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技術員和飼養員的區别

技術員和飼養員的區别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2 11:21:36

文/柳成蔭(泰興)

【文章有點長,請耐心讀完】

七十年代初,筆者剛走入社會沒幾年,還是英俊小夥子,目睹了生産隊飼養員的辛勞,并非現在人憑空想出來的肥差。

我們生産隊很大,在大隊範圍内的七個生産隊中算第一,人口多,耕地多,更主要是豬舍面積大(稱之為豬舍,其實和牛舍在一起。)。豬舍依養魚塘而建,有二十多間屋,西邊兩間是養牛的,最東邊兩間是倉庫和煮食間。

選擇飼養員并不是隊長說了算,要在社員大會上公開選出,那時的社員都是直腸子,講話不知道拐彎抹角,一是二,二是二,丁是丁,卯是卯。經過一場争論後,确定出幾個人選。最終隊長發話:一、要能吃得了苦,二、要有飼養經驗。

确定的人選出來後,要他們表态,就像競選演講一樣。誰料,社員推選出來的幾個人卻無一人願意“擔此重擔”,甯可下地幹活,也不願意入舍養豬、養牛。理由是夜以繼日,上工時間長、活苦;工分低,隻有普通社員的七成(這是大隊部統一規定的)。

最終推來推去,落空了。豬總歸還是要養的,“豬多、肥多、糧多、錢多”、“為革命養豬”、“為積肥養,”,生産隊不養豬,田就沒辦法種了。最終,大隊黑皮老支書來壓陣,也沒有壓得下來,直接拍闆,由生産隊隊長和會計家各派一個人,先養起來再說。豬舍裡共有兩個飼養員,一個是養牛的,五十多歲,是光棍,是隊長的叔子;一個是養豬的,也五十多歲,高高的、瘦瘦的,是會計的父親。

技術員和飼養員的區别(生産隊的飼養員并非肥差)1

生産隊時期的豬舍

并不像現在人臆想的那樣,說什麼這種肥差,一般人是幹不到的。

那時沒有自來水,也沒有水泵,豬的飲水和刷圈用水都要從豬舍後邊的養魚的河裡挑的。擔子很沉,兩隻偌大的柏木水桶能藏進去一個小孩,空桶就有二十多斤,一支桑木扁擔也有四五斤,裝滿水,壓在肩上少說也有一百五六十斤。

那時豬舍裡有二十幾張豬圈,養着五六頭老母豬,六七十頭育肥豬,還養了兩頭七八百斤重的大公豬。那時豬吃的是水食,豬食煮好後,拌上細食,用清水攪拌成粥一樣喂豬,一頭壯豬一天吃下去的水就有三四十斤之多,再加至刷圈用水。也就是飼養員每天要從河裡挑兩三噸水,也就是三四十擔水,可想而知,要消耗多大的體力。

下過雨後,河坡很滑,不像現在有水泥台階,就原土鏟平踩實了的,坡度很陡。飼養員赤着腳,褲腿卷到膝蓋處,每走一步都是很艱難的。那年,飼養員腳下一滑,摔斷了腳,落下了終身殘疾。在那個年代,因工受傷也隻有在養傷期間補貼點工分,卻沒有什麼傷殘賠償。

想想,那個年代的社員是多麼的單純。他們心中有個理想,那就是實現共産主義社會,過上好日子。

技術員和飼養員的區别(生産隊的飼養員并非肥差)2

挑水喂豬、刷圈

上工苦還算輕的,上工時間長是不争的事實,不容反駁。飼養員幾乎都睡在豬舍裡,那時養豬是自繁自養,母豬産仔後,是離不開人的。前一個禮拜要給乳豬放奶,放完奶後還要捉到稻草做的窩子裡,怕乳豬受涼,一個晚上要放好幾次奶,幾乎整夜睡不踏實。以後的十來天裡,也是要看着的,那時養的是二花臉和姜曲海母豬,豬身大,笨拙,怕壓死乳豬。

早上三四點鐘就要起床了,把晚上剁碎的山芋藤、胡蘿蔔、山芋莖、水葫蘆、水花生、水浮蓮、河草等奔到甑子裡,開始煮豬食,趁煮食的空檔忙裡偷閑地挑水刷圈。養那麼多豬,一頓要燒五六甑子豬食,幾乎要忙到中午,才把所有的豬喂好。

到了中午,匆匆忙忙地趕到家吃頓午飯,就返回豬舍裡,沒人在那裡是不放心。冬天的中午,飼養員靠在門前的草垛上暖洋洋地曬會太陽,打個盹,他太累,太困了。就這簡單的休息片刻,還被好吃懶做的二流子認為飼養員舒服,可以曬太陽。休息片刻,就得到飼料地裡挖胡蘿蔔、割山芋藤,到河裡割水花生、撈水草,準備第二天的飼料。到了晚上,點起玻璃燈,剁豬草。忙到七八點鐘,才算完成了一天的工作。這上工時間不是一般的長,真正的是以豬舍為家了。

