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一門父子三詞客下一句對聯

一門父子三詞客下一句對聯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13 05:51:35

“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蘇洵蘇轼蘇轍,蘇門三父子,在唐宋八大家中占據三個席位,美名曆代傳揚。而其中,又以蘇轼蘇東坡最令人稱道,人們對這位大文豪的仰慕,不僅僅是因為他的才藝,更是因為他穿越歲月而依舊熠熠生輝的人格魅力和優美情操。

一門父子三詞客下一句對聯(一門父子三詞客)1

蘇門三父子

“三蘇”是指蘇洵、蘇轼、蘇轍父子三人。“三蘇”并稱始見于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談錄》,該書卷四“才識條”說:“蘇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蘇’,蓋洵為老蘇,轼為大蘇,轍為小蘇也。”

“三蘇”皆為北宋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父子三人在文學上造詣極深,雖同出一源又各具特色,人稱“凝練老泉,豪放東坡,沖雅颍濱”,同登唐宋八大家之列。

蘇洵(1009-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青少年時喜好遊曆名山大川,二十七歲始發憤讀書,精研“六經”百家之書,稽考古今成敗之理。嘉祐初年,受成都太守張方平、雅州太守雷簡夫舉薦,攜二子蘇轼、蘇轍進京,拜見翰林學士歐陽修,并上《權書》《衡論》《機策》等文章二十二篇。文章一出,轟動京師,天下學者競相仿效。後經舉薦,破格錄用為秘書省試校書郎、霸州文安縣主簿,與陳州項城令姚辟等同修《太常因革禮》一百卷。書成即卒,享年五十八歲,加封為光祿寺丞,贈太子太師,世稱“文公”。

三蘇祠。三蘇祠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城西紗縠行南段72号,原是三蘇父子的故居。元代改宅為祠,屢次修繕擴建,明末毀于兵燹,清康熙四年(1665年)在原址摹拟重建。現為占地100餘畝的古典園林。庭院紅牆環抱,綠水萦繞,古木扶疏,翠竹掩映,形成三分水二分竹的島居特色。樓台亭榭,古樸典雅;匾額對聯,詞意隽永。祠内有蘇洵、蘇轼、蘇轍和程夫人、任采蓮、王弗、王閏之、王朝雲、史夫人及蘇家六公子等十餘人的塑像;有木假山堂、古井、洗硯池等蘇家遺迹;珍藏和陳列着五千餘件有關三蘇的文獻和文物,是蜀中負有盛名的人文景觀。200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被評定為國家二級博物館。

三蘇家風家訓

“三傑一門,前無古後無今,器識文章,浩如江河行大地”,三蘇之所以為曆代傳揚,與其醇厚家風有很大的關聯。蘇氏一門家風笃厚,蘇洵蘇轼蘇轍三人皆留下大量與家風家教相關的文字與詩詞。

蘇洵撰有《蘇氏族譜》一卷,包括《譜例》《蘇氏族譜》《族譜後錄上篇》《族譜後錄下篇》《大宗普法》《蘇氏族譜亭記》等六篇,概述了蘇氏家族的起源發展,記述了蘇氏先祖的嘉言善行,教育後代不忘祖宗先人,孝悌忠信、和睦友愛,繼承和發揚先輩優良傳統。此外,蘇洵另有一篇《名二子說》,解釋了為兩個兒子命名的緣由,寄托了對兒子的希望和告誡。

蘇轼也非常重視總結家族優良家風,教育子侄。他的《記先夫人不發宿藏》《記先夫人不殘鳥雀》等講述了母親程夫人的教子事迹,弘揚仁厚、不貪财的道德理念。他對于弟弟和侄子侄孫的教育,多為詩文書信形式。

蘇轼和蘇轍感情很深,認為弟弟“豈獨為吾弟,要是賢友生”,蘇轍則說哥哥“撫我則兄,誨我則師”,幾十年間,兄弟二人相互勉勵,詩文詞往來,從未間斷,留下《初别子由》《送子由使契丹》《和子由渑池懷舊》《獄中寄子由》等不少感人篇章。他還教導子孫後人要多讀史書,寫文章不能一味追求辭藻的華美,“期于适用乃佳”。做人方面,他教導後人要保持甯折不彎、豪放剛直的風骨。在給侄孫元老的信中,他說自己雖被貶到海南,過着“苦行僧”般的生活,但“胸中亦超然自得,不改其度”。

另外,蘇轍之孫蘇籀(zhòu)曾撰錄蘇轍語錄一卷《栾城遺言》,“以示子孫”,也是蘇氏家風家訓的重要呈現。

一門父子三詞客下一句對聯(一門父子三詞客)2

三蘇祠·雲嶼樓

“三蘇”家風家訓精選

孝慈仁愛

原文:少而孤則老者之,貧而無歸則富者收之。而不然者,族人之所共讓也。——摘自蘇洵《蘇氏族譜亭記》

注釋:字,作動詞義,撫育,養育;诮,責備,譴責。

譯文:如果有年紀幼小的孤兒,那就由族中成年人來撫育;如果有貧窮而無家可歸的人,那就由族中富有的人來收養。要是有不這樣做的人,那麼全體族人都要來譴責他。

原文:事父母極于孝,與兄弟笃于愛,與朋友笃于信……薄于為己而厚于為人。——摘自蘇洵《族譜後錄下篇》

譯文:侍奉父母要盡到最好的孝心,兄弟之間要互助關愛,與朋友相處要坦誠守信……對自己要嚴格要求,而對别人要寬宏大量。

一門父子三詞客下一句對聯(一門父子三詞客)3

三蘇祠·晚香堂

讀書正業

原文:侄孫近來為學何如?想不免趨時。然亦須多讀史,務令文字華實相副,期于适用乃佳。勿令得一第後,所學便為棄物也。海外亦粗有書籍,六郎亦不廢學,雖不解對義,然作文極峻壯,有家法。二郎、五郎見說亦長進,曾見他文字否?侄孫宜熟看前、後《漢史》及韓、柳文。有便,寄近文一兩首來,慰海外老人意也。——蘇轼《與侄孫元老四首之三》

