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愛情中,有一種愛情很令人動容。
“千帆過盡,原來你還在這裡。”
今天想為大家分享嚴歌苓的一本小說——《陸犯焉識》,也是張藝謀電影《歸來》的原著,不過影片隻講述了後半段的故事。
原著實際上是一段跨越數十年滄桑巨變,在雙雙遲暮之時,才達到頂點的刻骨愛情故事。
他曾是大戶人家的少爺公子,會說四國語言的留美博士,卻淪為扣大糞、刨垃圾桶、裝了二十多年結巴的逃犯。
他被迫無奈迎娶了繼母的侄女馮婉瑜, 他可憐她,同情她,卻抵觸愛上她。
直到在西北的荒漠上,枯寂中對繁華半生的反刍,才使他确認了内心對馮婉瑜的深愛。
命運百般撥弄,歲月千般蹉跎。原來,他和她,仍是愛的。
1.寡味的開端1921年,六月的一個下午,初夏的上海有些許悶熱。
綠樹陰翳的康腦脫路盡頭,那座乳黃色的三層别墅内,十八歲的陸焉識第一次見到了十七歲的馮婉瑜。
十四歲那年,焉識的父親因病故去,留下了娶進門不到八個月就淪為寡婦的繼母——馮儀芳。
靈堂上,眼看着孤立無援的年輕繼母因“克夫”之罪要被退回娘家,身為長子的陸焉識一時不忍,站出來叫了她一聲“恩娘”。
正是這一聲“恩娘”,讓馮儀芳留下了。
從此,她對焉識萬分疼愛,一個人疼不夠,還要找來自己的嫡親侄女馮婉瑜一起疼。
眼前的花季少女,活脫脫就是一個“小恩娘”:
一樣的細白面皮,一樣的細長鼻子,一樣的解放腳,一樣的黑色仕女皮鞋。
恩娘對焉識說:“ 叫她阿妮頭好了,親,以後在家就這麼叫。”
聽到“以後”兩個字,陸焉識的腦子裡轟地一聲,他再也沒有看馮婉瑜一眼。
馮婉瑜,就是恩娘手上的那根絲,要在自己身上打上一個如意死結,斷他一生唯一擇偶的機會,滅他無數相愛的可能。
休想,他不會讓她們得逞。
在有一搭沒一搭的談話中,陸焉識突然冒出來一句:“我要去美國留學。”
出乎意料的是,恩娘馮儀芳并未阻止這個決定。相反,接下來幾個月,她表現得非常熱心,為焉識批準了簽證、細心替他整理行裝。
十八歲的焉識為恩娘的大義割舍感動不已。他深覺恩娘就是自己最大的恩人,最親的親人,甚至可以拿死來報答。
因此,當恩娘在他臨走前提出一個僅次于要他死的請求,他也就答應了。
她請求他在漂洋過海之前把馮婉瑜娶進門。
新婚之夜,陸焉識望着美豔動人的嬌妻,卻視若無睹。
但他的嘴角一直挂着儒雅的微笑。哀莫大于心死,心死莫過于一笑。
帶着這樣的笑,縱使不入洞房,不碰新娘,不近情理,馮婉瑜也就無話可說了。
在華盛頓留學的五年,陸焉識痛痛快快嘗到了自由的滋味。他随和湊趣、社交廣泛、學業有成,他呼風喚雨地請客,給所有熟人買醉。
他将自己珍視的初戀和初夜都給了意大利少女望達,當發現望達将他雪藏,對他冷淡時,立馬先下手為強,提出分手。
他憑借着翩翩魅力組建了陸焉識的“紅粉預備隊”,恣意玩樂,完全忘了那個面目模糊的妻子。
可正如詩人金斯伯格所說:“自由隻存在于束縛之中,沒有堤岸,哪來江河?”