技術員和飼養員的區别(生産隊的飼養員并非肥差)3

刷豬圈

養豬的還要有一定經驗。母豬難産時,要給它催生。我親眼看到母豬産不下仔來,飼養員把衣服脫了,用熱水把手膀子沾濕了,打上肥皂,伸進母豬産門裡,把小豬一隻隻掏出來。每天還要關注圈裡豬的動态,如身上發紅、發紫、不吃食,那就是豬病了,要趕緊到田頭把赤腳獸醫找過來看病。母豬産後不排乳,要到藥店裡買通草回來,用小魚炖湯,拌到豬食裡,給母豬催乳。等等。

那時,七個生産隊隻有我們這裡養了兩頭大公豬,其它生産隊的母豬配種都要推到這裡來。飼養員拎起母豬的尾巴,就知道母豬是不是到了最佳排卵期,配種早了産仔少,配晚了懷不上孕。有時等到半夜,才把大公豬從圈裡放出來,給母豬交配。那時配一次種貌似隻收幾毛錢,都得如數交給會計入賬。

豬有點小病是不找赤腳獸醫來看的,養豬人有一些治療的土方。豬舍後園裡種了些魚腥草和聚合草、艾草,是中藥材。母豬産仔前要喂幾次魚腥草,防止産後有炎症;産後開食時要喂艾草湯,艾草暖性的,給母豬去濕、禦寒、消炎,防止乳豬吃了奶後腹瀉;聚合草一直喂到仔豬斷奶,母豬産仔後除了吃食時都是躺着的,喂聚合草防止母豬身上長濕疹。這些都是養豬人必須懂的常識,沒有經驗的人是進不了豬舍養豬的。

技術員和飼養員的區别(生産隊的飼養員并非肥差)4

給乳豬放奶

有人說養豬人撈到好處,偷偷把生産隊的細食帶回去,那是無稽之談,憑空捏造。每到下晚放工前,生産隊的胖子司秤員都要到倉庫的飼料囤子上“蓋印”的,用現在話說叫“做記号”,門上的鎖也是兩把,早上飼養員和司秤員一起把門打開,一起看一下蓋的印有沒有被人為破壞。那時的飼養員從豬舍裡回家時,脫下來的衣都挂到肩上,生怕捧在手上,被人懷疑衣服裡包了東西。

在那個年代,偷了生産隊一捆胡蘿蔔都要被批鬥的。記得我們生産隊的飼養員就在社員會上做過檢導。那年老母豬不産乳,便到河裡掰罾的老頭那裡買了十多斤雜魚回來給母豬催乳。飼養員看到活蹦亂跳的刺虎、鳑鲏、鲹魚,就挑了點大的,在煮食的鍋裡煮了一缽頭,兩個老頭在豬舍裡喝起酒來。正喝着,被生産隊的二流子碰到了,就捅了出去了。晚上,兩個老頭子在社員會上做檢導,每人還繳了二角錢給會計,算是買魚的錢,弄得兩個老頭幾年沒擡得起頭來。養豬的老頭要死的時候還在忏悔,說一沖之性做了糊塗事。

真正撈到好處的是豬舍裡死了一頭豬。出了擔的豬死了要宰殺後統一分肉的,三四十斤的單頭豬子死了報告一下隊長就行了。飼養員舍不得扔了,就在煮食鍋裡把毛燙了,煮熟了,享受一下。豬生病了,沒醫好,早骨瘦如柴,皮包骨頭了,也沒什麼肉,也就啃啃嚼嚼。但飼養員也不會兩個人吃光,還要送點有小孩的人家,給孩子們解解饞,這叫避嫌。記得那年死了頭五十斤左右的豬,飼養員把四隻豬蹄砍下來送到我家,說是讓我炖給妻子吃。那時,我的妻子剛剛生了第三個孩子,沒什麼好東西吃,我感動得眼淚都下來了。

年底殺年豬時是撈到好處的,豬肉分給社員,下水沒辦法分,隊長手一揮:你們辛苦一年了,留給你們吃,明年給大家多養兩頭老母豬。這個社員是不會提意見的,哪個如提意見,隊長兩隻田螺眼一瞪:明年你來養!于是,兩個老頭就把大腸、肚肺等洗洗幹淨,炖上一鍋,美美的享受一下。不過,也不是兩個老頭吃,還要叫上隊長、會計、記工員,養豬人還要貼上斤把花生米子和兩斤大麥酒。

技術員和飼養員的區别(生産隊的飼養員并非肥差)5

給豬配種

每個季度還要搞一次評比,這個評比有大隊組織,大隊會計帶頭,每個生産隊派兩個群衆代表或老黨員參加,七個生産隊逐一進行評估,看養豬的數量,豬的長勢,豬舍的衛生情況,等等。到評比的前一天,飼料員忙得吃飯都沒空,把豬圈裡刷得锃光瓦亮,豬身上洗得雪白油亮。那時的人要面子,被評上先進是件光榮的事,那個年代流行的口号是“學先進,趕先進,當先進”。評上第一名的發上一面紅旗,挂到豬舍裡,那叫“紅旗豬舍”,再由大隊部組織其它生産隊來參觀學習。

彈指一揮間,四十年過去了,那個年代人沒好飯好菜吃,不知道哪來的這股子幹勁,是什麼信仰支撐出如此的精神動力?當然,也有個别不自覺,幹活偷懶的,被老百姓稱為“二流子”,是受不到社員好臉色的。連孩子都會數落他:“二流子,揺膀子,三天沒得搗嗓子。”

技術員和飼養員的區别(生産隊的飼養員并非肥差)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