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8日
患者,男,37歲。
主訴:腰痛2天
病史:2天前外出訓練時出現腰部疼痛,疼痛時可牽扯到腹部,翻身、起坐加重,對走路影響不大。
檢查:腰腹一圈疼痛,雙側十一肋緣下壓痛
診斷:帶脈腰痛
治療:取雙側足臨泣針刺,針後即讓患者活動患處。
效果:針後立刻活動腰部,疼痛即減輕,活動30分鐘,疼痛完全消失。
體會
帶脈病引起的腰痛在臨床上其實并不少見,但由于醫生缺乏臨床經驗或診斷時考慮不周,往往易于誤診誤治,所以療效不佳。診斷帶脈病并不是病人皮帶一圈都疼才可能确診。根據我在臨床上觀察,隻要是腰疼牽引到腹部的,大都是帶脈病,其實比較典型的就是胸腰椎壓縮性骨折病人的腰痛。
要說奇經八脈中最特别的一條經脈,那毫無疑問非帶脈莫屬。其他的七條經脈都是縱向走行的,唯有帶脈像一條腰帶橫行腰腹部。就這樣一條特别的經脈,其實一直沒有引起我的關注,因為教材對它的介紹十分簡短,“帶脈者,起于季脅,回身一周”。
《難經·二十九難》又說,“帶之為病,腹滿,腰溶溶若坐水中”。足臨泣為八脈交會穴之一,通帶脈,針刺足臨泣穴就可以疏通帶脈的經氣。帶脈病,由于其臨床症狀主要表現為腰腹部不适,所以臨床上大多按腎虛腰痛治療,使用溫補腎陽的方法,其實若稍加留意,就會發現其脈診、舌診及臨床症狀都和帶脈病不同,而醫生很少從奇經論治,這也是其療效不好的主要原因。
帶脈環繞腰腹部一周,經過十四椎,交會于足少陽膽經的帶脈、五樞、維道三穴。這三個穴位再加上于足臨泣,對于治療帶脈病導緻的腰痛非常重要。
帶脈
在肋骨下方,髂骨上方軟肉之處的穴位,同時它也是圍腰一周的奇經八脈之一,帶脈和足少陽膽經的交會穴位,也就是說,這個穴位不僅可以調節足少陽膽經,還可以調節帶脈的功能。帶脈是橫行一周的,起到約束諸經的作用,少陽經又調節人體前與後的平衡關系。
五樞
這個穴位在側腹部,當髂前上棘的前方,橫平臍下3寸的地方。五,是中數,就是中間位置的意思;樞,是指上下交通的樞紐。五樞穴的意思是指人體氣血由此出入帶脈。多用于治療腰腹痛、便秘及帶下、月經不調、疝氣等疾病。
維道
這個穴位在側腹部,當髂前上棘的前下方, (橫平臍下3寸)前下0.5寸的地方。維道具有調經固帶、利水止痛的功效,常用來治療帶下病、月經不調及機體浮腫的疾病。除此之外,維道穴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功效,就是可以治療慢性尿潴留。
足臨泣
足臨泣位于足背外側,當足四趾本節(第四趾關節)的後方,小趾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它不但是膽經上的要穴,還連通帶脈。帶脈是沿人體肚臍一圈,像是人體正中系了一條玉帶,能約束縱行之脈,增強經脈之間氣血運行的聯系,也是關乎人體健康非常重要的一條保健經脈。所以,足臨泣穴是一個調一穴就能疏通膽經和帶脈兩條經脈的要穴。足臨泣主治偏頭痛、眼睛幹澀、月經不調、腰痛、胸肋痛、足跟痛等疾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