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做過一個調研,問現場的人曾經是否有過迷茫,或者當下正在迷茫的請舉手,結果有90%以上的人都把手舉起來了。
這說明什麼問題?
絕大多數人,都會有那麼一刻,感到迷茫,不知道未來應該做什麼才能夠讓自己生活得更好。
在迷茫這個問題上,不管你是智者,學生、大學教授還是上班族,都一定會或多或少感到迷茫。
從古至今,我們聽過那麼多前人流傳下來的千古名句,但能夠很好應對迷茫的,能夠建立一個系統方法論的,卻幾乎沒有。
尼采曾說過一句話:生活有意義,就算在困境中也能甘之如饴;生活無意義,就算在順境中也度日如年。
由此可見,迷茫其實是尋找自我意義的一個過程。
如果我告訴你,要想打破迷茫,一定需要主動去調整自己,思考内省,讓自己走出困境,才是打破迷茫的方法論。
但你一定會覺得,這樣的說法太過于籠統了,不夠細緻,更不具備實操性。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才能打破迷茫?找到人生的方向?
一、我們為什麼會感到迷茫?
大部分人在感到自己陷入迷茫中的時候,他們是這樣形容自己的:“我突然就沒來由地陷入到迷茫中了,我自己也不知道因為什麼,這種感覺很奇妙,就像我走在十字路口,看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我突然就不知道我該往哪個路口走了。”
但我們真的是沒來由地陷入迷茫的嗎?不對!迷茫本質上,其實是一種自我認知失調所帶來的結果。
什麼是認知失調呢?百科對認知失調的定義如下:
認知失調是指一個人的行為與自己先前一貫的對自我的認知(而且通常是正面的、積極的自我)産生分歧,從一個認知推斷出另一個對立的認知時而産生的不舒适感、不愉快的情緒。
其中有兩個重點或難點:一是認知成分,即所謂人們的思維、态度和信念等等;二是推斷,即所謂邏輯推理是否正确。這兩點同時又是産生失調的原因。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過去很多年輕人包括我自己都覺得錢挺好賺的,這是我們原本的正面、積極的自我認知。但出社會沒兩年就遭到社會的毒打,于是這個認知被颠覆了,原來賺錢那麼難,結果可想而知,我們肯定會迷茫,這就是認知失調。
深挖認知失調所帶來的迷茫,很大程度上不是因為我們的認知不夠,而是由于我們對未來的預判不夠準确所導緻的。
例如,你原本期望的是工作三五年就能夠買房,但現實是工作三五年存款三五萬;再比如,你以為三年内可以實現升職加薪,但結果是,三年内你依然原地踏步。
這裡其實又涉及到了确定性。當我們在對未來做出一個預判的時候,我們總是偏向于樂觀的、且高過我們實際能力的。
但未來最大的特性是什麼呢?其實是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常态,确定性反而是意外。
當你對于目标期望過高,或者與現實差異過大的時候,這種差異就會引起你的焦慮,導緻你下一步不知道該怎麼做,于是就産生了迷茫。
這裡我們所探讨的問題是,目标與現實之間的偏離感導緻我們的迷茫,也就是所謂的認知失調。
但還有一種情況是,很多人根本就沒有目标。正如尼采所說的那樣,尋找人生的意義。
為什麼現在的許多公司都在強調價值觀和企業願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尋找意義。
尋找那些看似虛無的意義,恰恰是我們人類區别于其他動物的。我們不僅僅隻會滿足于溫飽,我們更會尋找意義。
這裡的意義,與我們設立的目标大概是一緻的。一個有人生意義的人,我們很難說他是迷茫的。
一艘沒有航行目标的船,任何方向的風都是逆風。尋找意義,其實就是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做什麼,或者你的目标到底是什麼。
選擇大于努力。沒有方向的努力,往往隻是無用功。從這個角度來講,堅持有時候是有必要的,但我們并不提倡盲目的堅持。
那麼如何辨别理性堅持和盲目堅持呢?
這裡的原則是,根據你現有的優勢去做職業上的選擇,而不是盲目選擇行業、盲目堅持。
職業測評這幾年非常流行,是利用你的性格特長,量身定做的職業選擇路徑推薦,比較常見的職業測評有: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評、MBTI測試、三葉草測評等等。
如果你實在是找不到人生的方向,不妨從這些職業測評中去做一個參考。
說到堅持,我們就會想到半途而廢。而有一些迷茫,恰恰就是不知道自己是應該放棄,還是應該堅持所帶來的。
我們常常說一個人要自律,但自律對絕大多數人來講都是痛苦的。我見過許多人,他們自诩視金錢為一切,可以為了賺錢吃任何苦。
但當我告訴他們,如果你每天堅持寫一篇兩千字的文章,堅持十年,在一個領域内寫,你一定能夠成為大拿的時候,他們卻往往不會這麼去做。
為什麼?
