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會中學外景
“嚴、勤、實、美”,是四會最高學府四會中學的校訓。但這校訓在什麼時候制訂,又是怎樣産生的,恐怕知道的人不多。筆者作為四中校友也說不上來,還是在2014年四會中學建校85周年校慶時,老校長黎乃焜老師,将自己親筆寫下的《四會中學校訓——嚴、勤、實、美》一文(見附圖)交給我後,才知得“校訓”的由來。
黎乃焜自1957年大學畢業後,就進入四會中學任教,幾十年如一日,擔任曆史、語文教師,先後任教務主任、副校長、學校黨支部書記、代校長,多次被評為縣、地、省優秀教師,廣東省高教系統先進個人,1987年被評為曆史教授。
我知道,黎校長寫此文給我,是希望我這個習慣堆砌文字的老學生,将“校訓”記錄下來,作為四會中學校史和四會教育史的一頁。可見,這位已是耄耋高齡的老教師、老校長對四中、對廣大學子的深情厚愛和良苦用心。這無疑是件很有意義的事,作為黎老師的學生,作為四中學子,我自覺責無旁貸,未敢推辭。
原來,四會中學自從1929年建校以來,50多年了還未曾有校訓,直到1982年,四會中學被評為廣東省普教先進單位後,不少兄弟學校組織教師來校參觀,要求介紹辦學經驗,省教育廳和肇慶教育局領導也要求四會中學介紹辦學宗旨(即校訓),但當時四中隻有一句“為振興中華而學”的口号,這才引起學校對校訓的高度重視。這時,學校在64屆校友、四會縣縣長劉景忠的關懷和支持下,聘請早年曾任四會中學校長的香港大學教授、著名教育家、博士嚴元章為四會中學名譽校長,請他回四中對制訂校訓作具體指導。這時候,嚴博士向學校提了不少寶貴意見,并建議四會中學參考中山大學及香港大學的校訓。
中山大學的校訓是“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十五個字;香港大學的校訓是“明德、格物”四個字。中山大學校訓源于《中庸》,是記叙孔子回答魯哀公問政有關學習問題的闡述。其中“博學”是指學習内容;“審問、慎思、明辨”是指學習方法,“笃行”即要學以緻用,知行合一,指學習目的。至于香港大學校訓,是源于《大學》的開篇。所謂“明德”,就是要齊家、治國、平天下,即要以天下為已任;而“格物”,是要研究和掌握各類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其實“明德”是指學習目的,“格物”是指學習方法。當時,學校一班人經過深入的學習和研究,從中大和港大的校訓中,感悟到校訓必須蘊含的内涵。就是說校訓應該主要是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和明确學習目的,也即是旨在啟發學生學會學習和學會做人。
但是,鑒于這兩所大學的校訓比較深奧,中學生不易理解,于是,又參考了多間兄弟學校的校訓,最後,選定“嚴、勤、實、美”四個字為四會中學校訓。“嚴”與“勤”,是指學習的要領;“實”與“美”,是做人的準則。校訓确定後,由時任四會中學黨支部書記、代校長黎乃焜在1984年11月18日舉行的四會中學建校55周年大會上正式宣布。從此,“嚴、勤、實、美”就為四會中學校訓。這是四會中學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和提煉出來的辦學宗旨。續後,又打造了“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校風,“嚴謹、求實、進取、奉獻”的教風,以及“勤學、樂學、活學、博學”的學風。
四會中學85年風雨兼程,從綏江書院到下茆李氏宗祠,從地豆鄧寨“聯合中學”回到“學宮”舊址,從老态龍鐘的孔廟大成殿到一校兩區的“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現在,四會中學城中校區占地面積5.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6萬平方米,東城校區(高中部)占地面積17.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9萬平方米。全校130個教學班,在校學生7000餘人,教職工480多名。一代代辛勤的園丁,相繼在四中這片熱土上,殚精竭慮,傳遞薪火,嘔心瀝血,培育桃李,使學校規模不斷壯大,學校設施不斷完善,學校環境不斷美化,教學質量穩步提高,推進了教育創新,打響了教育品牌,先後被評為“廣東省一級學校”、“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廣東省高中教學水平優秀等級學校”。近年來,高考成績年年突破,一批批草根學子在這座知識殿堂裡,接受洗禮,放飛理想,脫穎而出,創造财富,為國效力。
曆史催生了四會中學,四中人書寫了四會教育史上輝煌的一頁。嚴勤實美,逐夢前行,吸千年古邑之精華,納南粵大地之靈氣,砥砺品格,自強不息,四會中學這座綏江河畔曆史悠久的學府,必将開創出更加輝煌的業績,綻放出更加炫目的光彩!
《四會中學校訓——嚴、勤、實、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