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生活在社會大家庭之中,每個人也都有“三親六故”,即宗親、外親、妻親,以及父、母、嶽父、嶽母、自己、妻子方面的熟人,并由此而編織成了一個較大的親戚網絡。但是自古以來,親戚關系往來中的親疏遠近,一直都是一件客觀存在的事情。而老祖宗留下來的一些俗語老話,就把親戚關系說得淋漓盡緻,在此和朋友們一起分享。
“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就拉倒。”通常所說的表親,多是指比較親近的至親嫡親,但是大多會在一兩代過後,到了三四代就不那麼親近了。哪怕是姑生舅養的親老表,也大概如此吧,尤其是現在也許更是如此了。
“親姑媽,假舅媽,半真半假是姨媽。”在傳統舊觀念中,姑媽是真正親近的親戚,而舅媽就比較假一點,而處于中間狀态的,則是姨媽了。
“舅舅埋了,姑姑走了,剩下老表不來了。”舅舅和姑姑都是傳統意義上的至親,但是随着他們的離世,下為下一代的老表們,來往的可能就會少一些了。
“外甥有錢不識舅,侄子再窮也祭叔。”這句俗語老話講得太現實了,是說有的外甥一旦有了錢,變成了富人,可能就會裝着不認識窮舅舅了。而侄子再窮,大多也是會去祭拜去世的叔叔的。
“舅舅疼外甥,姑姑疼侄子,侄女和嬸子是外人。”這句俗語明顯是重男輕女了,長輩親戚疼的是男孩子,認為将來有用的,而把女孩(侄女)和女人(嬸子)當成了外人來看待,是認為沒有用。
“叔叔親,舅舅親,姑父姨夫不算親。”這裡是比較清楚地說,叔叔是父親的至親,舅舅是母親的至親,故而更親一些,而姑父和姨夫則不是至親了,所以就沒有那麼親近了。
“姑舅親,是嫡親,打斷骨頭連着筋。”姑姑和舅舅分别與父親和母親是血緣關系,是最親近的人,所以這種親戚關系是非同一般的,老一輩的手足之親,小一輩的骨肉之親,就算把骨頭打斷了,筋還會連着哩。
“姨表親不叫親,姑表親才算親,姨娘沒了斷了親。”姨媽雖然和母親是親姐妹,但是總歸是嫁到别人家的人。上一代尚可,到了下一代,相對而言就不如姑表親了,而姨娘如果沒有了,這門親大概也就可能斷了。
“外甥狗,外甥狗,吃完喝完拿着走。”過去一直流傳着這樣一句俗語“外甥是舅舅門前的一條狗”,此話并非是罵人的話,而是說“娘親舅大”,舊時舅舅在家庭、家族乃至社會上的地位和身份都比較高,又比較疼愛外甥,所以外甥自然得很乖,到舅舅家吃好喝好,臨走還要拿些好東西走人。
“堂親千年有人記,表親百年沒人提。”對于牌位上祠堂的,有血緣關系的家族,尤其是名門望族,比如孔氏、孟氏李氏、楊氏、王氏等,就算是過去了1000年,都會有人記得,設有家譜,代代傳承。而表親隻要是過去100年,就沒有人提及了,甚至幾十年就斷了來往了。
“人有三不親:姑父、姨父、舅的媳婦。”此俗語是句很古老的老話,說的是這3個人雖然名義也是親人和親戚,但都實際上跟自己沒有血緣關系,跟“三親”相比,就隔了一層,顯得沒有那麼親近,而且會随着一代接着一代,慢慢變得疏遠的。
“隻有1000年的宗族,沒有100年的親戚。”這句俗語似乎是把親戚關系作了一個小結,那就是有血緣關系的宗族親情可以也可能流傳千古,并且還能那麼親近,而其他的親戚則不太可能保持往來到上百年了。
當然,以上隻是在農村流傳的一些俗語老話而已,因此難免帶有某些比較陳舊的思想觀念,比如血緣關系、男尊女卑等。關于親戚關系是否親近,個人認為,最終還是要看相處得如何來決定的。至于“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就把親戚關系說得更加露骨和現實了。大家以為如何呢?
個人觀點,歡迎評論,敬請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