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曾高飛
一個人有一個好名字,足以影響和受用一生。
一本書有一個好名字,跟一個人有一個好名字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書名好,不隻是吸引眼球,提升銷量那麼現實。如果書名好,文章質量不錯,可以幫助作品跨越時間和空間,在文學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直希望寫一本家鄉特色的書,像沈從文用《邊城》把他的家鄉鳳凰帶向世界一樣,把我的家鄉祁東帶進讀者的世界。
都地處湖南,鳳凰有鳳凰的特色,祁東有祁東的特色。祁東地處湘南,人傑地靈,山清水秀,人文蔥郁。祁東之所以聲名不彰,在我看來,就是缺一個具有世界聲譽的文學巨匠,缺一部具有世界影響的偉大作品——小地方能不能聞達于世,往往是跟文學家及其作品聯在一起的,就像沈從文之于鳳凰,莫言之于高密,詩人海子之于德令哈……我希望有朝一日,别人在這個後面再加上一句“曾高飛之于祁東”。這個夢,我做過,希望自己有這個能量,也一直朝着這個方向努力。
拿到湖南人民出版社給我的樣書,我是愛不釋手的——出過十多本書,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本了。這本書,初心是想表達自己對家鄉的思念。我在祁東出生,在祁東成長,在祁東開始了人生最初的奮鬥之旅,也在祁東經曆了美好的初戀時光,對那片土地愛得深沉。後來為求學、謀生、逐夢,我離鄉背井,在外地颠沛流離,摸爬滾打。很多個夜晚,站在月光下,躺在小床上,都是眼裡蓄滿淚水,對家鄉格外懷念,寫一部描寫家鄉風情的書的想法油然而生,越來越濃烈。
我于2005年第四季度開始動筆。那時候在廣州工作,準備2006年寫完。最初把書名定為《月是故鄉明》,源自唐代大詩人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2005年底,回家過年,一位文朋詩友來串門,他送我一本書,書名就是《月是故鄉明》。怕朋友說我剽竊,也為批判當時流行的那種“西方的月亮比東方的圓”的論調,于是把書名改為《月是故鄉圓》,意思是什麼都是家鄉的好,祖國的好。
但計劃不如變化快。那本書完成一半,2006年6月,由于家庭原因,我從廣州北上,在人民日報社謀了一個做新聞的差事,為站穩腳跟,我不得不把文學夢想擱置下來,這本書就成了爛尾工程。
沒想到這麼一擱就是十四年。2019年6月,在大學老師、當代文學評論家鐘友循先生勸誡下,我決定重返文壇,突破口就是從接着完成這本散文開始。電子文檔早已遺失,慶幸的是,2019年7月,從舊書堆中驚喜地翻出了當年的打印稿,于是重新開始,一篇篇地潤色修改。十多年過去,回過頭重新來看,發現很多地方和篇章都要重新來過;也再接再厲,陸續新創作了20來篇,到2019年底,終于完成了這部20多萬字的散文集。
書稿好後,我把書稿發給了好朋友張家界市委宣傳部長郭天保;他把書稿推薦給了湖南人民出版社總編輯李雄偉。沒多久,我就收到了出版社準備出版的通知。書要出版了,我的生活變得熱鬧起來,很多朋友聞訊給書取起名來。這些文章,很多都是朋友圈飯桌上的熱議。他們都說原名太俗了,不是最好的;他們說,文章寫得很好,讓他們觸動,如果沒有一個好書名,不能脫穎而出,那就可惜了。
原法治周末報社長、總編輯,現騰訊公共關系副總裁肖黎明說,那些散文寫的都是我們七十年代生的人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就叫《我們的70年代》吧。這确實是一個抵達靈魂深處的一個好名字,深深地打動了我,但很遺憾,出版社責編最終沒有采納。可這個書名卻成為我目前正在創造的長篇小說六部曲的總書名——這六部曲計劃寫200萬字,目前已經完成第一部《掙紮的成長》(20多萬字)和第二部《青春花開》(50多萬字)。
知名詞人周衛平先生更加熱情,逢人就誇那些散文是當前中國寫得最好的鄉土散文,沒有之一。他成天琢磨給書取名,一口氣給書取了十多個名,都很有詩意,包括《記住鄉愁》。這個名字讓我怦然心動,認為既表達了我們離鄉背井,在外打拼的這代人的思鄉之情,又契合時代主旨。但這個名字跟中央電視台一檔節目同名——這是我比較忌諱的地方,怕吃文案官司。
憑心而論,這些書名都很好,卻一直沒有得到該書的責任編輯的認可。我納悶地想:這個編輯真挑剔,希望他能給書取一個既叫響又叫座的好名字,讓我眼前一亮,由衷信服。沒想到,2020年下半年,編輯老師還真給我的書取了個好名字,他在微信上告訴我,書名定下來了,叫《每個人的故鄉,都在流浪》。
這個書名當即讓我目瞪口呆,耳目一新,由衷折服——像我這樣傳統,缺乏生氣的文化人,是想不出這麼時尚的書名的。這個書名很響亮,跟内容契合,跟時代潮流契合,拟人化,親切,讓我一下就喜歡上了。把這個書名跟朋友和家人一說,他們再無異議——以前每個書名,無論是我自己取的,還是朋友取的,都衆口難調,很難達成共識。
對這本散文的内容和文采,我是有信心的,很多篇章在網絡上過百萬的閱讀量,成百上千的評論,已經說明了這個問題。責任編輯告訴我,書将在11月上旬出版問世。在書即将面世之際,我心潮澎湃,信心十足,相信它能脫穎而出——隻要書名有吸引力,我不擔心内容不吸引人。同時受這個書名啟發,我把這部散文的姊妹篇命名為《似水年華,家鄉味道》——這本散文已跟作家出版社簽訂了合同。
前兩天拿到責任編輯寄過來的樣書,心裡有一種很特别的感受:這是自己闊别文壇十四年後,重返文壇創作的第一本書,是一個重要的腳印,雖然它比遲一年寫作的長篇曆史小說《生如夏花》出版要晚十多天。真心希望這個響亮的書名給這本散文插上一對隐形的翅膀,讓那些迷戀手機的人,重新捧起書本;讓那些離鄉背井的人重溫記憶,讓那些新新人類觸摸一個他們完全陌生的世界和時代。
感謝責任編輯提煉了一句特别出彩的話,放在封面的書名之下:願每個身在異鄉的人,都有故鄉可以懷念。
這是我的寫作初心,也希望引起讀者朋友們共鳴。
附作者簡介:
曾高飛,1974年生,湖南衡陽祁東人,畢業于長沙理工大學中文系。北京大學客座教授、長沙理工大學碩士生導師、資深媒體人、策劃人、新媒體運營專家、著名财經作家、專欄作家,共發表文學、新聞和财經作品6000多篇,出版長篇小說《生如夏花》《紅塵欲望》《手機江湖》等,财經專著《決勝話語權》、《産經風雲》等十多種書籍,參與編劇電影《東方紅一号》、電視劇《一江明月碧琉璃》等。信奉“躺着思考,坐着寫作,站着做人,跑着逐夢”,堅持“左手财經,右手文學,用作品說話”。即将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散文集《每個人的故鄉,都在流浪》,作家出版社出版散文集《似水流年,家鄉味道》、系列長篇小說《我們的70年代》第一部《掙紮的成長》、第二部《青春花開》等。
來源: 長沙晚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