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命題對于大部分人是比較奇怪的,首先說明,不能視如己出并非指的是虐待事件。我這裡指的不能視如己出恰恰是因為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所導緻的無意識的行為過度。
下面講兩個案例:
1:七歲孩子學習琴棋書畫舞蹈英語等各類興趣班後,從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逐漸變成暴虐、沒耐性、煩躁不安的孩子。經常大聲呵斥媽媽,對任何事物不敢興趣,包括遊戲、包括旅遊、包括美食等。除了經常發脾氣以外還動不動就哭,學習的動力越來越弱,生活中的行動也越來越懶散了。
2、18歲高中女孩早孕生一子,丢棄。強迫症嚴重,反複洗身子,導緻皮膚大面積脫落。父母感情穩定,從小對該女孩嚴格要求,尤其是道德品質的培養更加嚴格。父母甚至從小就教育女兒,不要輕易接觸男孩......可是一切并未如父母所願,女兒未婚先孕,并偷偷的産下孩子後丢棄!
這兩個案例的背後分析:
什麼是視如己出???
這裡說的并非簡單的親生的概念。視,幾乎、差不多、已經。如:也是差不多、已經、等于的意思。所以其實視如己出在理論上理解的含義就是并不是自己親生的卻相當于自己親生的了!!
問題就在這裡,我們很多父母生下孩子後,對孩子視如己出啊,但事實呢,卻不能真正的做到親生的狀态。
那麼,什麼是親生的呢?
養過寵物的人都知道,你對寵物的那份感情就是親生的。無論他聰明還是呆萌的,你都會無條件的喜歡它,哪怕它把家裡的沙發咬得稀巴爛,你也最多拿起拖鞋在它的小屁股上抽幾下就消氣了。
而對自己的孩子卻無法釋懷。尤其是孩子在學習中犯了一些錯誤後,很多父母那叫一個焦躁不安啊,整天惦記着這件事,反複啰嗦這件事,念念不忘這件事,面對孩子的時候時時刻刻都想提醒,都想掌控,都想鞭策!
這似乎不像是親生的,像是主人對奴仆的狀态了。
所以從很多細小的事情父母不能放過孩子來解讀,父母至少是無意識裡沒有把孩子當成親生的,而是把孩子當成是自己的私人物件,意思就是想要他怎麼樣,最好他就怎麼樣,就是一句話能随了父母的心。
如此說來,恐怕世界上沒有這樣的親生孩子了。
因為随着孩子的長大:
不可能事事成功;
不可能聰明絕頂;
不可能永遠都聽父母的;
......
于是很多父母就開始抱怨了:
有的用抱怨;
有的用指責;
有的用憤慨;
有的用自責 ;
有的用詛咒;
有的甚至發展到怨恨或者仇恨;
......
我們假定是親生的,那麼親生的會這樣嗎?
如果狗和貓犯了錯,主人可以原諒并且很快冰釋前嫌。
那麼,為什麼不能對親生的孩子這樣呢?
可見,娃不如狗啊。
如此說來,又何來愛呢?
又何來視如己出呢?
又何來親生的呢?
一開始很多父母就進入“視如”狀态。說明一開始就已經定義“不是”親生的了。
所以後面當然會有各種打着盼望的名義甚至“愛的”名義的各類嚴苛的教育和訓導。其目的是驅迫孩子往自己向往的方向去做。這種驅迫力也被定義為“愛”。
如上面說的,7歲的孩子學這麼多東西,父母想幹嘛?!
愛她嗎?
期盼她成為什麼嗎?
然後......她就走向父母期盼的反面。
這個結果是必然的!
因為首先父母一開始就沒有把這個孩子視如己出啊,父母隻是以為這是自己親生的孩子,所以一定要......吧啦吧啦......一切都是父母自己的欲望,這個孩子隻是父母欲望的執行者罷了。
何來半點親生的味道呢?!難怪孩子越來越懶散、越來越暴虐、越來越煩躁......雖然孩子無法表達出她的無奈和憤怒,但是她的心靈是明确知道父母如此行為是在摧毀自己的生命能力,于是任何人包括動物在意識到威脅和危險的時候一定會作出反擊的,而這些反擊恰恰被父母定義為叛逆或者忤逆或者不聽話......
然後出去學習,找老師,找方法來和一個個偉大的靈魂去叫闆和較勁,最終的結果就如案例二一樣,導緻全線崩盤潰敗,付出承重的代價!
我認為不需要什麼視如己出,作為父母越單純的愛越好,單純就是減少自己對孩子的期待。
不要把孩子當成是自己欲望的執行者。
愛孩子~
不是縱容;
不是放任 ;
不是苛刻 ;
不是蠻狠 ;
不是權威 ;
不是低聲下氣 ;
......
親生的定義隻有一條:
永遠給他回頭的機會。從來不把孩子犯的錯誤放大,不記錯、不啰嗦、不擔心、不誇大,過了就過了,沒什麼大不了,大不了再來一次......
總結一句話就是永遠對孩子說: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這就是親生的操作手冊!!!
作為父母不能對你的孩子視如己出,因為視如就是否定,相當于自己親生的(呵呵)已經搞錯方向了,方向錯了,怎麼做都是錯的了。
最後補充一句:不能視如己出,但是可以做到親如骨肉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