因為他們不相信,堅持十年能夠換來如此豐盛的回報。其實道理很簡單,有的人因為相信所以看見,但有的人,是因為看見了,所以才相信。
這就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區别。有的人認為一個領域内未來有較大的發展潛力,于是一頭紮進去奮鬥拼搏。但還有的人,是看到了某個行業的發展速度,才選擇一頭紮進去。
這兩種人,孰優孰劣?
為了保持這種敏銳的認知與自省,你必須時刻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如何提升?隻有學習,向身邊的那些高手學習,向書本學習,靠搜索引擎學習。
現在我們來總結一下,讓我們感到迷茫的有哪些因素?
知道了我們為什麼會迷茫,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我們該如何打破迷茫?
二、打破迷茫,我們需要方法論星爺在電影《少林足球》中說:功夫加足球有沒有搞頭?有搞頭!
由于星爺找到了這個“搞頭”,于是開始組織師兄弟,進行足球訓練、打比賽,有了一個清晰的奮鬥方向。
那你的“搞頭”,你找到了嗎?
現在就拿出一張紙和筆,或者在心裡默寫下你心中的答案是什麼。在寫答案之前,我們需要綜合衡量各方面的因素,例如金錢、時間、自身能力、生活狀況等等。
為了更方便我們理性客觀地思考,我将提供以下選擇: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但很多時候我們又偏偏期望薪資高又好耍的工作,但我們都知道,這基本上是很難實現的。
因此,找準一個方向,去下功夫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你确定了自己是要以收入為優先要素的話,那麼在找工作,你就隻需要考慮一點,那便是該公司當下和未來的薪酬發展。
不過這裡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是,我們要不要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
一份工作如果僅僅隻是為了收入,長期下來也會讓我們變得苦惱乏悶。但如果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工作,又害怕收入達不到自己的預期。
這時候該怎麼辦呢?
我的建議是,你可以先拿出三個月到半年的時間去嘗試自己喜歡的工作。但時間不能太長,試錯成本我們需要考慮在範圍之内。
其次,就是創造更有意義的人生。
也許你很讨厭你的工作,但為了生存又不得不每天假裝開心。久而久之,你會産生想要逃離的想法。
大部分人在面對工作倦怠的時候,通常會選擇的方法是旅行。的确,旅行是應對工作困苦的最佳良藥之一。
但旅行不是常态,生活才是常态。一旦旅行歸來,我們往往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才能夠再度投入到工作中去。
因此,要想擺脫工作倦怠所帶來的迷茫,旅行隻能治标不能治本。
我們需要創造更有意義的人生,下面這四個問題,可以幫助你找到意義:
什麼是意義呢?意義就是:你喜歡做的事+世界需要你做的事=使命
在工作之餘,你也許能夠有自己的使命感。或者,直接把你的工作變成你的使命感。
如果你的工作無法讓你找到使命感,那麼:世界需要你做的事+别人會付錢請你做的事=職業
别人會付錢請你做的事+你擅長的事=專業;你擅長的事+你享受的事=熱情
我們每個人,都身處在這四個維度之中。而要想走出迷茫,我們就必須弄清楚這些問題。
你所做的事情,到底是什麼。
如果看到這裡,你依然一知半解,那麼你可能面臨着以下問題:
或許,我們還可以運用逆向思維來反着看待迷茫。很多人都是從自己的特長、興趣、天賦點出發去尋找人生的方向和目标。
這樣做固然很好,但由于我們對自己的認識不夠充分、客觀,很可能會存在一些固有的偏見。因此,從“世界需要我做什麼”出發來尋找人生方向,也能夠帶給你新的啟發。
唯一的訣竅是,我們在思考的時候,一定要思考的足夠“深”,不要過于表象化、粗淺化。
例如,當我在構思一篇文章的時候,我也許會想到自己擅長寫什麼;但更多的,我想到的都是“我能夠為讀者帶來什麼”。
其實,這與“世界需要我做什麼”,有異曲同工之妙。
如果你以為看了一兩句雞湯就不迷茫了,這隻能夠說明,要麼你的迷茫是假的,要麼這種“不迷茫”的感覺隻是暫時的。
我的經驗告訴我,這個世界上任何東西,都不能夠被簡單化,表象化。我們唯一欠缺的,就是耐心細緻對待它的那份認真負責。
關于迷茫,我們能做的,依然還有很多很多。
END.
作者:羅sir,新青年的職場内參。點擊【關注】,每天為你分享職場幹貨與個人成長心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