陸焉識的郵輪終将要靠在上海碼頭靠岸,他的人生終将無法擺脫兩位姓馮的女人。
二十四歲這年,他披上了博士袍,登上歸國的遊輪。在二等艙的艙房裡,陸焉識忍不住滾出兩行淚。
回家的第四個晚上,沒有親吻和撫摸,他對馮婉瑜履行了丈夫的義務。
可家不是他的,是恩娘與婉瑜的。他的家在圖書館,在美國會館,在理查飯店,甚至在霞飛路的咖啡館。
一回到她們身邊,他就坐立難安,但隻能忍受着,帶着一如既往知識分子儒雅的微笑。
不知何時,轎車替換了黃包車,書房成了尿布烘箱。
孩子的啼哭提醒着他,這下徹底落進了天井裡,落進了一場無愛悲哀的婚姻裡。
2.完美的歸宿1954年春,一米八二的個頭使陸焉識在一群黑壓壓的囚犯中格外顯眼,他手戴着鐐铐從卡車上跳下來。
腳下,是千古的西北荒漠。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留美博士陸焉識因莫須有的罪名被流放至此,從此,囚服上的編号就是他的名字。
從浙贛監獄出發時,他是2868号,五個月後變成了1564号,三年後已是278号。
這意味着,陸焉識成了嚴寒、饑荒、勞累最難以殺害的囚犯之一。
為了避免禍從口出,那張精通四國語言的嘴開始了一場長期演出,沒人懷疑陸焉識的口吃是裝出來的。
婉瑜的信一個月來一封,一半是寫現實:孩子們、外孫們的趣事。
另一半是寫過去:隻屬于他們兩個人的故事,她總是能夠記住事情美好的一面,怎樣發生,發生在哪裡。
在信上,她常常會問:“焉識,記得嗎?”
記得。
他記得第一次瞞着恩娘,帶婉瑜去看梅蘭芳的演出;他記得兩人在無錫潮濕的旅館,第一次激情地相擁;他記得婉瑜為了哄他開心,賣掉了那顆祖母綠換來的歐米茄手表。
陸焉識的記憶是極好的,在流放期間,他甚至在腦海中盲寫了幾部作品。
但他總是記不清婉瑜的臉,就因為她不是自己挑選的妻子,是别人強塞給他的。
但在西北戈壁灘的夜裡,婉瑜年輕時美豔的目光是那麼清晰,她的生動和風情,都跟着那目光轉瞬即逝,卻耀眼非常。
那目光裡,是炙熱、滾燙、快要溢出的愛。
陸焉識曾刻意忽視的馮婉瑜的美,在此刻,瘋狂撩動着他的回憶。
那些被克制的心動,轉過身的沉默,下意識的遺忘,都隻是不想承認:他愛她。
高傲倔強的陸焉識直到遠離她千裡之遙,直到身陷殘酷的無期流放,才明白:他恨的從來不是她,而是把她塞給他的那種方式,那個傳統,那個主宰。
他恨不能跑到婉瑜面前,跟她說:
我和你發生了一場誤會,也許我跟自己也發生了一場誤會。我愛的,卻認為不愛。原諒我的心不在焉,原諒我在你身邊時,僅僅是一份面帶微笑的在場。
他要緊緊地抱住他的婉瑜,二十多歲、三十多歲、四十多歲那些心猿意馬、敷衍躲懶的擁抱統統不算數!
