日要吃壽宴,就連過世也要吃。客人來了要接風洗塵,客人走了要餞行,首選當然還是吃。搬家要吃,升遷要吃,離職還是吃……通過吃,可以交流信息,在觥籌交錯之間表達歡迎之情、恭賀之意與惜别之緒,甚至情感上的波折也能通過吃來平複。孔子在《禮記》裡講:“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所謂飲食,就是民生問題。在中國人看來,飲食不僅可以用來維持生存,而且可以用來維持健康。

中餐和西餐哪個更勝一籌(究竟誰更勝一籌)1

西方人對待飲食,首先講有什麼營養,能産生多少能量,完全是把飲食當做一門科學。在他們看來,吃飯,僅僅是作為一種生存手段和交際方式。西方人将人的需求劃分為從低級到高級五個不同的層次,飲食需求就位于第一層次,在其之上的需求分别有安全、情感、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求。西方人将“吃”看做是對機器添加燃料,保證其正常運行,隻要在吃過以後能夠保持身體健康,能夠抵禦疾病,其他就不重要。吃對于西方人來講隻是為了維持生命所需。

二、随意随性VS科學規範

中國飲食文化非常注重“美味”。在中國的烹調中,對美味的追求沒有最高隻有更高。中國人在評價一道菜時,往往會說這道菜“好吃”,或是“不好吃”,然而何為“好”,何為“不好”則很難下定論。同樣的一道菜,不同的烹饪者會做出不同的味道,甚至是同樣的一道菜,相同的烹饪者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時節烹調,也會有所不同。例如,冬季需要味道濃郁,夏季則考慮清淡爽口,婚宴須色彩斑斓,喪宴則忌諱紅色,等等。食材的豐富,加工方法的多變,調味料的多樣,以及烹調手法的繁雜,再加以組合,就變成成千上萬種的菜肴。如“餃子宴”、“全羊宴”等都體現了中國飲食文化的随意随性所派生出的無窮創意。

中餐和西餐哪個更勝一籌(究竟誰更勝一籌)2

西方的飲食就顯得很規範科學。西方人注重飲食的科學與營養,因此在烹調時都嚴格按照科學規範行事。遍布全球的洋快餐“肯德基”、“麥當勞”,無論是在哪裡,他們的食品味道都沒有太大分别,全因其嚴格按照規範化的烹調要求,調料的添加精确到克,烹饪時間精确到秒。在這樣的高規格下,要求烹饪者不能有任何随意與創新,就如同機器一樣嚴謹。再看中西菜譜,可以發現中式的随意性和西式的嚴謹性。中式菜譜中涉及材料及調味料的用量都會用一些比較模糊的詞,如“一些”、“少許”、“适量”等,談及食材的制作流程,則常會出現“放入滾油中”,“炸至微黃色”,“焯水少時”等字眼。西式菜譜,則讓初學者很有頭緒,菜譜中不僅詳細記錄了用材的分量,就連烹調的時間也很精确,讓操作者隻要按部就班,就能制作出像樣的西餐。

中餐和西餐哪個更勝一籌(究竟誰更勝一籌)3

可能對于很多中國人來說,更偏向于中餐,網友表示,西餐偶爾吃一吃可以,但是如果長期吃的話還是不習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