注釋:六郎,蘇轼幼子蘇過;對義,科舉考試科目之一,從儒家經籍中摘句為題,考生根據經義解題作文;二郎、五郎,分别為蘇轼長子蘇邁、次子蘇迨。

譯文:侄孫你近來學習怎麼樣?恐怕也避免不了趕潮流。即使這樣也必須多讀史書,務必使所作文章的文采和實際内容相一緻、相符合,能有實用價值才算好文章。不要一旦得到科名以後,便認為平日所學的東西就再也沒有用了。我在儋州(今海南)也略有一些書籍,六郎蘇過在我身邊,他沒有放棄學習,雖然還不太會寫科舉考試中解讀經義的文章,但所作文章語氣高昂雄壯,有家傳的法度。二郎蘇邁、五郎蘇迨均沒有在我身邊,聽說在做學問方面也都有長進。你曾見過他們所寫的文章沒有?你要熟讀《漢書》《後漢書》和韓愈、柳宗元的文章。如果方便的話,寄你最近所作文章一兩篇來,以安慰我這個遠居海外的老人。

一門父子三詞客下一句對聯(一門父子三詞客)4

三蘇祠·披風榭

修身立德

原文:輪輻蓋轸,皆有職乎車,而獨若無所為者。雖然,去轼則吾未見其為完車也。轼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天下之車,莫不由,而言車之功者,轍不與焉。雖然,車仆馬斃,而患亦不及轍。是轍者,善處乎禍福之間也。轍乎,吾知免矣。——蘇洵《名二子說》

注釋:轼,設在車箱前面供人憑倚的橫木;轍,車輪壓的痕迹,車輪印。

譯文:車輪、車輻條、車頂蓋、車廂四周橫木,對于車子都各有所用,唯獨車前可憑扶的橫木,卻好像沒有用處。盡管這樣,如果去掉橫木,那麼我看不出那是一輛完整的車子了。轼兒啊,我擔心的是你不會隐藏自己的鋒芒。天下的車沒有不順着車輪印走的,但談到車的功勞,車輪印卻從來都不參與其中。雖然這樣,車毀馬亡時,卻也不會責難到車輪印上。這車輪印,是能夠很好地處在禍福之間的。轍兒啊,我知道你是能讓我放心的。

一門父子三詞客下一句對聯(一門父子三詞客)5

三蘇祠·啟賢堂

非義不取

原文:功廢于貪,行成于廉。——摘自蘇轼《六事廉為本賦》

譯文:功業毀廢于貪婪,德行養成于廉潔。

原文: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摘自蘇轼《前赤壁賦》

譯文:倘若本不是我應當擁有的東西,即使是一絲一毫也不去求取。

積極上進

原文:以此進道常若渴,以此求進常若驚,以此治财常思予,以此書獄常思生。——蘇轼《硯銘訓》

注釋:《硯銘訓》,蘇轼在送别長子蘇邁去做縣尉時,曾贈予兒子一方硯台,并在硯台上刻了四句銘文。

譯文:用這方硯台學習聖賢之道,應當經常是如饑似渴的;用它追求上進,應當經常有所驚醒;用它書寫治理财政的規章,應當經常考慮多給予民衆利益;用它書寫獄文,應當經常想到多給予犯人悔過自新的機會。

一門父子三詞客下一句對聯(一門父子三詞客)6

三蘇祠·來鳳軒

豁達樂觀

原文:侄孫元老秀才:久不聞問,不識即日體中佳否?蜀中骨肉,想不住得安訊。老人住海外如昨,但近來多病瘦瘁,不複如往日,不知餘年複得相見否?循、惠不得書久矣。旅況牢落,不言可知。又海南連歲不熟,飲食百物艱難,又泉、廣海舶絕不至,藥物、醬酢等皆無,厄窮至此,委命而已。老人與過子相對,如兩苦行僧爾。然胸中亦超然自得,不改其度,知之,免憂。——摘自蘇轼《與侄孫元老四首之二》

譯文:侄孫元老秀才:很久沒有通音訊了,不知最近身體可好?四川的家人,都得不到他們安好的消息。我住在海南島,情況一如往昔,隻是近來生病,瘦了一些,不如往日那樣健壯了,不知道這剩下的歲月還能不能與你再見面。循州和惠州也很久沒通音訊了。貶谪在外的凄涼孤寂,我不說你也明白。加上海南島連年荒災,吃飯生活等事很是艱難,泉州和廣州的商船也很久沒來了,因此連藥品、鹹菜、魚醬等物都缺乏了,窮困到這種地步,隻有聽天由命了。我和兒子蘇過相伴過日,好像兩個苦行僧。不過心中依然超脫自得,沒有改變心意,你知道了這些,也不必替我們擔憂。

一門父子三詞客下一句對聯(一門父子三詞客)7

三蘇祠·船塢

古人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蘇氏家風家傳,超越了一宗一脈的意義,已經載入中國人的口碑。抑揚頓挫的吟誦,大量的聖賢遺迹,至今仍然鮮活的傳說,深深地融入了中華文化,傳揚着曆代傳承的中華精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