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春聯裡的年味?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每年從這個時候開始,老家的人就會着手準備年貨,一天天數着陰曆的日子,盼望着大年的到來,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寫在春聯裡的年味?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每年從這個時候開始,老家的人就會着手準備年貨,一天天數着陰曆的日子,盼望着大年的到來。
村裡的魚塘歡騰起來,大小超市、集市也鋪天蓋地地推銷着年貨。琳琅滿目的商品、熙熙攘攘的人群、充滿喜悅的笑臉……年味就這樣一天比一天濃烈起來。
自古以來,中國關于“年”的傳統年俗有很多,團年飯、壓歲錢、開财門……這其中讓我記憶最深刻的還是貼春聯。
記得那是1985年,在父母和姐姐們的共同努力下,家裡的土磚屋變成了二層的磚瓦房,一家七口終于擺脫了擠居三室的窘迫狀況,住進了寬敞的小樓房。
那年的春節,家裡人别提有多高興啦。大年三十的清晨,母親就拉着年幼的我一起去離家不遠的集市上趕年集。在一個小攤前,隻見一位老先生正潑墨揮毫,為人代寫春聯。“爆竹聲聲辭舊歲,紅梅朵朵迎新春”“歡天喜地度佳節,張燈結彩迎新春”“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一手好字寫出來的春聯,讓人賞心悅目,買春聯的人兒也應接不暇。
母親在小攤上左挑右選,我也在旁邊指着這副拿起那副,可母親總覺得不太滿意。老先生見狀,連忙問道:“你要什麼樣的春聯?我可以另外寫。”“能不能給我寫一副勤勞緻富方面的‘對子’?”母親答着。
老先生略加思索,鋪好紅紙,揮筆寫下“春滿勤勞門第,喜融幸福人家”。母親一看,滿臉喜悅地連聲說道:“這個要得!這個要得!”
回到家,母親立馬搬來高高的凳子,在對聯上刷上米湯,然後她拈着上端,我捏着下端,把春聯工工整整地貼在大門的兩邊。紅火的春聯,雪白的牆壁,相互映襯之下,格外顯眼,既充滿了喜慶的氛圍,更寫出了當時我們家靠勤勞創造好日子的真實生活情景。
自從那次以後,每年過年時,母親總會喊我一起去集市上買春聯,或者從外地帶春聯回家,然後鄭重其事地貼在家門上。慢慢地,我也就養成了過年貼春聯的習慣,這既是新年的祝福,更是家風的傳承。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每逢過年回老家,或是走親戚,我總喜歡挨家挨戶地看門上貼的春聯,看看誰家的春聯寫得周正,内容新穎。從“年豐國泰家家福,柳綠桃紅處處春”到“改革春風吹大地,富民政策蕩神州”,再到“大業初成四海九州樂,小康在望千家萬戶歡”等等,其實,春聯的内容與曆史的變遷、生活的變化是息息相關的。
舅舅家的兩位表哥從小就練習毛筆字,寫出來的字也工整漂亮。每到臘月二十以後,舅舅就會從小賣部買回幾張大紅紙,橫折豎疊、再剪裁,手起刀落間,幾副對聯紙就成了。表哥在書桌上把紙攤平,倒出墨汁,然後一隻手摁着紙,一隻手握着沾滿黑汁的毛筆,在紅紙上逐字書寫起來。他的樣子是那樣的專注,又是那樣的潇灑,讓站在一旁觀望的我羨慕不已。母親也一個勁地誇表哥寫得好,也鼓勵我學練毛筆字。可是不争氣的我,至今都沒練好毛筆字,寫出來的春聯也不好意思貼上家門“獻醜”。
曾幾何時,傳統的手寫春聯一度難尋蹤迹,市面上到處都是印刷精緻的春聯,但相對于質樸清雅的手寫春聯,讓人總覺得少了墨香而略遜風騷。
如今,傳統的手寫春聯又悄然興起。一些書法家在協會的組織下,進單位,下社區,到廣場,為廣大市民群衆免費寫春聯、送春聯。與此同時,一些書法培訓班也火熱開辦了起來,那些稚嫩的小手有模有樣地揮毫寫起來,一個大大的福字送給長輩,瞬間就讓稀松的年味濃郁起來,讓過年的喜樂渲染起來。
春聯,寫着時代的變遷;春聯,寫滿百姓的幸福。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在我的意識裡,年的意義,都凝結在春聯裡。春聯已成了一束照耀生活的亮光,悄無聲息地傳遞着濃濃的年味,傳遞着我們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和祝願。
【來源:株洲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緻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