他要坦誠、忏悔在留學時的風流往事,在重慶時和韓念痕之間的那段舊情,請求婉瑜原諒他最好的年華沒有給她。
陸犯焉識開始制定他的逃亡計劃。
兩年後他終于等到了機會。一次墾荒休息時,趁着看守走開,六十多歲的陸焉識一躍跳上了那匹青灰色的馬,用生命為賭注開啟了逃亡之旅。
再不回到婉瑜身邊,就太晚了,太老了。
老得愛不動了。
陸焉識的通緝令很快出現在了中學老師馮婉瑜的辦公桌上,她戴上老花鏡辨認了好一會兒,才認出照片中呆滞木讷、蓬頭垢面的人,是1933年從遠洋輪上迎下來的那張卓然不群的臉。
陸焉識在逃亡途中,冒死給婉瑜撥了一通長途電話,他最後一句說,能見一面就好了。
婉瑜沒有作聲,她不會知道這句話的深意是:隻要能見你一面,我就可以去死了。
陸焉識一路蹒跚、想方設法躲避通緝,再一次,踏上了上海的土地。
在婉瑜執教的中學門口,他終于等到了她,他跟着她上公車、走進住所的巷子,卻沒敢上前拍拍她的肩,輕輕說上一句“婉瑜,是我”。
他看到了小女兒丹玦,看到了兒子、外孫女。他與他們擦身而過,沒人會側目去看一個普通的老頭。
陽光下的日子沒有他,依舊有聲有色地過着,熱鬧而真實。
通緝犯陸焉識的出現,會毀了這一切。
他改變了主意,不再與婉瑜相見。
在巷口的小吃攤子,陸焉識吃完了最後一碗陽春面,他已記不清這是第幾碗,隻為了多坐一會兒。
最後看了眼婉瑜出現的那個陽台,他轉身離開了上海。
一直到西甯,陸焉識才敢自首。這裡離婉瑜足夠遠,足夠安全。
3.半生的守望馮婉瑜一直是個美人,但她的美,陸焉識看不見。
他從來沒有把她看清楚過,她也從來沒好好給他看過。馮婉瑜總是穿的層層疊疊上床,層層疊疊地和焉識一次次做夫妻。
幾十年來,馮婉瑜的胸口一直帶着一條心形的舊項鍊,裡面藏着一張褪色的小照:那是十九歲的陸焉識和十八歲的自己。
她從不認為自己是包辦婚姻中的不幸女人。從十七歲見到風度非凡的陸焉識那一刻起,馮婉瑜的心裡就再也裝不下别人。
當年陸焉識被判死刑,她四處奔走,甚至不惜委身于人,才将他從死亡線的邊緣拉回來,改判無期。
馮婉瑜永遠不知道,焉識對自己的感情是怎樣由怨恨轉為至愛。她隻知道,此生嫁給陸焉識,無怨無悔,吾心安矣。
你回來,我就去接你;你走了,我就等你回來。
可當陸焉識終于被釋放回家時,婉瑜已老得不認得他了。
焉識?
卻不識。馮婉瑜患了老年癡呆症。
縱使相逢應不識。她看着他,隻當是個好相處的老頭,然後和他坐着,一起等焉識歸來。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婉瑜悄悄地問:“他回來了嗎?”
“回來了。” 焉識悄悄地回答。
“還來得及嗎?”
“來得及的。他已經在路上了。”
“哦,路很遠的。”
是啊,路很遠的。就算焉識沒有及時趕到,也不是他的錯,是路太遠了。
馮婉瑜的大腦識别不出陸焉識了,但她的心、她的靈魂、她的血液從來沒有停止愛他、袒護他、等着他。
如果,二十幾歲、三十幾歲的陸焉識在心動的那些個瞬間,能勇敢認愛,或許他不用穿過幾十年的歲月風沙,才能看清婉瑜的美。
她曾是他青春寡味的開端,卻在他老年的回憶裡成為完美的歸宿。
她半生的守望與等待,卻沒能聽見他一句真心的情話,沒能等來一個充滿愛意的擁抱。
陸焉識和馮婉瑜,終究是蹉跎了歲月,蹉跎了愛情。
難道,非要曆經這浮生千重變,我們才有勇氣直面内心,直面所愛嗎?
不是的。
黃永玉先生曾說過:“明确地愛,直接地厭惡,真誠地喜歡,站在太陽下的坦蕩,大聲無愧地稱贊自己。”
願你我皆能坦蕩地表達愛、擁抱愛,切莫等青絲轉眼白發,才悔悟此生未能盡興地愛一場。
朝暮與年歲同往,要牽着所愛之人的手,一同行至天光。
END
-圖片來源-
《歸來》劇照
-作者-
怪怪。本文首發十點讀書,轉載請在後台回複“轉載”。
-今日話題-
你如何看待陸焉識和馮婉瑜的愛情,歡迎在評論區和怪怪分享你的看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