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講的都是補藥,今天繼續,我們來講下治腎虛的方子。
腎虛分腎氣虛,腎陽虛,腎陰虛,我們今天要說的是腎陰虛的方,六味地黃丸。
六味地黃丸出自《小兒藥證直決》,由熟地,山藥,山萸肉,茯苓,澤瀉,牡丹皮組成。
現在市面上,這個藥賣得很廣,但感覺還是煎劑效果更好。
方中重用熟地甘微溫,入肝腎經,滋陰補血,填精益髓,大補真陰,為壯水之要藥。
山茱萸酸澀微溫,入肝腎經,補肝腎,秘精氣,腎氣受益則封藏得度,肝陰得養則疏洩無虞。
山藥甘平,入肺脾腎三經,健脾補肺,固腎益精,取土旺生金之義。
這三藥以補腎為主,或兼補肝陰,或兼補脾陰,是為三補。
澤瀉甘寒,入腎、膀胱經,利水滲濕洩熱,祛腎中之邪水。
丹皮辛苦微寒,入心肝腎經,清熱涼血,和血消瘀,瀉陰中之伏火,以治虛火上炎。
茯苓甘淡平,入心脾肺經,補益心脾,淡滲利濕,助山藥以益脾,配澤瀉以利水。
這三藥,是為三瀉。
這三補三瀉如果簡單一點理解是,熟地補腎,澤瀉瀉腎水;山藥補脾,茯苓瀉脾濕;山茱萸補肝,牡丹皮,瀉肝熱。這樣全方組起來就不會過分滋膩,有補有瀉才能更好地補。
全方滋補肝腎,治療的就是肝腎陰虛的證候。主要的表現有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盜汗,遺精,消渴,骨蒸潮熱,手足心熱,舌燥咽痛,牙齒動搖,足跟作痛,小便淋滴以及小兒囟門不合,舌紅少苔,脈沉細數。
為什麼可以有這些表現?
腎藏精,為先天之本,腎陰不足,則變生諸證。
腰為腎之府,腎主骨而生髓,腎陰不足,骨髓不充,故腰膝酸軟。
腦為髓之海,腎虛髓海不足,故頭暈目眩,耳鳴耳聾。
陰虛陽亢則液洩而為盜汗。
水虧火旺,擾動精室而緻遺精。
腎虛固攝無權,則小便數多,陰液耗傷則口渴引飲而緻消渴。
陰虛則生内熱,故骨蒸潮熱,手足心熱。
腎主水液,腎陰虛損,失其主水之權,氣化不利,故小便淋瀝。
腎主骨,齒為骨之餘,腎陰虧損,故牙齒動搖。
足少陰之脈“循喉嚨,挾舌本”,腎陰虧損,虛火上炎,故舌幹咽痛。
足少陰之脈又“别入跟中”,腎虛精枯,故足跟作痛。(這個就是平時說的足跟部長了骨刺的,确實有實效)
小兒囪開不合,亦由先天禀賦不足,腎陰虛弱,不能主骨生髓所緻。
舌紅少苔,脈來細數,均主陰虛内熱,尺脈屬腎,腎陰不足,虛火上炎,故尺脈虛大。
劑量方面,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這是補的方子,所以我們三補,熟地,山藥,山茱萸量要大一點,而三瀉澤瀉,茯苓,牡丹皮的量要小一點。
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的,所以沒給出具體劑量的,希望海涵。
六味地黃丸是治療腎虛的基本方,尤其是腎陰虛,陽虛的也可通過它加減治療。
我們運用的時候抓住幾個要點,腰膝酸軟,頭暈目眩,口燥咽幹,舌紅少苔,脈沉細數。
如果因為陰虛導緻火旺的症狀比較明顯,可以酌情加知母、玄參、黃柏等以加強清熱降火之功,同時加上知母,黃柏的就變成了知柏地黃丸。
如果因為脾虛出現氣滞、肚子脹等表現,可以加焦白術、砂仁、陳皮等以防礙氣滞。
現代用于慢性腎炎、高血壓病、糖尿病、肺結核、腎結核、甲狀腺功能亢進症、中心性視網膜炎及無排卵型功能性子宮出血、絕經期綜合征等屬腎陰虛弱為主的。
文末送上方歌一首。
六味地黃益腎肝,茱薯丹澤地苓專,更加知柏成八味,陰虛火旺自可煎。
好了,今天的方劑科普就到這裡了,如果身邊有腎陰虛表現的,可以考慮六味地黃丸,歡迎關注,歡迎留言,歡迎一起每日打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